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诗坛沧浪客 于 2013-4-25 21:05 编辑
延陵韦氏专题之卅七 ——关于九女墩昭公碑亭去留纠纷的 强烈呼吁 中共延陵镇党委: 延陵镇人民政府: 莽莽区宇无涯,咄咄怪事叠出。疏财捐力植荫他方者却遭反噬,不明事理恩将仇报竟至如此,现代版“东郭先生”故事,何以在地存嘉贤大帝三让之风的延陵故里,活生生重新上演,你道是奇也不奇?请问咱冤也是不冤??? 我们是延陵韦氏嫡系后裔,我们的先祖韦昭公乃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学者,其学问涵盖史学、文学、经文学、礼制、物类学等众多方面,且卓有建树。作为举世公认的后汉名贤,曾受到入祀文庙(孔夫子庙)的礼遇,其学术地位极为显赫。在他殉职四百多年后,又被大唐帝国的太宗李世民追封为先儒领袖,我们的始祖韦昭公
凛凛壹躯,头颅肯为真理抛;
耿耿一表,骨血甘向道义洒。赢得了华夏学子的顶礼膜拜,博得了炎黄子孙的高度敬重。他老人家落籍云阳,为千秋古邑大放异彩,使列代邑人备添风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是以忠孝节义为人生崇尚唯一目标的群体。持家以孝道,治国凭忠贞,为人守义礼,处世讲节操乃是列朝列代龙子龙孙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也是国人明显区别于洋人的优良传统。作为韦昭公的直系后代,我们为能拥有这样一位先贤而自豪。 近几年来,延陵韦氏经常进行祭祖礼先活动,也正因为通过不断缅怀先祖拓基之艰,时常追思祖宗创业之苦等形式的尊祖敬宗活动,才使宗人之间的团结得到空前的加强。更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搆建。昭公碑之建造,既不花国家一分半厘,又无需财政任何补贴,所有费用,全部来自宗亲个人筹集。碑亭之成功搆建,一方面可以促进广大苏南延陵韦氏宗人发扬先辈优良传统,二方面有利于恢复并确立礼仪兴邦的蔚然新风,三方面加大了文明古镇历史遗存的挖掘与传承力度。既是延陵韦氏宗人齐心合力的结果,也是族人团结友爱的象征。不难想象,进行这一工程的背后,隐寓着宗人们不靳于输资捐财,千金一掷,在所不惜的义行和群策群力共襄孝举的感人之处。这种风格多么可圈可点?这等情怀何其可敬可佩?客观地说,昭公碑亭的问世,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广大公民的精神引导,对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将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此碑之落籍九女墩,无论从哪方面看,对彪塘周围乃至延陵镇环境建设与改善都是有其益而无其害的。况且,我们还将继续在碑亭周围进行场地整治、垣墙拔高和植树绿化,以进一步优化亭区环境建设,使九女墩成为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物价值于一体的兼具真正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名正言顺的新景点,使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延陵古镇的古代文明得到进一步彰显,使历史文化名镇的亮点更加光鲜,岂非佳事哉?然而,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却极其意外地发生了。近日以来,彪塘当地部分不明就里的村民却跳了出来,以荒诞不经的所谓理由,对我们的行动横加指责,恶意干预,无端诋毁,直至野蛮糟蹋,何其拙劣乃尔? 人生的常识告诉我们,九女墩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地籍在历史上属于朝廷,当今之世属于国家,亦即官地,既不是当地村民从亲娘肚子里生下来,更非任何个人所私有物,苏南延陵韦氏在预作沟通在事先,及时招呼随其后的前提下,费尽心力,树立了这尊昭公纪念碑,何罪之有?从根本上讲,将其列为好事一桩是毫无疑问的,彪塘村中少数人有何权利提出非议?风水之说本属无稽之谈,岂能以此为由,干扰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基于这种考虑,不得不将这一事件摄其要者撰成文稿,上传网端,公之于世,敬请有关部门、相关领导在充分理解苏南延陵韦氏子孙尊祖敬宗一片苦衷的前提下酌情处置,千万不要采取严重伤害苏南延陵韦氏广大宗亲感情的下下之策,更应该体谅到苏南延陵韦氏今天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开创颇难,有道是气可鼓而不可熄,作为摄一方之政的行政领导应充分明白,众怒难犯,宜以顺天应人为施政之先,不能图一时之便,逞片刻之威而硬下狠招,挫伤民意。并竭诚欢迎普天下知事明理的贤达之士对此加评作判,以求事件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顺致 崇高的敬礼! 时在2013年4月23日 苏南延陵韦氏宗亲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