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徐州市泉山区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LED显示大屏上755个网格的动态监控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给网格员马燕拨出视频电话,正在七里沟街道新泉佳苑小区走访的她,立即将巡查画面展示给记者:小区的健身处,几位老人正在锻炼。 “阿姨,这里的健身器材怎么样?”马燕问。 “好极了!要是再添些椅子就更好了。” “阿姨放心,您的建议我们已经收到了。”隔着视频,泉山区委政法委网格化专班副主任马雪雪回复道。 物联感知与网格员实时采集数据感知相结合,有效解决网格信息处理及时性和联动性难题。“网格员采集来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分门别类,该报给上级的上报、该沉到基层的下沉、该派给责任部门及时分派,最迟72小时解决问题。”马雪雪告诉记者,泉山区探索建立基于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的全科网格升级版,实现公共服务、联动处置、预警监测、决策支持、督查考核五大平台协作运转。 泉山区和平街道苑东社区天瑞华府小区是安置小区,常住人口1200余人,人员流动性大,60岁以上居民占38%。不过,在这样一个小区生活,居民一致评价“很安全”。记者打算进小区探个究竟,不料被门口的人脸识别“拦”住去路,网格员阚久云用手机APP远程遥控,帮记者开了门。 2017年底,小区在大门和车库入口安装人脸识别和高清探头,进入的人、车、物数据实时传输到小区信息平台。阚久云说,“平台设有‘陌生人提醒’‘特殊人群关注’等功能,减轻网格员信息采集负担,也让管理更加智慧人性化。”去年冬天,小区的魏大爷3天没刷脸出门,触发报警并上报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网格员接到提醒立即上门探访,发现老人生病在家,照料过他以后,才放心离开。 技术联通信息,网格员联通人心。泉山区每个网格都由“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协理员”构成,约3000名网格员行走网格,为近70万人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比如:矛盾调解、政策咨询、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等等。 永安街道荣景社区居住有2358户居民,有618个老人,还有几十名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然而,一条马路将网格员程媛负责的网格分为A、B两个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委会、物业公司在B区,A区居民办事要走二十几分钟,不少人为此抱怨不已。程媛将这一问题放在心上,多次沟通协商后,今年初社区对A区警务室改造升级,把党群服务站、网格服务管理站、警民联系站都搬进这里。如今这里一楼成为网格员和民警的办公区域,二楼则成居民休闲去处,摆放着图书、桌椅、多媒体放映机等。 “现在,我们有什么问题,下楼就能找到网格员和民警。有了活动室,大家联系紧了,关系也更好了。”在休闲室里,跟朋友商量排练迎国庆节目的居民赵青松说。 有一点特别的是,在3000名网格员中,有849名是全科社工。他们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百户,从过去的“专门专岗”变成了“全科全能”的多面手,方便百姓进门“只找一个人,办所有事”,还深入居民中间“主动服务”。 办居民个人社保、有人在楼道堆放垃圾、家里钥匙丢了……一上午,程媛要处理各种问题,还有老人来跟她吐槽儿子不孝顺、老伴不讲卫生,一说就是个把小时,但程媛始终笑容满面,耐心十足。前来办老年证的李阿姨把材料交到网格员手中就放心离开,证办好了会有网格员送上门。“以前办个啥证,来来回回跑了三四趟,现在我遇到问题知道找谁,而不是去找哪一个部门,方便多了。” “服务用心更要用情。”七里沟街道新语社区网格员马燕认为。去年她走访社区采集居民信息时发现,新泉佳苑居民李华荣老人因病瘫痪在床3年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没有退休工资,子女长期不在家,家里只有老伴能照顾她。为了帮老人减轻一些生活负担,马燕主动替老人申请残疾等级鉴定。她跑了近3个月,为老人争取到无固定收入助残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月有600多元。 “我们主动走到他们身边,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也变得存在感了。”塔南社区第三网格员文丹说。在她负责的奎山街道奎园新居南区小区,“飞线”问题一度令她十分困扰。 一次巡楼时,文丹发现狭窄楼道内3辆电瓶车正在充电,9个插线板从楼上拉下来,电线杂乱交错,看上去让人感到危险。 “挨家挨户上门提醒,那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要有个地方能方便大家充电。”她花了几天时间上门收集居民意见,召开网格代表会议,争取到社区出资在小区统一安装充电桩。如今,社区居民充电方便了,“飞线”看不见了,困扰文丹的问题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