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9|回复: 4

面朝森林 心怀感恩(代发,作者:黄阔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7 12: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面朝森林 心怀感恩
黄阔登
      前些日子,闲来无事整理旧书报时,偶然在一张发黄的报纸上读到一则报道,说是在台湾一个地方,有人拟设计建造一座“诗经植物园”,会将《诗经》300首诗歌里所记载的古老植物再现世人面前。
    据报道说,这“诗经植物园”将重现古代社会的原始风貌,山川河泊,溪涧桑陌,上百种古韵沁人的植物尽纳其中。而设计者得深研古籍,搜奇觅珍,一些在我国已绝迹的物种,还需到世界各地寻觅采购,可谓用心良苦。暂且不考虑这其中有无商业目的,单就这座“诗经植物园”的设想理念,就足以唤起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则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小报道,此刻读来却让人怦然心动。
    时隔多年,也不知这座“诗经植物园”是否落成。据统计,《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有100多种,其中具体有名的树就75种,试想中外文学作品,写树如此之多的,恐怕莫之为甚。《诗经》简直就是一部庞大的树经,一座无边无际的原始大森林。山野古木参天,家园桑葚成林,满目青山绿水,“桑者闲闲”,“鹿鸣呦呦”,美好的自然生态令今人无限神往。生生相息,形态各异的植物,叶茂根深地植入《诗经》深处,清香飘荡,沾满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指尖与衣襟。如果“诗经植物园”真已建成,在那里,抚摸着那些生长在古典诗歌里的充满灵性的植物,内心的亲切感与圣洁感该有几许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甚至远在恐龙漫游大地之前,地球上的树木已经郁郁葱葱。当初,人类脱离古猿,过着“栖木而巢”、“择果而食”的生活,与森林几乎一刻也不能分。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自然界功能最为完善的基因库、资源库和蓄水库,更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正因如此,“尊天父,敬地母”,我们对森林有着无尽的崇拜。由此产生的森林文化,包括森林哲学、森林美学、森林文学、森林艺术等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人类的摇篮不仅给了人类生命,还为人类创造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化的深厚积淀,培养了炎黄子孙“天人合一”、和谐共荣的朴素自然观和对森林的深厚情感。从商汤时“桑林祈雨”的典故,到土家族水杉的传说、哈萨克族胡杨树的神话、哈尼族祭寨母的民谣;从布依族、侗族和水族祭奉山神、树神到黎族同胞就连欢度节日也要给住宅前后的绿色果木敬奉果实、酒米的虔诚之心;从体现古朴的生态意识的绿色图腾到如今阐释为政之道的生态文明……这些以尊崇森林、珍惜森林为主旨的传统森林文化,生动地说明了人类与莽莽森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所以,由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对植树造林的关注一直都没有停歇过。
    秦汉朝代,历朝皆推行促进植树的政策。据传,秦始皇东巡登泰山。见草木一片萧条,即下诏“勿伐树木”,令城廓宅旁“每三丈而树……树以青松。”汉初文帝、景帝时,九次颁布劝民植树之诏:“多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隋朝历时短暂,但炀帝初年即为绿化大运河堤岸下令植树,且亲率群臣种柳以示范。唐代京城长安,通道两旁遍植树木,形成“街垂千眇柳,霞映两重城”的绿化环境。
    清代为鼓励广植堤岸防护林,曾制定“立捐栽议叙之法”的奖励制度。凡“文武官员自通羊、守备以上,各出己资栽柳干株方为称职”,超出规定者,议院记功晋级。清代末年,内忧外患严重,左宗棠在征战时,还从潼关至玉门关沿途栽种柳树,“左公柳”成了永久的纪念。今天,虽然“左公柳”已所剩无几,但在黄沙迷漫的西北,孤零零的“左公柳”更让人感慨,给人启示。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其实山本无名,只因僧人以慈悲之怀保护一草一木,才有鹤蜂鹿鸣三幽,松风云涛之胜。世人少干些煮鹤焚琴,滥砍滥伐的蠢事,便会给子孙多留下一些福荫,世上也就会多一些桃源胜境。
    面朝给予人类生命和希望的森林,我们应满怀感恩的心,关注它,体贴它,而不是随意挥斧相向。
    在我国,多年来的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使本来就不多的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火灾、虫灾等也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面对森林严重不足,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就日益重要。可喜的是,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复苏,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意识越来越强,爱树、爱林活动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激发了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如何与对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获得了森林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改善的好消息。一座座生态城市、生态村庄出现了,我们的房前屋后甚至屋顶都开始了绿化,古树得到了保护,一年四季有了鲜花,形成了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绿化格局。这是我们敬畏自然、尊重森林的收获。
    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智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我们必须对大自然、对森林,多一份敬畏、少一份淡漠,多一份保护、少一份破坏。或许,我们不能植出一片林,但我们可以保护好门前一棵树,我们不能像护林人那样与盗林者面对面斗争,但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身边的习惯来保护森林。如,我们提倡节约型办公,打印文字时尽量双面打印,节约纸张;可以拒绝一次性筷子,实践绿色与环保的生活理念。这样,不过是在我们举手与抬筷之间就已经保护了森林。事情好似不大,但百人做、千人做、万人做……日积月累,就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德无量的大事壮举。
    以一颗绿色的心,敬畏大自然,爱护树木,尊重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重地球的未来。





     
发表于 2012-5-27 1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soso_e163:}
     
发表于 2012-5-27 16: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保护森林,保护我们未来的家园。
     
发表于 2012-5-27 1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铜陵
森林是巨大的氧吧!
     
发表于 2012-5-29 23: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一颗种子,一片森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7 02:53 , Processed in 0.0723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