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angminli 于 2017-7-28 15:47 编辑
大 暑 闲 话
当下正值大暑节气,气温酷热难当。幸好现在家家都有电风扇,绝大多数家庭还都装有空调,有了这些现代化的装备,比起先人来,我们享福喽! 在以前,也就说我的孩提时代吧,最多的是芭蕉扇、蒲扇,还有纸折扇。如果哪家店上有一台电风扇,那可是稀罕物件了。 不过那时候,我家倒有过一台独特的“手摇风扇”,但不是买来的,上哪儿有买呀? 是我大叔手工做的,就像现在的风力发电机的缩型版,大约五、六十厘米高,叶盘的直径大概三十五厘米左右,风叶的转动是靠带轮驱动的。用(玩)它时,把它固定在长凳上,人就跨坐在凳上,手摇轮柄,风叶转动,习习生风。那时候,也成了我和弟弟最喜欢的“玩具”,既好玩,又生风。 最近,CCTV4重播了电视剧《水浒传》,在眼下这种炎热的气候环境里,“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唱的那一段农谣仿佛又一次触景而闻:“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不错, 这首律绝,确实是过去历代农民在这酷暑之下心理的一个写照。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没有见识过以前那种没有水利设施情况下农民抗旱的艰苦场景。头顶烈日,脚蹬木锤,衣不挂体,汗流浃背。有水源可供,那只是吃苦耐劳罢了,一旦水源干涸,天老爷又不开眼,那农民心中愁、煎、煮的滋味可想而知啊! 曾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年遇大旱,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运河南岸排啦啦老长老长布满了许多人力水车,而且上下好几级,到底有多少水车多少人,没点,只看到黑压压长长的一大片,那场面何等壮观! 那时,标语牌上的口号是“人定胜天”。 打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第二次。正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大兴水利,各处都修筑了渠道网,建起了电灌站,“自流灌溉呱呱叫”的歌词不绝于耳。1965年起,我到电灌站当了半工半农的管理员,亲自感受到了水利建设给农民带来的福份。 有一年,又遇到了大旱,也是现在这样的天气,机泵夜以继日地开着,我们电灌站的管理人员忙得简直没觉睡,我曾累的走路都打瞌睡,跌倒在渠道里。午后的太阳特别火辣,阳光像聚了焦似的,晒得树叶卷起了身,晒得大地要冒烟。我赤脚(当时我们赤脚的时间比穿鞋的时间多)走上龙岗立刻被烫得跳起来,赶忙跳到路边的青草地上。想想看,土路上都被晒得那么烫,石板路上何其得了? 那时候,我们的电灌站大呀,横跨吕城和运河两个公社,我是干渠管理员,要定时跟支渠管理员碰头,了解下面的灌溉进度,调节各支渠的闸门开启度。路中间烫脚,就走镶边的草地。看着渠道里匆匆的流水,身体热归热,心里却挺开心的。因为我听老人讲过:人热得跳,稻热得笑。只要水供得上,一定丰收在望。我抚今追昔,不由得,想起了学校课本上曾教过的这首《水浒传》里的农谣,也让我与素昧平生的施耐庵结下了一小点缘,我给他的这首律绝和了一首《新农谣》: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绿无焦。农夫心内何所煮? 水泵轮机铁臂摇。 后来,水利系统为了更加灵活地适应当地的抗旱排涝,也可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于是撤大站建小站。现在的农民好福气啊! 再热再旱的天气都不用发愁了。如今的我们都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幸福,知福者常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