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8|回复: 7

“假洋鬼子”为何还在时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4 12: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7月13日,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中)出席情况介绍会。

    达芬奇家具的“密码”被央视曝光后,腾讯网做了一个名为《假洋鬼子岂止“达芬奇” 》的专题,从衣食住行呈现中国品牌冠以外国名称或者自称“外国制造”的状况。其中“衣”有“美国”PPG衬衣,“意大利品牌”卡尔丹顿;“食”有“日本”味千拉面、“法国”合生元;“住”有“英国”杰士邦、“美国”阿诗丹顿、“法国”尚玛可……

    这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种给品牌贴胸毛隆鼻梁的情况,反映了很实在的价值观念,已经不能再用“崇洋媚外”这个陈词滥调来描述了。

    对商家来说,他们才不是为了虚荣。一张3万元的床能卖到30万元,这就是“洋装”和“胸毛”带来的奇迹!

    对买家来说,他们也不都是傻瓜。“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消费者爱上洋品牌,是经验传授的结果:多数真正的洋品牌就是比国产品牌好;它们不但质量较好,而且使用更为安全,不像许多国产货,屡传有假有毒,还经常没用几天就宣布罢工。尽管国产产品如今已能占领世界各国的平价商场,但能够“出国”的产品大都不是耐用品,技术含量不高,消费者好用则用,不好用则弃,这远不足以抵消“崇洋”情结。

    这些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赛跑中可谓捷报频传:经济总量已经夺得世界亚军,日用小商品也被摆上外国商店的货架,中国富豪能够牛叉哄哄地进军外国房地产行业,扫荡外国奢侈品市场,连发达国家的人也开始跑到中国打工……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显示,中国正在强大,“假洋鬼子”正在失去市场。

    然而,“假洋鬼子”还能在中国吃香的现实,应该让那些开始做自大梦的人有所警醒了———当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里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恐怖分子”时,你还看不出这个自大是加了膨化剂的自大?

    世界都公认中国人聪明,能够创造许多奇迹,但为什么我们连基本产品都无法获得本国消费者的信赖?为什么还要去冒充“洋鬼子”?

    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我们有劳力有能力,但总是情不自禁地把劳力能力用在坑蒙拐骗的歪门邪道上。当然,这并非中国人的特有天性。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自私是地球人的普遍天性,因此他们一直在针对这一天性,制定出一系列限制自私过度膨胀的法律条规,把“自私”围困在严密监控的笼子里,让它无法肆虐。而我们却基于“性本善”的人性假定,一厢情愿地过分相信人的自觉性,总希望用道德劝勉来激发人性的善意,却疏于建立有效的监督监控体系。缺乏严格有效的监控和惩戒,就让“私欲”看到了可乘罅隙。实际上,不控就是放纵,过低的行业通关标准(如牛奶等)和惩罚手段也是一种放纵。

    然而,仅仅从人性假定上看问题未免肤浅,利益勾连才是不愿建立和实施监督监控体系的根本路障。如果说过低行业通关标准能让假恶丑轻易跨栏而过,那么,利益可“通关”则是假恶丑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作者:何龙 稿源: 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1-7-14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没有办法,谁叫中国有那么多崇洋媚外的人呢?
发表于 2011-7-14 23: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鳄鱼的眼泪不值得同情。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8: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假“洋货”迷人眼,别让“泪奔”迷人心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1年07月15日 11:33:25     

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在发布会上哭诉

    何勇海

    13日下午,身陷“产地门”的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令人意外的是,该公司总经理潘庄秀华在发布会上大谈自己的“创业史”,多次泪洒现场,请大家理解她的压力,却没给记者提问机会。面对汹涌而至的疑问,她仅仅鞠了个躬就匆匆离去,发布会草草收场。(7月14日《华西都市报》)

    不可否认,从纯粹的“人”的角度看,潘庄秀华这位华裔女子,虽在商海叱咤风云多年,但她并非铁人。如今身陷风口浪尖和舆论漩涡,飙泪发布会,也许能赢得一丝同情。然而,从公司“掌舵人”的角度看,潘庄秀华又不值得我们滥施同情。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企业的不道德。

    市场究竟相信什么?市场只相信事实和真相。此前央视记者长达半年多调查,曝光的事实早已明白地摆在公众面前,这两天各地工商局的调查结果也相继出炉,有图有真相,还有其自身承认“部分品牌国产”,言犹在耳。达芬奇老总再怎么卖力辩解,再怎么“泪雨滂沱”,也“冲刷”不掉板上钉钉的欺诈中国消费者之事实。希望用眼泪博得别人同情,甚至希望用眼泪乞求舆论放其一马,只能是徒劳。

    市场也相信消费者的感受和诉求。接受央视采访的消费者就曾指出,达芬奇“天价”家具竟然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尺寸也有缩水。“产地门”曝光后,其他消费者也纷纷反映,去达芬奇看家具感觉“超级贵,且用料超级差,甲醇味相当浓烈”。消费者的感受,以及被欺骗后的诉求,不会因为潘庄秀华不断强调的创业艰辛而改变。

    在女老总“泪奔”背后,公众所看到的,是达芬奇家具高层对公众的回应缺乏最起码的诚意。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讲创业,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飙眼泪。如此姿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不仅没有诚意,甚至还有些霸道。女老总不断打断媒体的追问,使媒体没机会提问,还极尽辩解之能事。请问,企业创业艰难,是不是就可以不顾消费者利益而造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个自称在中国大陆开店是出于“孝心”和“骄傲”、“完全是出于民族感情”的企业家,何以做出欺骗欺诈中国消费者之事实呢!

    假“洋货”迷人眼,不能让“泪奔”再迷乱人心。因此,在消费者及舆论对达芬奇家具高声喊打的当下,有关监管部门切莫被其女老总的“泪奔”所惑,而应该充分关切消费者的利益诉求,对相关企业涉嫌欺诈的行为一查到底。否则,出了事拿“泪奔”玩“过家家”的,可能就不只是达芬奇家具一家了。缺乏诚意的“煽情牌”不可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对于企业而言,唯有诚信经营,才能在市场上站稳阵脚,反之,就必然要被市场所淘汰。
稿源: 新华网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8: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眼泪无法为“达芬奇”救赎诚信
     近日,“洋家居”品牌达芬奇深陷“造假门”,面对公众的质疑,该公司坚称代理的意大利品牌产品均是原装进口,但同时也承认美国品牌与国内工厂合作过。该公司总经理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回避媒体公众的提问,只是声泪俱下讲述艰难的“创业史”。(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3版)

    对于庄秀华“泪洒发布会现场”,网友们恶搞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变成了《“达芬奇”的眼泪》。蒙娜丽莎的微笑动人心魄,而“达芬奇”的眼泪里充满的是什么?眼泪,可以是真情流露的表达方式,但也是影视剧里的演绎手法。庄秀华的眼泪里包含着什么?

    诚然,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顺畅的。庄秀华含泪讲述“创业史”,或许表达的是这场诚信危机给她带来的悔意,因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挫折。但,声明更需要证明,没有说服力的证据难以打消公众的质疑,“达芬奇”含泪,显然拯救不了正在面临的诚信危机。不是公众太冷漠,而是欺骗无法让人容忍。有一个结果可以预见:如果公众相信了“达芬奇”的眼泪,那么明天或许会有更多受骗的消费者为“达芬奇”掉眼泪。

    诚信,本应是立业之本。如果“达芬奇”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顾左右而言他,不应该试图以眼泪来作为获得同情的公关武器。事实本身就是最好的辟谣工具,无论是消费者造谣还是行业的恶意竞争,真相可以击破一切。“达芬奇”是否拥有以真相攻破谣言的勇气,关键取决于它是否真的不存在欺骗和猫腻,是否有十足的底气。

    “达芬奇”提到“造假门”系竞争对手陷害,这恐怕也正是“达芬奇”哭哭啼啼,对于事实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主要原因。国人对奢侈品牌的消费需求日益高涨,据世界奢侈品协会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将在明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届时奢侈品年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需求的高涨难免吸引更多的逐利者,市场也就难免鱼龙混杂。加之国人品鉴奢侈品的水平未赶得上消费奢侈品的水平,“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的消费心理容易被无良商家利用。

    “达芬奇”到底有没有造假,需要其通过足以服众的证据来证伪。但对于“造假门”的扑朔迷离,可以做一种假设:“达芬奇”含泪的背后,也许所受的委屈并非来自于消费者的质疑,而是同行在使坏。本来,大家靠蒙消费者闷声发财,相安无事。现在同行突然发难,“达芬奇”委实有苦难言。而这时候,“达芬奇”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息事宁人,通过危机公关让风波尽早止息;二是公布真相。

    因此,对于“达芬奇”的眼泪,我们不能停止追寻真相的脚步。而监管部门和法律,更不应该相信眼泪,应该站在消费者权益的立场,为消费者寻找真相。

    达·芬奇画里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可以慢慢探寻,而“达芬奇”眼中流淌着的泪水不能无解。“达芬奇”的委屈来自行业潜规则还是民众的误解,眼泪无法为它证伪,只有事实能够还它清白。(时言平)
稿源: 西安晚报
发表于 2011-7-15 2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消费者会用购买行为投票。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12: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达芬奇怎么如此张狂

     “中国的消费者必须有十八般武艺,必须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句话听着像玩笑,却是现实。

    沸沸扬扬的“达芬奇”事件仍未结束。在召开了一场不知道所谓的“新闻发布会”之后,达芬奇又在8月3日发出《致媒体朋友的沟通信》,声称其从未伪造过任何报关单或原产地证书,否认3.6亿元的退税,同时表示,没有问题的产品,不能接受顾客退货。

    如果说前段时间达芬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目的是为了博取大众的同情,那么这封沟通信就是厚着脸皮检验之前的“飙泪博取同情”之举是否成功。很遗憾,在这个造假横行的年代,达芬奇无疑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观众不但不买账,反而更心生厌恶。当初用违背道德的方法去获得暴利,现在出事了,却想通过道德的方法来缓解自己应付的责任?

    原价3万元的达芬奇家具飘洋过海之后就飙升至30万元,如此昂贵奢华的家具竟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能不触目惊心吗?普通老百姓可能还是禁不住会问,这帮无良商人怎么可以如此嚣张?马克思告诉你:“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所以,事情说复杂,其实也简单,原因就是利欲熏心。无论从《产品质量法》、《广告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说,达芬奇都难逃“欺诈”的嫌疑,至少属于“恶意误导”。现在,一个毫无诚意的辩解根本不足以将一个并不光彩的历史抹去。而事件本身对曾经信任或关注过它的消费者所造成的伤害和打击,更不是一厢情愿的辩解就能一笔勾销的。

    可是明白到这一层并没有多高深。为什么?还不就是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已经使人心日渐麻木。真正再次挑战公众忍耐底线的,是达芬奇公司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径,反而强调自己是无辜的,并公开喊冤,暗示这是行业性问题。

    达芬奇的厚脸皮行为却也传递了某种信息。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大张旗鼓在中国市场上生产销售的企业,居然能够逃过工商、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管,这充分说明我国的市场管理有多么差劲。如果真如达芬奇所说,造假乃行业共性,那监管执法部门的职责何在?

    或许就是因为我们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才涌现出这么多玩火的商家。换句话说,马克思那句话再正确也要有适当的环境来配合。达芬奇事件如果发生在香港,全香港,包括媒体、政府的各个部门等等,会以压倒性的声音和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类事件彻底解决掉,而且消费者的权益会在法律上得到充分的保障。而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没有任何执法部门认定达芬奇存在造假行为”,此乃达芬奇的“尚方宝剑”。

    每每发生此类事件都要归结到对公共事件责任倒查的传统套路上,但最终也拿不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我们多年以来的行事风格,下场就是一个“达芬奇”倒下去,千百个“达芬奇”站起来。下一个只会比现在这个更大胆、更狂妄、更无赖。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猖狂的“犯罪嫌疑人”何时是个头!

作者:王洋 稿源: 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于 2011-8-18 16: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绝不买日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23 10:28 , Processed in 0.0733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