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在扬中遭遇了一阵订婚潮,连着好几对“85后”准新郎新娘昭告亲朋,他们已经订下婚约。虽然老传统的繁文缛节让年轻人难以理解,但是为了让长辈安心,他们乐意顺从。 按照扬中农村老传统,年轻人准备结婚前,订婚仪式一般不能少。订婚时,一些比较讲究传统的家庭会按照风俗,要求男方送彩礼、信物;即便不太讲究传统的家庭,也会让两家人一起吃顿饭,确定两人关系。 让老人吃定心丸 30岁的小张与25岁的小高是去年相亲认识的,恋爱了3个多月的他们相处还算融洽。由于小张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个比他小2岁的弟弟,因此家人对他的婚事十分着急。在双方家人的要求下,两人在过年期间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订婚仪式,两家人以及一些比较近的亲戚聚在一起,见证两人从情侣变成“未婚夫妻”。两家老人由此吃下了定心丸,共同祝福二人能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我们交往的时间不长,但是小张年纪不小了,想想还是订个婚吧,一来能让家里老人定心,二来也便于我们相互加深了解。”小高说,他们算得上是“一见钟情+闪婚”型的,只不过中间有了个订婚的缓冲过渡期。 作为婚礼的彩排 年初六上午,隔壁邻居家异常热闹,他们家25岁的女儿小丁当天订婚,由于老人坚持老传统,因此订婚仪式基本按照扬中传统风俗进行。男方小严上午10点前带着媒人上门送礼,首先他要将小丁家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挨个喊一遍,对小丁父母也要改口称“爸妈”。当然,这改口是有“改口费”的,包多包少看各家的礼节轻重。 在小丁的叔叔伯伯、哥哥弟弟陪着小严吃完茶后,小丁的弟弟便会带上事先准备好的108个红蛋、108个粽子,陪同姐姐一起前往小严家。小丁的奶奶说,红蛋和粽子寓意着“报喜”和“种子”。 “我们算是提前演习了一遍结婚礼仪,真是又繁琐又尴尬。”小丁说,第一次到小严家里,对着他父母喊“爸妈”十分尴尬,不过想着以后如果结婚还是要这样,她鼓励自己,“以后都是要改口的,先练习着,等真的结婚的时候就不尴尬了。”小严也表示,过年图个喜气,“只要长辈们看着他们订婚心里踏实了,我们也就开心了。” 拴住异地恋的他 24岁的小孟与25岁的小卢相恋4年了,大学毕业后,小孟留在了扬中工作,小卢去了山东工作,两人从此开始异地恋。过完年后,两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出于工作原因,两人仍分居两地,为了更好地“加固”感情,双方家长为两人订了婚。 “他们家亲戚朋友全通知到了,他肯定不敢在外面沾花拈草了。”小孟戏称,要通过亲戚朋友来约束小卢,拴住异地恋的他。不过,小孟也认为,现在订婚这样的传统仪式,对于85后年轻人而言可能已经不算什么约束了,结了婚的能离婚,订了婚的也能退婚。“但是,订婚还是给我带来不少安全感的,最起码我觉得订婚之后,我们会用更谨慎的态度对待彼此的感情,不会草率地说分手了。” 老传统也有可取之处 对于订婚这一老传统,大多数镇江人都感到陌生与遥远,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绝大多数年轻人表示自己与周围朋友都没有订婚,而是直接领证结婚的。不少人还表示不太愿意接受订婚这种传统仪式,“结婚就已经很麻烦了,还要搞订婚仪式,太累了”。 虽说是繁文缛节般的老传统,但在这个速配、闪婚盛行的年代,订婚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扬中的一位民俗专家表示,时下很多男女通过相亲、速配交友认识、交往,有的了解还不够深便匆匆结婚,不少都酿成了最后离婚的悲剧,对双方都是一种伤害。订婚虽然是老传统,但是它能让一时头脑发热的男女冷静下来,理性地考量彼此间的感情,确定双方是否真的适合走进婚姻的殿堂,这样能规避一些闪婚闪离事件的发生。这位专家还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订婚的传统仪式可以适当从简,只要起到把两人已经确定关系的事实告知双方亲朋的作用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