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83|回复: 0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老小区垃圾分类4个月成典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5 1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三山花园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正在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垃圾集中存,整洁又便民;垃圾不落地,小区不落尘;垃圾分类好,废物变成宝;处处讲卫生,人人增文明。”在南京秦淮区三山花园小区,68岁居民胡利群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把垃圾分类好,并送到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他还把自己的心得编写成歌,在邻里间传唱。

过去,三山花园小区的环境卫生并不好,几十个垃圾桶散落在各个楼栋单元门附近,垃圾落地气味刺鼻是常有的事。今年6月开始,随着垃圾分类的开展,撤掉了小区里所有垃圾桶,设置了分类垃圾投放点,短短4个月,环境脱胎换骨,变得干净整洁。

改变习惯,在厨房增加一个垃圾桶

胡利群的家位于四楼,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屋内整洁有序。“我和老伴两个人住,每天产生的垃圾并不多。以前厨房里放一个垃圾桶,垃圾分类后增加了一个垃圾桶。”胡利群边走边说,带着记者“参观”厨房里的垃圾分类。

厨房的台面上放着一个迷你垃圾桶,专门存放厨余垃圾;地上放着另一个垃圾桶,里面存放着废纸、旧毛巾等物品。“以前厨房里只有一个垃圾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我们两个人产生的垃圾很少,每天都倒浪费垃圾袋;等把垃圾袋攒满了,垃圾放置时间长,又容易发臭招虫子。现在,厨余垃圾每天都倒,其他垃圾没有味道,等垃圾袋装满了再送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胡利群说。

三山花园是秦淮区68个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之一,今年3月启动垃圾分类宣传,今年6月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上门指导,还给我们发放垃圾分类小词典,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在家对照着分类,不难。”胡利群说,经过4个多月的试点,他和很多邻居一样,以前是随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现在逐渐习惯先分类再投放,而且逢人都要说一说垃圾分类的好处。

撤桶设点,信任化解“邻避效应”

在小区试点垃圾分类过程中,撤除原有的垃圾桶不容易,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往往更难。“选址要合适,太偏的话,居民丢垃圾跑得远肯定有意见;合适的位置靠近居民楼,一些居民又不乐意。”双塘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芮行坤说,三山花园小区的试点工作也遭遇过这样的矛盾,但最终以信任化解了“邻避效应”。

在三山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位于8号楼和14号楼之间,距离最近的一楼窗户也就十几米远。听说全小区的垃圾将集中投放于此,这两栋的两户居民坚决反对,担心臭味难闻。“听说建在自己家窗户边,一开始绝大多数居民是不乐意的,反对很正常。他们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和普通垃圾桶一样,容易产生污水和难闻的气味。”芮行坤说。于是,在介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相关知识的同时,街道和社区组织居民参观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现场直观的感受让居民不再那么盲目地反对。

实地参观考察后,居民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三山花园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启动试运行,每天请居民身临其境感受和监督。最终,看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的整洁和无异味,居民最终欣然接受。“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每天进行冲洗和消毒,所有工作都对居民开放。以前小区垃圾桶有臭味,现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闻不到味道。大家都了解了真实情况,并对垃圾分类的美好有了实际感受,自然就从反对转为支持。”三山花园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王文全说。

“邻避效应”往往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信任的问题,开放是最好的“化解剂”。因此,不应以邻为壑,而应敞开大门、以邻为亲,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宣传垃圾分类的队伍中,三山花园小区也成为外界学习的典范。

变废为宝,积分兑换热情高

在三山花园,有时垃圾也是“宝贝”,能换到生活用品。居民根据正确投放的垃圾的重量获取相应积分,每周定时前往积分兑换处换取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像快递盒子这些可回收垃圾我都攒着,周末到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积分兑换。”居民胡利群说。

双塘街道建立起“一户实名、一袋分类、一日两投、一人督导、一卡注册、一牌公开、一表公示、一号监督、一月评比”的“九个一”垃圾分类工作“双塘模式”。双塘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芮行坤说,“一表公示”是指将垃圾分类收运信息明确公示,包括收运车辆号牌、责任人、联系电话、清运时间等,让居民明确知道垃圾的最终去向;“一号监督”则是公示出混收混运的投诉电话,居民一旦发现混装混运现象,能及时监督、投诉。

如今行走在小区里,居民胡利群心情舒畅,环境变好了,他和老伴更愿意常下楼散步;有些垃圾还能变废为宝,积分兑换催生更高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觉得在靠近文明时尚。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今年以来,秦淮区主要**多次现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力争在各主城区中树立起典范作用;将对不符合要求的分类行为,采取责令改正、拒收、罚款等措施,用短期“阵痛”立下长期“规矩”。

记者手记

分类在指间  文明在心中

在家庭生活中,丢垃圾是一件小事,毫不起眼也无足轻重。其实,垃圾分类,小事不小,分类在指间,文明在心中。

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困难和矛盾。实施垃圾分类,并不是在家里多摆个垃圾桶、在小区里新建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那么简单,而是意味我们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三山花园小区,居民从一开始反对,到试点初期的疑惑,再到如今的支持和拥护,他们既是行动者,也是受益者。

垃圾分类不是一阵风,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合力推进,要撬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来共同推进,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生活习惯。

通讯员  秦萱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有明  严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2 22:05 , Processed in 0.0655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