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人民日报》用6个整版展现了江苏的7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到3.8万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8%,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群众安全感达97.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现代职业教育、“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党的十九大后,江苏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要求,确立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明确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总书记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图景。
此前,交汇点新闻专门制作了短视频《70秒,看江苏的一天》↓↓,展现这里水韵书香的迷人风貌。
《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是《人民日报》当天第9版文章的标题,文章作者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政隆。
以下为文章全文: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江苏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在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江苏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勉励我们在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进入新时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的历史方位,江苏以怎样的姿态和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篇大文章”,为全国发展探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续写新的时代辉煌,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第一,我们致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扎实的基础。小康和现代化,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不同,但实践过程是有机衔接、迭加推进的。当前,我们工作的主要精力,就是以“高水平”为鲜明导向,扎扎实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确保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对照这个标准,江苏已经在省内提前实现,并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正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精准帮扶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我们没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现代化赶、避免将来再回过头来补课,扎实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止低收入人口年收入低于脱贫标准、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和住着危房“被小康”现象的发生。
小康代表着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推动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在可感可知的民生实事上下功夫,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增强获得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达到3.8万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8%,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群众安全感达97.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现代职业教育、“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创意工坊、绿色客厅,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
南北发展不平衡是江苏比较突出的矛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看苏北。经过多年努力,现在的苏北大地正展现出全面小康的美好形态。我们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四化”同步发展,重构城乡关系、提升发展水平,一大批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富有当地民居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正在建成,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第二,我们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让现代化新征程支撑更强、步伐更稳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要求,确立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明确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实践路径,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总书记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图景。
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并初步形成几个特点:一是既切实保持规模总量的持续平稳增长,又着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的加快提升。在经济体量迈上9万亿元台阶的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5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43.8%。二是既建设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又始终把粮食生产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有六大行业营收都超过万亿元,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粮食总产多年稳定在700亿斤,实现自我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说很不简单”。三是既成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热土,又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高地。“不见面审批”、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成为江苏营商环境的名片,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9家落户江苏,剑桥、牛津、帝国理工、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大批世界名校在江苏设立技术开发和转移服务机构。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上半年进出口总额3054亿美元,占全国的1/7;实际利用外资152.5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四是既可享受现代化的都市生活,又能领略新时代乡村的美丽风光。江苏拥有全国最密集、国际化程度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同时,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遍布全省,“到乡村去”成为很多人出游和生活的选择。
第三,我们把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一体化规律,使现代化新征程视野更宽、道路更开阔。我们应当有更大的胸怀和格局,推进江苏的现代化探索,努力建设好“长三角的江苏”,积极主动服务上海、携手浙皖,与兄弟省市共同承担起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使命;建设好“中国的江苏”,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同长江中上游地区协作配合,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增长“稳定器”和高质量发展“助推器”作用;建设好“世界的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江苏发展的全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江苏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以“强富美高”为鲜明标识的现代化路径,在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江苏贡献!
第10版《数读江苏》
【摘要】从对外开放、交通运输、教育、民政、卫生、文化、生态七大方面,盘点江苏70年来的发展成就。
(戳↓↓版面图查看文章详情)
第11版《坚守实业报国 改革创新举措》
【摘要】
江苏的70年,走的是一条实体经济不停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到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自费办开发区走出“昆山之路”,到苏州工业园区成国际合作典范;从在全国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到展开“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船到中流浪更急,跃上高原待高峰。在新发展理念下,江苏仍有瓶颈亟须突破。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如今,江苏高水平全面开放有了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戳↓↓版面图查看文章详情)
第12版《探路全面小康 致力共同富裕》
【摘要】
2018年,江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成为全面小康当之无愧的探路者。
“百姓富”,富在哪里?
“富”在居住条件的着力改善。正在全面推进的苏北农房改造,让群众“愿意搬、放心搬,稳得住、能致富”。
“富”在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去年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2万元和2.08万元。
“富”在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加强。
“富”在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健康江苏”建设试点深入开展,实现了“过去看病往外走,现在就在家门口”。
鱼米之乡展新颜,而今迈步从头越。
(戳↓↓版面图查看文章详情)
第13版《建设文化强省 构筑文明高地》
【摘要】
江苏的70年,走的是一条实体经济不停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到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自费办开发区走出“昆山之路”,到苏州工业园区成国际合作典范;从在全国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到展开“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船到中流浪更急,跃上高原待高峰。在新发展理念下,江苏仍有瓶颈亟须突破。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如今,江苏高水平全面开放有了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戳↓↓版面图查看文章详情)
第14版《绘就锦绣江苏 书写诗意家园》
这里有太湖的波光帆影,有古镇的粉墙黛瓦,有乡村的小桥流水,有雨巷的纸伞杏花……
江苏之美,却不仅在水乡之韵,更在多年来的生态保护、环境再造、人居改善。
江南江北,风景如画,诗意家园。
盐城黄海湿地,连绵的滩涂,是麋鹿的故乡、鸟类的天堂、丹顶鹤重要的越冬地。江苏在这里建设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多年保护之功,今年7月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江苏自觉补齐生态短板,近年来持续开展“263”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工作,关停大量环保不达标企业,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徐州贾汪区潘安湖,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已是碧波荡漾、芦苇丛生、水鸟翔集。正是炎热季节,风却凉爽,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荷香。130多年的煤炭开采,给徐州留下35万亩采煤塌陷区、550万平方米棚户区。如今,潘安湖、九龙湖、九里湖……经过多年艰苦治理,徐州采煤塌陷区上新增出近百个湖泊、湿地和景观区,曾经的“地球伤疤”变身为“绿色珍珠”。
南京沿江,曾经被棚户、工厂、垃圾堆放场蚕食得支离破碎,如今已贯通成绵延数十公里的滨江风光带,站在岸边可览大江浩荡奔流;无锡阳山,一片桃花盛开的田野,按照“山环水绕桃花源”的蓝图,正在坚定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宿迁农村,农民正从30多年的破旧砖瓦房搬进干净敞亮的新居,江苏启动的农村住房改善工程,改善的不只是住房,村庄也正向新型社区转型……
水乡岂止在江南,“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早已被人称为“苏北江南”。发力“环境美”,江苏处处都将是美丽宜居的家园!
编辑: 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