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51|回复: 0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宿迁:科技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为强村富民注入“硬核”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0 11: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

宿迁网讯 2018年,宿迁市成功创**家农业科技园区。

2020年,宿迁市获批建设江苏宿迁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14年—2020年,宿迁市共开展科技帮扶项目106项、资金总额达4749万元。

2020年,宿迁市继续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共选派77名科技特派员,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9名。

宿迁市打造农业农村领域众创空间,目前已有星创天地20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涉及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设施园艺、特色水产、苗木花卉等领域。

截至目前,宿迁市围绕特种水产、苗木花卉、设施园艺、特色果蔬、畜禽养殖等产业建设了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44家,实现了特色产业、县区科技服务超市全覆盖……

这只是近几年来宿迁市科技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脱贫,离不开科技支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宿迁市科技部门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为总领,以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和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科技力量。

科技的“种子”,已经在这里开花结果、开枝散叶。

建设科技载体 “赋能”脱贫攻坚

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度和创新活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是宿迁市科技局在科技扶贫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然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从何入手?宿迁市科技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完善科技载体布局!

“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连云港、淮安等地专题调研、学习,委托扬州大学专家团队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视频答辩、现场考察等工作,2018年,我市成功创**家农业科技园区。随着江苏宿豫现代农业科技园、江苏泗洪现代农业科技园获批为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全市实现了县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全覆盖。”宿迁市科技局副局长杨小勇说。

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完善科技载体布局,才能大力发挥科技工作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支撑作用。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宿迁市科技局加快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先后建设了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泗阳)木材加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宿迁)产业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沭阳)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在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特色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江南大学(宿迁)产业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宿迁)设施园艺研究院联合宿迁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分别成立了市食品产业、设施园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已有50多家。

为了给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等提供专业化、便捷化的创业环境,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精神,全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

“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发展。目前全市星创天地达19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涉及现代农业、电子商务、设施园艺、特色水产、苗木花卉等领域。

同时,全市围绕特种水产、苗木花卉、设施园艺、特色果蔬、畜禽养殖等产业,建设了多家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实现特色产业、县区科技服务超市全覆盖。利用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及各分店的资源,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把技能培训搬到全民创业园、田间地头、大棚果园等生产一线,培训网络创业、农业技术等职业技能,帮助农民结合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网络创业。

一个个现代农业科技园,一个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不仅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也营造了全市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发展科技产业 “赋力”精准帮扶

2015年,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乡新蔡村的集体收入年均只有10万元左右,短短5年时间,市科技局协助该村成立了“宿迁市新科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选育和集成示范蔬菜新品种16个,实现与周边村居差异化、优质化、常态化种植,为农户打开新蔡村蔬菜销售之路,增加了新蔡村的村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经济收入,2020年,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

“新蔡村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当时大约80%农户种植大棚蔬菜。为了帮助村民实现‘造血’式扶贫,市科技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入村走访调研,立足当地实情,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提升新蔡村蔬菜品牌,作为实现新蔡村百姓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宿迁市科技局驻村“第一书记”沈青说,围绕蔬菜虫病害防治等问题,宿迁市科技局还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赴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知识讲座4次,培训蔬菜种植农户390人次。同时,申请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资金130万元,打造新蔡村“线上线下”蔬菜销售平台;建设1200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一座,将23亩38个蔬菜大棚免费租给低收入农户种植,逐步实现传统蔬菜成为强村富民的金钥匙。

靠着科技帮扶和助力,当地老百姓不仅解决了劳动力成本、种植成本,还实现了每亩增收5000元,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扶贫带来的成果。

扶贫,志在长远。近年来,全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着眼于此,宿迁市科技局明确从“特色资源变为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变为富民产业”上下功夫,把科技发展与生产需要相结合,扎实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为扶贫注入科技“硬核”力量。

“按照‘精准施策、点穴帮扶’的思路,我们重点支持扶贫片区围绕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特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强新技术、新品种集成示范应用与推广,发挥带动示范效应,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自主创新,通过实施科技帮扶项目带动广大低收入户脱贫致富。同时,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开展特色水产养殖、设施蔬菜、木材加工等,充分吸纳50后、60后劳动力就业。2014年—2020年10月份,全市共开展科技帮扶项目106项、财政拨款4749万元。”宿迁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处处长沈洪说。

在此基础上,全市以省科技厅苏北专项为实施重点,围绕“一县一业”、“一区一业”,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对沭阳的林木花卉及景观、泗阳的杨木加工与家具制造、泗洪的特色水产养殖及深加工、宿豫的畜禽养殖及深加工、宿城区设施园艺等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沭阳县苗木花卉及景观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48万亩,从业人员25万人,年花木销售额突破85亿元(含花木网络销售、花木电商销售),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4家,建立了国家级研发机构2个,省级研发机构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泗阳县高档杨木加工及装备产业,产值实现近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亿元,占全县主导产业比重达31.5%,年税收实现超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6万余个;宿城区设施园艺及装备技术产业,规模25.8万亩,年产蔬菜瓜果150万多吨,总产值达到3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5%,提供农民就业岗位8.7万个,平均每名农民受益超1万元……

培育科技人才 “赋智”乡村振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源泉,是科技引领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脱贫的关键不是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科技人员与贫困户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赋予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宿迁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健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宿迁市科技局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市农村科技工作交流会,布置科技培训考核指标任务。制定2020年全市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针对科技管理人员、高素质农民、企业科创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农业政策解读、产业示范应用、平台载体建设等专项培训。指导各县区充分发挥“三区”人才和科技镇长团等资源优势,支持选派对象为受援单位组织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并通过选派对象邀请其他领域专家开展科技培训等服务。截至目前,各县区培训场次18次、培训人数1100余人。

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夯实人才的基石,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力度才能不断加强。

为此,宿迁市按照“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农村创业、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基层首创”的要求,积极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搭建科技服务员创新创业与服务载体,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热情。今年共选派了77名科技特派员,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9名,为推进宿迁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选派科技镇长团,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着力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基层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2年首次选派团员到宿迁以来,全市已累计接收9批285人次来宿挂职。历届团员到岗之后,能够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对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43名团员工作期满,第十三批44名团员“接棒”履职,他们将继续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宿迁市科技局合作处处长朱建军说。

为了增强科技人才有效服务农村产业发展能力,坚定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信心,宿迁市加大“三区”人才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推动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认真组织“三区”人才申报工作。2017年,宿迁市54名同志被选派为省“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科技人员,占“三区”选派科技人员总量的27.55%。

科技强则农业强。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科技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科技扶贫激发的是贫困人口致富的内生动力,面向的是更长远的将来。未来,全市科技部门将继续用好“科技”这个法宝,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让科技为强村富民注入强劲动能,书写科技兴农的新篇章。(孙小明 沈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11 04:12 , Processed in 0.061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