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上流年 于 2010-10-29 16:38 编辑
八旬戴璧城参加自考启示录: 终身学习应是修心的常态 2010年10月19日,丹阳新闻网“原创文学”版块发表了网友书中浪子《最美夕阳红》的诗歌,诗中讴歌了一位叫戴璧城的年逾八旬老先生,在九九重阳节这一日参加了在六中举办的成人自学考试,赞美这是一道亮丽的夕阳红。 无独有偶,也是在新闻网上,我们在“书画作品赏析” 版块里,看到了我市老年大学的老干部,以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泼墨挥毫,丹青妙笔,把生命点缀的无比灿烂。 “做到老,学到老”,语出清·史襄哉的《中华谚海》,但我们相信,这句话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耳熟能详的。中华民族对学习和修心的认知源远流长: 汉·徐干《中论·治学》:“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说的是器具不修饰就不美观,人不学习就不会有美德。 汉·班固《白虎道义·避雍》:“学以治性,虑以变情”。说的是学习和思考,可以陶冶性格和感情。 …… 我们得感谢古人的智慧,感谢这样的治学名言,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修心。 “学则正,否则邪”,不学习不修心的危害是大的。最近,笔者就在为我身边的一些孩子因不学无术而造成的后果而一嗟三叹着。这些孩子,都在二十岁左右,是我看着长大的,本该还在学校里读书的年纪,却因念不进书而早早到了社会。胸无点墨却贪恋纸醉金迷,结果或因抢劫,或因贩毒相继锒铛入狱,让父母蒙羞,整日浸在泪里面。“人不学,不知道”,讲的是不学习就不懂道理,《礼记·学记》里这句话是十分正确。 我们回头再看这学意浓浓的夕阳红,心里充满着敬意。一个热爱学习,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需求,一种精神境界,他的生活就会充实,内心就会强大。往大了说,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学风。现在,全国都在强调人的能力的建设。笔者曾经在“如何提升人的能力建设”一文中阐述过走好关键的“三步棋”:第一步是要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人的能力,首先在于学习。我们要通过宣传和制度的创新,在构建学习性社会上形成“两性并举”的格局,即在人的意识中突出对求知的迫切性和对求知的针对性,营造一种既渴求学习又懂得如何学习的良好氛围;第二步是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是提升人的能力的第一个层面,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并呼吁党委、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策划工作,为想干事的人提供舞台,为能做事的人寻求空间,使丰富的人力成为强国的资源;第三步是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这“三个能力”质的飞跃,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人的超越自我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戴璧城老人年逾八旬求学不倦给我们的启示:心里装着知识的乾坤,梦的翅膀就一直人的心空里飞翔。“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们渴望这样的学风,充盈着整个丹阳。
(感谢浪子奉献出来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