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未言

开自己的车上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21: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典藏丹阳 发表于 2011-10-7 19:34
很好,未言,魏言,一位在农村当过领导的人,后来又进了城做领导,能够体谅手下的同志,不简单!话又说回来 ...

典藏丹阳是个助人为乐的好领导!
     
发表于 2011-10-7 2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还是多赞扬魏言这样的领导吧!
发表于 2011-10-7 2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山中过客 发表于 2011-10-7 21:29
典藏丹阳是个助人为乐的好领导!

有这事?说来听听。
     
发表于 2011-10-8 07: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典藏丹阳 发表于 2011-10-7 21:32
还是多赞扬魏言这样的领导吧!

魏言平易近人,网友有目共睹!
     
发表于 2011-10-8 0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一路有你 发表于 2011-10-7 21:50
有这事?说来听听。

典藏丹阳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发表于 2011-10-8 07: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可声张,后果极大,一旦出事,你要对我负责任滴!
     
发表于 2011-10-8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就是有车一族的感受
发表于 2013-4-6 2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没学会开车时,特羡慕会开车的。后来终于学会了开车,却苦于无车开,以至于单位饭堂每天送菜的车来,我都要上车弄两把才放车走。后来到了机关,科里配了台捷达车,自动档,比较好开。于是每次外出,我都让驾驶员坐副驾驶位,我当司机,就这样把车技练熟了。2010年,单位也搞车改,逼得自己买了私家车。现在自己开车久了,开车的兴趣早已没了,又感到还是坐车幸福,什么都不用管,累了还可以小眯一下,难怪劝夫人学开车,她是说什么也不学,还振振有词:“有人开车,我为什么要学开车?”不过自己开车的最大好处,就是酒少喝了不少,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3-4-13 15: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车   忆
    假日,开着自己的狮跑越野回家,一路奔驰在沪宁高速上,望着沿途川流不息的各式汽车,旧时对车的记忆禁不住又一次跃然浮于脑海……      
    儿时的我住在丹阳市导墅镇,一个不算太大的江南农村小镇。那时的农村小镇上,连拖拉机都不多见,更别说汽车了。农家常用的运输工具是一种木制轱辘的独轮车,轮子的两旁,是木制的车架,车架上可以坐人、载货。货物多时,还可以在车的前面再接上一个木制的小推车,借以减轻份量。平日,乡亲们运粮、送货,甚至婚嫁迎娶,全是靠它。这种独轮车是何时、何人发明,一时无从考证了。后来看电影《淮海战役》时,从影片中得知:当年淮海大地上百万民工支前时,推的便都是这种木制的独轮车。
    记忆中,那时住在吕城镇的大姑妈家有辆这样的独轮车。每年三、四月份的农闲季节,大姑父便会推着独轮车,来接奶奶和我到他家小住一段时日。一路上,大约是怕我寂寞,奶奶总会时不时地教我唱些儿歌。那古老悠扬的歌声,伴着独轮车沉重的“嘎吱——嘎吱”声,构成了儿时的我心中一道独特永恒的风景线,时至今日,仍然无法忘怀。         
    七十年代中期,城里传来消息:小镇要通汽车了!汽车,这在当时小镇人们的心中,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字眼。许多人还只是在电影、画刊上见过它。正式通车的那天,小镇上的人们几乎是倾巢出动,一起涌到了公路两旁,翘首以盼汽车的到来。那时的公路,其实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公路  ,只是将原先通往城里的土路稍加拓宽、修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碎石而已。                           
    1 0 时刚过,远处的公路上出现了一团灰白色影子,随着它的逐渐驶近,大家终于看清这是一辆崭新的公共汽车,只是由于一路行驶所致,车厢表面已蒙上了薄薄的一层灰,失去了其原有的亮丽。当汽车卷着灰尘缓缓驶过时,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跟在汽车后面猛追,不时用劲地去嗅那汽油散发出的特殊“香”味。        
    那时公共汽车每日的班次很少,停靠的站点也只有固定的几个,虽然比没车时要方便了许多,但仍是不尽人意。乡亲们也就总在想:什么时候这汽车要是能想上就上,想下就下,那就好了!
    九十年代初,“中巴”,这一新鲜名词,又逐渐在小镇流行开来。乡亲们“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愿望,终于被中巴车上贴着的“招手上车、就近下车”八个大字诠释得明明白白,乡亲们再也不用为赶车费心思了。                           
    如今的年代,车对于人们来说,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连三、四岁的小孩,也能准确地认出宝马、奔驰、凯迪拉克、奥迪等许多知名汽车的标牌,嘴里也时常会嘣出“打的”之类的话语。那种独轮车,反而是很稀罕了,大约只能在电影或是博物馆中才能见到了。唯有那独轮车沉重的“嘎吱——嘎吱”声,仍然残留于记忆之中,时时向我叙说着历史的变迁……

     
发表于 2013-4-13 1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3 06:24 , Processed in 0.0997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