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9|回复: 5

张伯驹:命可夺国画不可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8 2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张伯驹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幼年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系前清进士官至直隶总督。张伯驹早年仕途颇为得意。19岁考入袁世凯的混成模范团骑科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军阀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部任职,曾任过提调参议。其时正值军阀混战国政日非,他深以军职为耻便退出军界。北伐之后蒋介石的实业部长吴鼎昌拉他出来做事,遭他拒绝后到其父首创的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挂了个常务董事兼总稽核之名,始进入金融界。

  30岁后张伯驹以一介文人踏上艺术之路,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是出于爱好,后则以保存中国珍贵书画不使其流人国外为宗旨,而且得到了他夫人潘素的鼎力支持,变产借债历经艰难风险亦在所不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中国传世最古之绘画——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中国传世最古之书法——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的《游春图》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无比珍贵的稀世之宝。张伯驹谈到当时的购画经过,将一所据说是李莲英曾居住过的房子卖了220两黄金还不够,夫人潘素又不得不将自己心爱的首饰卖掉一部分凑够后才弄到手。后来张大千告诉他原也是想买的,见好朋友已买也就没再张口。但过了一个多月蒋介石的秘书长张群闻知,乘飞机专程从南京赶到北京找张伯驹恳求转卖说开多少价都要。未料张伯驹一口回绝,坚定地说:“我既买到手就贵贱不再转卖,我愿自己保存。”说到这里,张伯驹出示他的著作《春游琐谈》,翻开其中的一段向我念道:“余屡收宋之钜迹手头拮据,因售出所居房产付款将卷收归。月余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即询此卷,四五万不计也。”

  他还谈到《平复帖》更是他心爱之宝。他因得此宝而将书斋更名“平复堂”。以4万大洋买到手。但是不久就有一个叫白坚甫的古董掮客,为日人所雇,出口就愿以30万大洋索购。张伯驹怒目而视,斥道:“我买它是为了收藏,我不是商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万一流落海外,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伯驹怕这些珍宝被暴徒抢劫,便缝在衣被中随身携往上海、西安。可是1941年在上海时,汉奸汪精卫手下师长丁雪山欲行敲诈勒索,突然把张伯驹绑架,扬言必须拿300万伪币去赎,否则就要“撕票”杀人。绑匪通知张夫人潘素说张连日绝食已昏迷不醒但求一见。得见时张伯驹已憔悴不堪,潘素不免唏嘘。可张伯驹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悄悄叮嘱潘素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所藏古代书画赎身。可见他对国宝之爱已超过了自己的生命。如是僵持了近8个月,绑匪见敲诈无望自动将赎身价降到了40万。又经过多方奔波借贷,张伯驹才被赎出来。谈到这里张伯驹深深感叹道:“潘素嫁我后,我未曾给过她一分钱。卢沟桥事变后我的家境已经中落。购买书画、营救我,潘素变卖的都是她未嫁我以前她自己的财物。所以我早说过我把我的书画给予潘素,其余财物仍属共有。”

  但是当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将这些珍品献给国家之后,他却在《春游琐谈》里写道“此则终了夙愿,亦吾生之一大事。”那是在1956年初认购公债时,张伯驹在会上表示愿把珍藏文物出售国家,以所得款项购买公债。回家后同潘素商量,潘素说:“你不是说过买这批文物就是为了还珠于人民吗?哪个收藏家都知道,再贵重的珍品在私人手中也难保存三代以上。项子京是清朝著名大收藏家,可谓一代大收藏家,如今他的藏品不也是散失不少吗!现在人民做主江山,这批字画该交到人民手中了。”

  他们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国家文化部曾向张伯驹伉俪颁发奖状,国家文物局曾作价20万元欲购,但张先生与潘素又一商量:与其以文物钱买公债,不如干脆无偿捐献国家。谈到这里,张夫人潘素从里屋捧出一精美纸简,从中抽出一张纸向我展示,原来是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红印的“褒奖状”。

  作者冯大彪,中国新闻社高级编辑、中国书协会员

     
发表于 2013-6-9 1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发表于 2013-6-9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有你的参与使《书画赏析-交易-拍卖》增添了光彩!
发表于 2013-6-10 15: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772059026 于 2013-6-10 15:48 编辑

大收藏家张伯驹倾毕生精力与财力收藏中国古代书画无私献给国家!
张伯驹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陆机 《平复帖》(局部)


李白 《上阳台帖》(局部)


杜牧 《张好好诗》(局部)


  不爱财肯舍命,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已是公认的收藏大家,被称为“天下第一藏家”。除了他在诗词和京剧艺术方面的贡献,他的收藏故事也成为传奇。
  出生富贵之家:有钱又有才
  收藏有两大条件:一为财,二为才。张伯驹生于1898年,河南项城人,6岁时被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张镇芳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1915年,袁世凯决定成立盐业银行时,张镇芳是董事,并出任总经理。张伯驹19岁考入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毕业后进入军界,随后退出军界,进入父亲创办的盐业银行任监事、董事、经理等职。张伯驹一直在盐业银行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出生于富贵之家,为他日后收藏字画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至于才学。张伯驹自幼天性聪慧,享有“神童”之誉,他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博闻强记。他曾对人说:“自幼记忆力就好,朝诵夕读,过目不忘。”而且有“要学就非要学到精通不可”的劲头。
  第一件藏品:康熙横幅
  张伯驹的收藏经历起源于1927年,这一年29岁的张伯驹无意中来到琉璃厂,在一家古玩店,他看到了一件用柳法书写的横幅“丛碧山房”。
  张伯驹对这横幅一见倾心,细看后发现这件书法作品竟然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惊喜之后,张伯驹决定买下此字。回到家中,张伯驹对康熙皇帝的御笔越看越爱,在自己编写的《丛碧书画录》中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因为特别喜欢“丛碧”二字,张伯驹还将当时他的居所(弓弦胡同1号)也命名为“丛碧山房”。
  据北京媒体考究,弓弦胡同1号占地15亩(10000平方米),原为晚清大太监李莲英的宅院,现在已经被拆,盖起了楼房。李莲英得宠于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李莲英的众多宅院中,弓弦胡同1号是最为豪华奢侈的,据悉这所宅院是模仿颐和园排云殿规模建造。
  收藏热情:卖豪宅命也不顾
  就是这么一座豪宅,张伯驹也能将其卖掉,筹钱收购藏品隋代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
  1946年,北平琉璃厂一位叫马霁川的老板要卖《游春图》,索价800两黄金,几次谈判也只肯降到240两。不过当时张伯驹刚以110两黄金收购了范仲淹的《道服帖》,多年的收藏已经用尽家财。无奈之下,张伯驹把“丛碧山房”卖给辅仁大学,又让潘素变卖一件首饰,才凑够数目。
  而收藏《平复帖》则是以身犯险。1937年,张伯驹多方设法以4万大洋从溥儒(溥心畲)处购得《平复帖》,阻止了这名帖流于海外。张伯驹后来写了篇小文提及此事,“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溥儒此前将其卖出)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1941年,张伯驹到上海开会时被特务组织绑架,他们向张伯驹夫人潘素索要300万(伪币),否则撕票。潘素后来设法去看了张伯驹一次,后者却偷偷告诉妻子,家里那些字画千万不能动,尤其那幅《平复帖》。
  张伯驹冒着被“撕票”的危险与绑匪僵持了近八个月,最终赎金从300万降到40万他才得以脱身。
  收藏气度:但使国宝永存吾土
  经张伯驹之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在其编著的《丛碧书画录》中收录有118件之多。除了《游春图》和《平复帖》,还有杜牧的《张好好诗》、李白字《上阳台帖》等极品。这些藏品堪称国宝,价值无法估量。章伯钧当时也收藏字画古书,包括不少齐白石的画,但他对女儿说:“别看我有字画五千多件,即使都卖掉,也未必抵得上他(张伯驹)的一件呢。”
  然而对待这些藏品,张伯驹并没有秘不示人。
  1945年,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参与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工作,得以与张伯驹结交。王世襄后来回忆,他一直想研究《平复帖》,但想到东西实在太珍贵了,他小心翼翼地提出能否在张家看上一两次。“没想到我一说,他就说"你拿回家看去。"王世襄在家研习了一个月才还回去。
  1956年,张伯驹与妻子潘素将《平复帖》、《张好好诗》、《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八幅书法捐献给故宫,并婉拒了20万元的奖励。1965年,张伯驹将30多件珍贵古字画捐献给吉林博物院,时至今日,该院的人还会说:“张先生让我们一下子成了富翁。”
  张伯驹曾谈起自己的收藏:“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搜刮中国文物就更厉害了。所以我从30岁到60岁,一直收藏字画名迹。目的也一直明确,那就是我在自己的书画录里写下的一句话──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在当今的收藏热潮中,很多人只是为了投资赚钱。某些藏家口说不卖却亦待价而沽,偶得喜好也藏得严严实实,更有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之徒。也难怪有人感叹:“张伯驹之后中国没有真正的藏家。”


发表于 2013-6-10 15: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张伯驹(1898—1982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心系国宝
  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他自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时出于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如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 ,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等。经过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自云:“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一件《游春图卷》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
  不惜代价、甚至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至诚,也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张先生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晋陆机《平复帖》是我国传世书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则是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也是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合为双璧。此外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
  对于斥巨资购藏并用心血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先生和夫人潘素女士(金碧青绿山水画家)并不视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文物成为博物馆的重宝,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1965年,张伯驹将《百花图》以及所剩的其他古书画共计三十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时,当时吉林省有一位叫宋振庭的文化官员,他握住张伯驹的手说:张先生一下子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了。而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发表于 2013-6-10 1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拜读了,张伯驹大收藏家,了不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2 10:03 , Processed in 0.0745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