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5|回复: 3

丹阳南朝梁建陵遭“不幸” 神道石柱础被烧黑一大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12: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南朝梁建陵遭“不幸” 神道石柱础被烧黑一大块    新华报业网  2015-11-09 11
石柱础被焚导致大面积变黑。主题南京老邵提供
1731447022316171.jpg
        新华报业网讯
    电视剧《琅琊榜》风靡至今,曾有不少人发问,它到底说的是哪段时期的历史?大梁皇帝是谁?最终各方论证,这个大梁皇帝正是南北朝时期建立南梁的萧衍。这位在南京做皇帝最久的帝王,怎么也想不到“身后”的事情。近日,主题南京网站探访丹阳发现,萧衍父亲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遭遇“不幸”,石柱础底部被焚,黑了一大片。
  建陵的石柱础被焚  导致大面积变黑
  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也许是因为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许是因为大多朝代太过“短命”,南北朝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样为人熟知。不过,细读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南北朝的精彩纷呈并不逊于风云三国、盛世大唐。
  其中,南朝萧齐、萧梁两代历史上昙花一现,连头带尾秉政不过70来年,但皇宫却都在建康城(今南京)。而这两个朝代帝王死后,又都魂归故里,安葬在了丹阳。而给他们守墓的则是经历了15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丹阳帝陵石刻。
  “主题南京”网站致力于南朝石刻研究。网站负责人之一的老邵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江苏丹阳是南朝宋、齐、梁、陈中齐、梁两代的帝乡,齐梁梁代的皇帝是兰陵萧氏,晋室南迁的时候从北方的兰陵迁到今天丹阳和常州一带,称之为南兰陵。齐梁两代的皇帝眷恋故土,虽然南京称帝,过世后却大多葬于今天丹阳的三城巷、水经山一带,也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石刻。他们一行文保志愿者于2015年11月1日开始走访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中的修安陵、狮子湾、水经山、烂石弄、景安陵、修陵、建陵等几处石刻,这也是他们第九次丹阳走访。然而11月2日,寻访建陵时,看到的一幕让他们很难过。“由于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目前没有太多保护措施,我发现建陵的石柱础被焚导致大面积变黑,应该是人为所致。”老邵告诉记者,当时地上的草有刚被人割掉的痕迹,应该被人焚烧过,后来有人对“案发现场”进行了清理。
      建陵是南朝现存最具规格的陵墓
  今年1月份,江南时报记者曾驱车近百公里探访丹阳的南朝石刻。
  当时在丹阳三城巷,建陵给记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在三城巷一带,梁武帝萧衍的修陵和父亲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简文帝萧纲(萧衍第三子)的庄陵,前后相邻均只有不到50米的范围。萧衍称帝后,追封父亲萧顺之为梁文帝。萧顺之的陵墓建陵因此也按照帝王陵墓规格建造。
  与萧衍的帝陵只剩天禄石刻不同,萧顺之要“幸运”得多。建陵是南朝四个朝代中现存最具规格的陵墓,存陵前石兽、神道石柱及石龟趺座各一对,另外有几个用途不详的方石。而建陵对南朝石刻的研究价值也非常深远,其神道左侧石柱柱额,是反书正读。这与南京十月村内的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右侧石柱柱额及甘家巷小学内的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神道右侧石柱柱额上的文字一样,为反书正读。全国只发现这三处是反书正读的。老邵还分析,建陵神道石柱顶端柱头覆莲纹的莲花座,明显是受了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影响;而带有瓦楞形凹纹的柱身,极具希腊和亚述风格。“可见梁武帝萧衍的崇佛热潮,让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早在动荡的南北朝就开始了,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盛唐。”
  这次遭到破坏的正是石柱的柱础。记者通过老邵提供的照片看到,柱础上的浮雕有一面被烧得漆黑,已经看不清雕刻的精美。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石柱和柱础之间的双螭底座,没有被“殃及”。这对环绕螭龙浮雕,口衔宝珠,双角四足,两头相抵,双尾交叉,仿佛也在“哭诉”被烧的经历。
  丹阳石刻目前基本处于三无状态
  “南朝陵墓石刻现存有石兽、石柱、石碑等遗存。这些遗存一方面保持了汉代石刻形制,但在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下,无论是体量还是雕刻的细节,又有其独特的特点,称之为中国现存圆雕作品中最完美的作品一点都不为过。”老邵说。
  “这次走访发现建陵被焚损,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敲醒了警钟。丹阳现在的十多处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基本上是帝王级别的陵墓石刻,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非常的高。作为当地直接管理和保护这些国宝的丹阳市文化局,你们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老邵说,丹阳的南朝遗珍距今已经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但目前还都基本处于三无状态,即无专人看管、无监控设施、无防护措施,仅有金家村、陵口、狮子湾、水经山等几处靠近居民区,对保护有利,其余都比较偏僻,现状令人担忧。“希望丹阳的文保部门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这些南朝遗珍。”老邵强调,不要让这些南朝遗珍在我们这一代遭到破坏。作为齐梁帝乡的丹阳,保护这些国宝是政府最起码的职责,如果这些文物被破坏了,丹阳文物主管部门是难辞其咎的。
  应推广大棚保护加守护人模式
  田野文物的保护目前确实存在经费等很多困难,因为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数因为偏远和孤零零,不具备太多的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荒郊野外的石刻除了文物爱好者、文保志愿者之外,鲜有人光顾。但是,留住历史根脉,才能传承中华文明。南京也和丹阳一样拥有大量的南朝陵墓石刻,主要以梁代王侯墓为主。南京文物部门多采用抬升底座避水灾,以及加顶和玻璃罩子的方式。
  老邵总结认为,田野文物的保护主要有以南京的南朝陵墓石刻为代表的玻璃房无人值守模式,以河南巩义宋陵为代表的专门守护人模式,以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为代表的大棚保护加守护人模式。“四川的模式最好,值得推广,因为这种模式既让人们可以近距离360度了解文物,又非常好地及时保护了文物。甘家巷小学内的梁安成康王萧秀墓也是这种保护模式。”
      记者帮你了解更多南梁石刻>>>南梁石刻在南朝水准最高
  南朝陵墓石刻在萧梁时期,无论造型、雕塑技法,还是礼仪制度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尤其是神兽石刻兼具刘宋时期的古朴雄奇与萧齐时期的精琢细饰,独具神韵,达到了南朝时期的最高水准。
  特征一:石刻体量相对刘宋、萧齐尤为硕大,石刻的高度、体量显著增加
  南梁时期,陵墓石刻无论帝后陵寝的麒麟还是王侯陵寝的狮子,以及附属的石柱、赑屃之属,其高度、体量相对刘宋、萧齐两朝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是极为明显的。以石兽的体量为例,现存南朝帝陵石兽中,体量最大的石兽为营建于南梁大同十二年即公元546年的陵口石兽,其重量近30吨;而王侯墓葬中,体量最大的石兽为营建于南梁普通七年即公元526年的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狮子,重量亦接近20吨,其体量远超刘宋、萧齐两朝。
  特征二:萧梁时期,狮子逐渐取代虎,成为墓葬石兽的型的主要参照物
  “梁武帝时期至梁亡,石兽完全以狮子为石兽造型,头部雕饰繁复,圆雕技法不突出,但石兽的体量空前巨大,头部的比例与胸部的前凸程度较大,整体造型威风凛然。”老邵分析,南梁帝陵石刻体现了狮子逐渐取代虎,成为墓葬石兽的型的主要参照物这一趋势的流变过程。 江 南 时 报 记 者 黄 勇
51551447022316187.jpg
没被损坏时的神道石柱。江南时报记者秦怀珠摄
     
发表于 2015-11-9 13: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打脸!打脸!历史文化古城丹阳何时能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长长脸?!而不是一次次地被打脸!!
     
发表于 2015-11-9 15: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领导为什么守着宝贝不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09: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梁建陵神道石柱础被熏黑 未伤及石质,已复原 2015-12-02 金山网
002511e6edd317c8106257.jpg 002511e6edd317c8106358.jpg
       金山网讯   
近期,有网友在探访丹阳时发现,南朝梁建陵神道上的石柱础底部被焚黑一小片。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此区域已被清理,所幸仅被烟熏黑,没伤及石质,经过这些天雨水洗刷,石柱础底部又恢复了原来模样。
      丹阳的十多处南朝陵墓石刻属国家级文保单位,“南朝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位于荆林三城巷。到现场后,记者看到在南朝梁建陵神道南北两侧各有一根石柱,柱上石额有隶书刻碑文“太祖文皇帝之神道”。通过比对网友照片,记者发现南侧石柱础底部确有被焚黑痕迹,但已被清洗,且并没伤及石质,这些天雨水洗刷,已看不出来。
      这会不会是村民焚烧秸秆所致呢?记者发现,石刻附近除了荒草,并无开垦农田和秸秆。据当地居民反映,前段时间曾有外地“驴友”在附近生火做饭。对此,镇江市文广新局文物处人士表示,事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今后,将加强当地文保员的巡查力度,加大巡查频次,杜绝此类情况发生。同时他们也在与丹阳文保部门协商,在当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装监控设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2 20:20 , Processed in 0.0862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