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13|回复: 23

运河申遗:展示一下运河丹阳段的文物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开泰桥】位于云阳镇南门外,横跨护城河。桥顶白石栏上阴刻楷书“开泰桥”3字,桥洞下有“同治”字样,具体年代不详。桥为单孔拱圈形制,是横纵连锁式砌置,长47.6米,宽6.7米,脚宽9.61米,桥石栏高0.73米,厚0.28米,均用花岗岩制成。旧时抗旱因以草堰桥拱,使其水溢入香草、简渎两河,有灌溉之利,故又名草堰桥。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建。此桥今尚存。拱桥顶壁雕有圆形石刻图案,上云“十五年乙未重建”字样,桥的东西两侧各有    1对和阴刻楷书对联1副。
360截图2012111313103598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通泰桥】在丹阳市政府东,横跨护城河。桥身全部用花岗石制成。桥顶石栏及其下面长条石上刻有楷书阴文“通泰桥”3字,上款刻制楷书阴文“大明万历已未创建”,下款是“民国八年已未重建”。桥顶宽4.80米,桥脚宽6.70米,桥身呈弧形,长30.41米,石栏高0.40米,厚0.26米。拱券形制,横纵连锁式砌置。桥的南北洞券顶端两旁各嵌1    。传说    是龙的第3子,天性好玩水,故多嵌在桥洞券上,取镇水平安之意。桥的南北各有对联1副。今桥上建亭1座,设钢椅数张,供市民休闲,一览护城河风光。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三思桥】又名再思桥,位于丹阳城西谷口街。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桥上原有亭,教谕浣牧之,曾为记。乾隆三年(1738)知县胡映葵重修。单孔石拱桥,高4.3米,长23米,宽3.8米。桥直对县衙,因而桥名由来有二说:一说为旧对打官司要花大钱,即便打赢了,也要倾家荡产,故诉讼者上此桥要三思而后行;另一说为县官审案办事,应三思而断,这才能当个好官。今此桥尚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沈家桥】又名永定桥,位于城内夥巷与大巷弄间内河上。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二年(1499)重建,为单孔石拱形,桥长6米,宽4米。桥拱南侧石壁上镌有“大明弘治十二年岁次六月”等字样。今此桥尚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新河桥】新河桥位于丹阳老北门外,现丹阳市吕叔湘高级中学北侧,俗名老北门桥。元至顺年间建,为单孔石拱形。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为花岗岩质地的单孔石拱桥,桥拱圈为纵连分节并列式。桥高6.1米,长36米,桥面宽6.2米,引桥面阔12米。桥面两边有桥栏,望柱,中间为坡形车道,两旁为台阶踏步,以利行人过往。今桥保存完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12-11-13 13:26 编辑

【宝成桥】俗称老西门桥,位于旧县城西水关门外,现老西门大街西首。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建,为单拱石拱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桥因倾祀重修,雍正年间邑人林嗣益捐修,民国25年(1936)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桥尚存,桥东有明万历知县韩万象立碑,碑文分3行,纵又如下:
      新建南门闸西门桥记    督工
      丹阳县知县韩
      万里三十四年五月





360截图201211131320441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来秀桥】环青桥、锁翠桥统称来秀桥,位于原县文庙东西侧,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校园内。居东者谓青龙,居西者谓白虎,于明正统元年(1436)建。两桥相同,均为单孔石拱形,各长10米,宽4米。经此两桥可通往笔架山。此两桥今尚存。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翠秀桥】俗名尹公桥,位于旧县城东门外运河废航道上,今东亚大酒店北侧。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由丹阳知县尹良任主建,故称尹公桥。为单孔石拱形。清雍正十年(1732)桥身俱坍塌,邑人捐修。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道光二十五年((1845)惑于风水之说,移建于宝塔湾处。光绪三十年(1904)迁原址新建。民国20年(1931)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桥,1977年在原址西10米处另建新桥,旧桥仍保留。1995年旧桥拆除,按原样重建。桥拱两侧镌有      各一对,桥联各一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云阳桥】初名清化桥,位于新桥南约200米处。始建年代不详。宋嘉熙二年(1238)知县刘宰重建。邑人念其贤,故俗称贤桥。为单孔石拱桥。明成化五年(1469)、弘治间和清康熙十三年(1674)多次重建。自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城区扩建后,此桥成为古县的重要桥梁之一。清康熙末知县谢亦骥有《云阳桥月夜》诗云:“水阁雕栏对石栏,一轮明月挂中霄;当年未凿香河水,运艘连帆趁夜潮。”即指此桥。1975年填塞内城河为城河路,桥被拆除。原址辟作贤桥广场。
360截图201211131335402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南薰桥】俗称大南门桥,位于大南门外护城河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建。原为长条石拖板桥,跨度6米,宽年米。
360截图201211131342311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万善塔】俗称万寿塔位于江苏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1987年修塔顶时发现明崇祯十年(1637年)铸文,刻有“万善塔”字祥。后改名万寿塔。是一座木檐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形,室内为方形,上下交错。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第五层八面各开两个长方形龛洞,第六层塔室下中竖立一根塔心木柱,经第七层,直至屋顶。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




     
发表于 2012-11-13 14: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对桥很感兴趣。开泰桥最有气势!
发表于 2012-11-13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楼主真是用心啊~
发表于 2012-11-13 17: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soso__12297866247423857851_4:}
     
发表于 2012-11-13 18: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运河承载了丹阳悠久的历史
     
发表于 2012-11-13 18: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希望这些古迹不要消失啊!
     
发表于 2012-11-14 14: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以上桥近期我都去看了一遍.
     
发表于 2012-11-14 18: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   
       江苏是大运河流经最长的省份,它的历史文化大都与运河息息相关,大运河造就了江苏大地丰富的运河遗产资源。据了解,江苏运河沿线的八市中,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头衔的五座(徐州、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是全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量的70%多;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12处,占全省的60%。
  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初步确定于2014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江苏省文物局副局长吴晓林表示,江苏的运河遗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江苏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成败。他说,大运河孕育了江苏沿运城市,贯通了江苏江湖,繁荣了江苏经济,更哺育了繁若星河的江苏文化。可以说,大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江苏沿运城市的兴衰史,因此做好江苏运河保护工程迫在眉睫。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先后被列入江苏省“十一五”和“十二五”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重点项目。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是江苏省文物局为配合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遗、配合江苏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推进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提升社会各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启动的系统工程。按既定计划,省文物局将在2010年至2014年间,每年确定一批约10个有较高运河遗产价值、而又存在险情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每批安排经费约1000万元。做好运河沿线文物的抢救保护,将有利于凸显运河文化资源特色,有利于发挥运河文化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政府和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正基于此,江苏省文物局将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每年确定一批约10个有较高运河遗产价值、而又存在险情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每批安排经费约1000万人民币。
       在工程的申报遴选上坚持了三点要求:一是申报项目必须是已列入大运河各市段遗产保护规划并有突出运河遗产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申报项目必须是地方确定的年度重点项目,并已落实相应的维修经费;三是申报项目必须能在年内启动或正在实施,且确保在当年年底前竣工。
      第一批 10项工程 2010年6月12日 在苏州启动
        徐州市窑湾明清古建筑群——赵信隆酱园店修缮工程
   徐州市户部山古建筑群——余家大院、翟家大院保护维修工程
   宿迁市皂河镇陈家大院维修保护工程
   淮安市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维修工程
   扬州市岭南会馆维修保护工程
   苏州关税司署旧址维修工程
   苏州市吴江运河古纤道维修保护工程
   常州市恒源畅厂办公楼、老厂房(民国建筑)维修保护工程
   镇江市梦溪园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及重新布展
      第二批 8项工程  2011年8月25日 在镇江签字
        常州市万安桥维修保护工程
   镇江市虎踞桥修缮保护工程
   新沂市窑湾镇明清建筑群
   淮安市丰济仓遗址
   淮安市惠济祠碑
   扬州市重宁寺
   扬州市盐运司衙署
   无锡市清名桥南下塘沿河古民居群。
     第三批 7项工程 2012年7月 发文公布
   1、洪泽湖大堤头坝、周桥大塘环境整治工程(淮安市洪泽县);
  2、洪泽湖大堤高家堰维修整治工程(淮安市);
  3、茱萸湾古闸遗址保护展示(扬州市);
  4、古邗沟(邗沟东道)保护展示(扬州市宝应县);
  5、南市河河道驳岸整治工程(常州市);
  6、清名桥街区伯渎港河棚修复工程(无锡市);
  7、宝带桥加固及环境整治工程(苏州市)。



     
发表于 2012-11-14 18: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东南第一水利历史见证——民国五孔练湖闸!
       民国24年(1935)修建的“练湖闸”是连接练湖与京杭大运河的水利工程,形成于西晋末的练湖与京杭大运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隋代开凿疏浚的大运河镇丹段地势高亢、水源不足,需人牵牛拉。唐代末期开始以练湖为水源,“泄练湖水一寸,以济运河水一尺”,练湖有着当时“东南第一水利”之美誉。为唐、宋、元、明、清的漕运畅通、封建政权的稳固统治作出过巨大贡献。
68dc2bcdg946d58ef3d76&690.jpg
68dc2bcdg946d58a2f19e&690.jpg

     
发表于 2012-11-14 18: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苏南运河“最硬梆”的实物遗存——陵口“大运河义渡碑”
       2005年9月9日,文物普查人员在陵口镇运河畔上栅口发现一清代石碑,被专家确定为苏南运河段发现的关于渡口记载的首块古石碑石碑高约1.05米,宽约0.7米,有近200所历史,题有碑文《捐造义渡碑记》,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附近老百姓捐款建造当地渡口的史科。目前,该碑已被列入丹阳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它完整记载了清嘉庆二十一年(1817)民众捐修上栅口渡口、渡船的历史。上栅口渡口自古以来就是大运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抗战期间新四军领导人陈毅在此渡口北上指导抗日武装斗争,新四军北撤时上栅口渡口也是北撤线路之一。
68dc2bcdg946d73684bd3&690.jpg
68dc2bcdg946d73c3edb5&69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0 12:41 , Processed in 0.0660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