回望阅读 作者:文玉 单位: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断情经岁慵赋 发荐红花 翠微独攀 曾记一帘梦残 终是蠹书尘笺 读书隐约是个遥远而又充满遐思的词。对我们这一辈的人来说,书香曾经是年少时深深铭刻的梦想,是最初的执念。多少葱茏馥郁的时月,有书香浸透,被纸墨侵染。深夜的床头放一本传奇或者武侠言情,书架上摆满了从书店里节衣缩食淘来的散文漫画或者历史传纪名家小说。当初即使少吃一顿饭少买一件衣服,也要在周末逛街的时候去新华书店淘一本自己中意的名著。 当初淘来的书籍,无论是世界名著还是通俗小说,至今依旧搁在书柜里,即使已经蒙尘生蠹,如今随意翻起,依旧还是那段青春时光里清晰可见却又斑驳难回的纪念品。 生活在南方平庸而又气象日新的小村落里,都说少年锦时,对我来说,少年的锦绣时光便是这样一段书香流转纸墨丰盈的往事。 小时候捉襟见肘的清贫家境,并不能妨碍少年最初萌生的情怀——对大千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力的勃发。这一切因为现实的局限被良久搁置,只能通过五花八门的书籍来释放。 简装版的科幻世界读物,在村子里鲜见的三百六十五夜童话与东周白话三国演义,属于那个年代普通农民的艰辛挣扎与有闲阶级初初绽露的纸醉金迷的风华,褪去白日里在小工厂打工或者在农田中辛勤劳作的疲惫乏味,就只剩下一灯如豆里翻阅书墨的畅逸与满足。随着一个个或荒谬或传统的故事的铺展与引领,少年的想象就在寂寂的夜里放飞,穿梭古今贯穿东西,每每读完一本书,胸口总是莫名其妙地泛起阵阵潮涌。 曾经不懂得那样的懵懂与心底的蠢蠢欲动,正是如今人人追捧与怀恋的青春与梦想。明明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战争或者人物,明明是与现实世界毫无干系的传奇或者神秘探索,却依旧引得少年心如鸢飞,思如泉涌。反倒是如今人到中年物质丰盛,再也不愁吃穿,更不愁生计,褪去苦难的涩重,在翻开承载诸多思绪的书墨之际,无端回忆起曾经心潮澎湃如饥似渴的阅读历史,更多的只剩下怅然若失。 试想一下,如今谁还会在半夜里为了觅回一本借出去三月之久的童话书满村子寻找那些顽皮的小伙伴,或者在课堂的书桌底下一边假装听课一边偷偷汲取画册里有趣而又稚嫩的小故事? 喜欢阅读的小伙伴,应该都有一颗生机勃勃的脑袋,爱幻想,更爱未知的探索。 小时候村镇附近没有像样的书店,只有供应百货的供销社。少年的童话书大多来自那里。每次在绿色玻璃柜面底下发现一本新到的童话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非要攒够零花钱或者在父母跟前撒泼打滚,将这些散发着新鲜油墨香味的幻想世界纳入怀中才算是满足心愿。 过年更是收藏读物的良机,去城里买新衣,央着父母去新华书店里走一遭,不知不觉间就被那些花花绿绿的书籍吸引,在零食美衣与精神食粮的交锋中,终于还是屈从于少年青涩的渴望。 如今渐渐蒙尘的书柜,仿佛还在提醒昔日的少年,那是怎样一段美好的渴望,一次次阅读的心动构筑了少年最初的精神世界,即便在甚嚣尘上的今时今日,能够记得,能够心有所动,便是值得的。后来经常在问卷调查中看到一个熟悉的问题:你最喜欢的书籍。 一生中能够有一本最喜欢的书籍,窃以为,实在是一桩幸事。因为它承载了难以言喻的情感波折与冥冥中命运的起承转合,在少年的人生履历中,逝去的只是年华,留下的是可以把握的富足经验与对人生的彻骨感悟。 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填上《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的荒原世界,以复仇与爱情为线索,幕后深藏着对世道的抗争与解脱,在我高中时代,其实是无法理解这份艰辛的。只是通篇读下来,我读到了艾米丽那天性中深切刻骨的孤独与无助。那正是贯穿我半生的情感底蕴。大概是为着这份孤独与自由的共鸣,这本偶然之中在新华书店买来的呼啸山庄,至今还是被我珍藏在书柜里面。 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里说了,读很多的书,懂很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过去这些年,少年早就尘埃落定,在凡庸世间寻到一处安榻,在慵寂午后觅得一处心平。 书香锦时,似乎只是人生沉浮之后偶然勾起的念想与收藏。经常在繁华的街道上见到疯狂购物的少男少女,又在网络世界里看到成批成批的量产读物,看着来来去去那些青涩却又老练的脸孔,心里常常觉得怅然,大概是活了半辈子,属于少年的黄金时代已经杳然而去,更新换代的阅读体验与书香格局终于还是掀起了滔滔后浪。 最近市里开展阅读活动,又在一个九零后作家朋友的签名里看到一句话,愿暖未央,笔落倾城。跟她聊着,就无端想起自己青葱幻梦的少年时月,那些寄情书墨却经岁慵赋的情怀。或许这一路走来,百般计较,千帆过尽,最终唯有珍惜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