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5|回复: 0

一个新疆男孩的万里单骑上学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30 13: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http://www.tianshannet.com 天山网   2012年10月25日 11:09:10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少年李凯超踏上了从新疆去上海的旅程。5000多公里的旅途浓缩了他太多的“第一次”,44天的时间加速了一个少年的成熟。骑行是李凯超用来探索新世界力所能及的方式。

  今年9月15日是上海理工大学的新生报到日,以骑行装束到校的李凯超引得一片关注。同学们通过学校网站上的新闻得知,这个少年是从家乡新疆克拉玛依一路骑行到上海报到的,全程走了5000多公里,用时44天。

  因为万里骑行,李凯超成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名人。一些同学甚至特意跑到宿舍来看他和他的车。自行车是李凯超最贵重的财产,担心锁在外面会丢,它如今被高置于宿舍空着的一张床上,俨然是宿舍的第七位成员。

  “刚到上海时大家夸奖我,我自己也觉得很激动,心里很美。现在都被夸得没感觉了。”李凯超刚满20岁,虽然嘴上这样说,但讲起骑行经历时的神采飞扬,还是能让人强烈地感觉到这段经历对他意味着什么。

  高三宿舍卧谈会上灵感突现:骑车去看海

  6月8日上午高考结束,6月14日李凯超就迫不及待地从学校出发,踏上旅途。这段旅程开始得有所准备却又处处仓促。

  “骑车去上海”,是‘高三’放寒假前宿舍卧谈会上的灵感突现。”李凯超说。上海理工大学是他的第一志愿。

  直到高考的前一周,这个整天念叨“骑车去上海”的少年还是同学们眼里的笑话。没有周密的规划,紧张备考期间李凯超只能趁休息时零散地看看骑行信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他照猫画虎地学着别人从网上陆续买了帐篷、防潮垫、汽油炉、锅子等装备。李凯超的身体素质还不错,一直是班里的体育委员。但是为了提高耐受力,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每天早晚他都要在操场的400米跑道上各跑上10圈。

  考期将近、旅程将近,但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车和路费。买装备花的是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已所剩不多,李凯超也深知父母不会同意给钱让他去。“学校有高三年级卖复习资料的传统,我就寻思着在班上做个演讲,呼吁同学们能把不用的参考书捐给我。”这件原本只打算在自己班里搞一下的募捐活动最终变成了全年级的大事件。“一位老师很赞赏我的想法,就和其他老师说了,让我也到其他班去做演讲。”

  高考前的最后一周,每天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时,李凯超就会出现在高三某班的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梦想。他知道到这时大家才明白他是认真的。“大多数同学都很激动,使劲给我鼓掌。”

  6月8日考完试,下午李凯超带着几个同学挨个教室去收书时惊呆了:“书太多了,老师最后借了一间办公室来给我当仓库。”10~12日,李凯超的二手书摊在校园里连卖了三天。“我的书摊有五六米长,同学们都帮着我来吆喝、卖书。”学弟学妹们对他的“骑行义卖”也格外捧场,大大超出李凯超的预料,三天里他们居然卖了3500多元。13日,李凯超用这笔钱的一部分买回了自己的座驾。他并不懂车,“买它就是因为它看起来最酷”。

  基本住帐篷,每周奖励自己住一次旅社

  T恤、牛仔裤,后座绑着锅和炉子,身上背着比自己高一头的背包,14日一早,李凯超直接从位于奎屯的学校出发,骑往他的第一站石河子。专业头盔和手套让他还有几分骑手的样子,舍不得买护目镜,李凯超就拿平时很少戴的近视镜来防风沙。大腿内侧垫上卫生巾,“在新疆主要是防磨,到内地还能防潮”。对于路线,李凯超并没有事先做太详细的功课。“大方向就是沿着312国道,这是新疆直通上海的路线。在具体考虑到下个目的地的路时可以适当调整走省道甚至土道,原则是尽量缩短距离。”

  出师并不那么顺利,原计划要骑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也许是因为太激动,李凯超中午就到了石河子。“骑行的时速保持在十七八公里比较合适,我那天骑到时速30多公里。”超额的运动量让疲惫感过早到来。“全身肌肉酸痛,屁股磨得特别疼,第二天不敢沾车座,下午一阵阵犯困。”更重要的是,李凯超发现了自己的装备有问题。“别人都是用可以绑在车后座上的行李包,骑车不负重,我不懂买了个登山包,东西全背在身上。”最难受是上坡的时候,行李和食物加起来本就有三四十公斤重,“两个肩膀被背带向后扯着疼”。

  为了节省开支,他基本住帐篷,但是平均一周会奖励自己住一次旅社,洗澡、充分休息。出于安全考虑,李凯超早就想好了自己夜里安营扎寨的理想场所:派出所。“出门前我想着无论在哪儿遇到什么困难都先去找警察,没想到第一天就碰了一鼻子灰。”警察不由分说地拒绝了这个直愣愣的毛头小伙的请求。备受打击的李凯超想不通,赌气去住了一晚旅舍。

  骑行的时间表在50天左右。最艰难的行进几乎都在新疆境内。第4天,李凯超由达坂城向吐鲁番骑时进入了30里风区。“我从来没经历过那么大的风,风大时,汽车司机都会暂时停车不通过。”坐着根本骑不动,他只能整个人站起来,斜着身体骑。即便如此,李凯超还是被大风连人带车掀到路基下面去。“地上都是骆驼刺,扎得人生疼。”可是还没反应过来,过路货车卷起的气流又不知怎的把他卷回到了路面上。这段路李凯超不知骑了多久,到达吐鲁番时已经深夜,车胎也被扎了五六个洞。

  吐鲁番当时白天的最高气温有40多摄氏度。“我刚骑了一小时就头晕中暑了。”李凯超很聪明,他迅速停止骑行,找了个桥洞休息。“就是怕中暑,我还带了绿豆煮绿豆汤。”他很得意于自己的想法,但是另一个问题却没有预料到。“绿豆太难煮了,煮一锅汤要用掉我半瓶汽油。”5元钱可以从加油站买到两矿泉水瓶的汽油,这是他一路煮饭的能源,煮绿豆汤的消耗显然有点大。此后,李凯超修改了骑行时间,正午温度最高的几个小时尽量躲在桥洞里休息,而选择清晨和傍晚上路骑行。

  从鄯善到哈密,李凯超要穿过一段350多公里的戈壁滩。知道此行艰难,李凯超在上路时特意带了十几公斤饮用水。第一天他骑了十几个小时都还不到100公里,但是带的水却已经消耗了七八公斤。第二天,事情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到下午,李凯超所有的饮用水都喝完了,没有干粮,手机和手电筒都没电了,车胎也扎破了。到夜里,他距离哈密还有七八十公里。“我甚至觉得就要死在那里了。”夜里只有星空的戈壁滩上,李凯超第一次感受到孤独。虽然预想过路途上的困难,但生死问题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李凯超决定向沿路偶尔开来的车辆求救。一辆运西瓜的车停了下来。但是满载西瓜的货厢还是放不下李凯超的车,师傅于是好心地给了他两个西瓜。拦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遇到合适的车,李凯超已经想要放弃,一辆大货车突然停在了他身边,主动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就是这位不知道名字的司机把我带出了戈壁滩。”

  越是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们越热情

  在新疆,戈壁滩上与他同行的是成群的野骆驼;进入陕西境内,他第一次看到田里金黄色的麦垛;在西安休整的一天里,他特意去乘坐了地铁,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从安徽到上海的一路上,水牛、稻田是他从未见过的江南风景……

  更让李凯超感触深刻的是一路上来自陌生人的人情冷暖。一路上,李凯超基本都是用自带的锅子煮面条或者稀饭吃,偶尔会在小饭摊吃上一餐。“吃饭时和身边的食客聊起自己要去上海,没想到另一边不搭话的人就悄悄帮我把账结了。到市场上买鸡蛋,摊主知道我的经历说什么也不要我的钱。”干粮需要花钱买,一路的饮用水则都是向好心人讨来的。

  “越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人们对陌生人就越热情。”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李凯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高考录取的消息传来时,李凯超正在由洛阳去汝州的路上。学校的老师告诉他,他被自己的第一志愿——上海理工大学录取了,而此时,他的长途骑行已经旅程过半。

  7月28日,李凯超从江苏进入上海,站在上海界牌前他拍下了人生中一张重要的照片。“我就是要向那些不相信我的人证明我能行,我要做的事一定能够做到。”体重减了十几斤,李凯超的腿却变得有点不合比例的粗壮。“过新疆脱了一层皮,过甘肃、陕西脱了一层皮,到上海又脱了一层皮。”

  新世界,新挑战

  李凯超说,一路上不管经历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没有流过眼泪。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遭遇的最强烈的挫败感反而是在到达上海之后。因为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半月,按照事先的计划,他打算留在上海打工。李凯超的家境很普通,父母在家乡乌尔禾以种棉花为生,还有在上大学的哥哥,他不想给家里增添太多负担,希望打工赚些生活费。

  “出门时一共带的3000元钱,到上海时只剩下两三百元,旅社住一晚就要80元。”从第二天起,李凯超就开始四处找包吃包住的工作,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肯用他。李凯超突然被这个自己向往的“大城市”压迫得有点找不到存在感。

  最后时刻,他找到了平生的第一份工作:保安。一个半月里,他赚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

  采访中李凯超提了很多次,现在正是他家乡收棉花的季节。“和妈妈再见面肯定就要过年了。”李凯超觉得愧疚,但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他一直记得骑行路上,电话里妈妈的哭声。“她一直在哭,说你长大了,我管不了你了。”

  来上海几个月了,李凯超还没有见到大海。“报到以后才知道,这里距海边还有几十公里。”同学们告诉他,上海的海并不如他想象中碧蓝,他甚至动了继续骑车北上、去青岛看海的念头。但是他明白,至少现在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计划,现阶段需要李凯超去克服的困难是高等数学。自行车被束之高阁,李凯超唯一保留的习惯是早晨6点钟起床,然后到操场上去跑上5圈。

  李凯超一直都很明白,和其他骑友不同,对他来说骑行从来就不是一个爱好,自行车只是这个少年力所能及的用来探索崭新世界的工具。就像他向往的上海并非因为拥有大海,这个一直称东部地区为“内地”的“边疆”男孩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愿望,他渴望在繁华的城市中寻找到自己的现实落点。(贾子建)
稿源: 中国妇女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5-1 07:01 , Processed in 0.0786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