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3-16 12: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3月16日 10:24:17
3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西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温总理说,这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教育的比重都比较大。这恐怕是我们对教育支持力度最大的8年。但是,我还欠着一个“账”。“我明年一定把这个‘账’还清!”温家宝所说的“欠账”,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个工作目标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对中国教育发展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4%这个数字陌生。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事实上,到2000年,这个比例只有2.58%。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到2007年一定要实现4%的目标。然而,最终的结果又让人失望,200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只有3.32%(修正之后的数据为3.22%)。一直到2009年,4%的目标仍未达到,只能寄希望于两年后的今天。
而根据一般的经验,人均GDP达到600美元,国家教育投入就应占到GDP的4%。我们之所以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在2000年左右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正是参照了这样的标准。进入新千年,我们的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随后又很快突破了2000美元、3000美元,去年已经超过4000美元;可是,教育投入达到GDP4%的承诺却迟迟没有兑现。
18年来,“4%”这个数字似乎成了一个高高的标杆,可望却不可即。18年,一个人成年前的最佳成长时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误人一时,可就是误人一生啊。这期间,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个个都是利益受损者:“上学贵”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有限的经费被优先投入到城市重点学校,很多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基本的教学设备;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收入微薄,学校无财力人力进行师资力量的培训;实验设备无钱购置,学生运动无操场和运动器材等。而即便如此,似乎也没有任何部门、任何地方政府的负责人被问责。
“教育是民族的基石”被层层的教育官员们强调了多少年,但只能是概念而已,少有切实的行动,“大国办大教育”可说只是良好愿望。
眼下,总理承诺还清这笔“欠账”,很多人对其寄予厚望。可是,一想到教育费占GDP4%目标18年未实现,欠账超1.6万亿的坎坷命运,我仍不免担忧:执行过程中若没有严格的问责机制,这承诺极有可能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能够给公众最大信心的,不外乎是针对教育经费“欠账”来一次彻底的问责,以示政府的决心。
作者:任佩璐 稿源: 新疆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