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6|回复: 8

集装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7: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听说阿炳/老巷子/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听说阿炳》

在艺术的千万条河床之上,总有那些不羁于命运,裸露灵魂崇高的硕大石砾:王之涣短制的六首诗词并不抹灭他在诗歌星空的璀璨地位;甚多的命运交响曲几乎张扬着贝多芬失聪后异样的聆听的激情。生时胸前背后挂着胡琴琵琶箫笙笛簧沿街讨生的瞎子阿炳,如果不是因为他身后传世的乐曲六首,以历史的音色震颤着民族音乐的听觉,那么,燃烧音乐艺术的灿烂史页会在黑暗中怆然熄灭,不给我们留下任何光明的灰烬。

由于历史的偶然际遇,杨荫浏,一个和阿炳音乐传播命运息息相关的无锡人,得以让这位昔日在酒楼茶馆、街头巷里、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在俄国产钢丝录音带上沉淀出瞎子阿炳的光辉:它们是是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图》;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它们只是阿炳一生创作和改编的七百余首乐曲中的六首。做完录音工作,三个月后,1950124日,降临无锡城的薄雪一夜,默默收敛掩埋了时年58岁的瞎子阿炳。那年年底,困苦相守25年的老婆董翠娣也在藉藉无名中病死,追阿炳而去:在阴间为阿炳执檀板唱和、牵杖、拾缀……

阿炳的乐曲是神器绝音,弦弓的抑扬顿挫,琵琶的指位轻重,流淌出个性的情感,也秉承着民族的古典。是“凝重”使它们绝妙的结合,完美而难以撕裂。前不见古人难以印证,后不见来者不是妄谈。阿炳的音乐有着唐诗宋词的心路与情感的瑰丽,望尘莫及的神器造化后人难以比拟。丧母失父、放浪形骸、双目失明、沿街卖艺乞讨生活的坎坷和辛酸,传奇色彩深入了阿炳的命运。

在双目没完全失明以前,阿炳已经热衷于街头演艺,音乐的造诣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双目失明后,命运的打击和生活的困顿,似乎是阿炳走上卖艺讨生的唯一选择。这样理解阿炳的命运似乎有些单薄,我们因此而遮蔽了阿炳内心――栖息在黑暗中的音乐力量和光辉――变奏中对痛苦的抗击。这点在于肯定阿炳不是一个苟活的人,他有过自杀的经历,他可以再次去死。

双目失明,道士华彦均死去,再生的是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已经无从知道瞎子阿炳在酒楼茶馆巷里街头各色人等间奔波行走是什么样子,弹拉了多少首曲儿。不可否定的是阿炳的艺术舞台是泥土和简朴的民间场所,他的听众里多有怜于施舍间杂侮辱而少于聆听的耳朵。然而,阿炳的胡琴的弦丝上绝无一缕人生的庸俗,大器的琵琶声里分明激荡着音乐的执着。

阿炳死后的三十年,1980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大洋西岸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演出中国乐曲《二泉映月》,谢幕时向着东方深深的一鞠躬。阿炳是惠山、太湖之子,是江南、长江之子,也是世界之子啊!是中国音乐史上一帧独一无二的精神肖像。让我思考的是,阿炳的音乐力量和坎坷命运揉合的核心里,是不是以“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特质,表述着模糊的他和确定性的那个时代呢?

关于阿炳,一种来自听/说/阿炳,一种来自听说/阿炳。无论是那一种方式,却都不能抵达阿炳的世界,因为伟者已逝,或许永生的阿炳更有些不屑。

《老巷子》

巷子是东西逶迤五六百米的一段,矮矮的两排民居闪开一道青光的石板路,两端随意地就挑起了二条繁荣的商业街。与商业街繁闹的灯光车龙人流相比,巷子象是被抛弃的无助而孤独的老人,龟缩在这城市的巷里,让人充满怜悯;更象一个浪子,蓬着黑色的身片,虎着老青片砖墙面的脸孔,踩着青石板条的脚趾,象个汉子,狂傲不羁,孑然一身。

背傍着古运河,这是条老巷子。斑斑剥剥风化的青色片砖的砖头砖面,和愈发黑黛的瓦,彼此有些口齿不清,无法打听到它们什么时候出生的。巷里的房子互相彼此傍着,如邻居一样喃喃私语,不高,象老爷爷蹲下的身子,长久地和着小朋友亲切的谈话。没有摩天大楼那种骨子里咄咄逼人的向天空挑战的欲望。从青条石铺的路面上抬起脚约三四寸,向前走二个碎步,再抬脚跨过光溜溜的青石门槛,落下脚便进了屋子。屋子有些低矮,但不压抑,阴潮,露出些江南水乡的特色。石灰抹的白墙。正壁上恭恭敬敬挂着二三张祖宗的遗照,他或她音容早逝,稍不留神定可在转过身去,看见巷里跚跚敲着拐杖的他们。惟一证明他们老去的是像片上被潮气即剥未落,爬在镜片下或大或小的潮点,象老人斑一样布满了他们的面孔。紧走几步,绕过挂遗照的屏墙,后面有一段木梯,逼逼仄仄的通向楼上。与其说是楼,不如说是楼顶更好。南北的山墙只有一猫腰高,或是木板隔的,或是片砖垒的,图的当时建造房屋时的便利。最高处,近似等腰三角的二条斜边支着屋顶作高处,就可以站起一个人来了。向南的瓦顶上居中开了一扇天窗,透出些光亮。不做天窗的地方就分置着几块亮瓦,有雨的时候,雨滴儿就抱着黑色的瓦背,水丝丝就在瓦楞里明亮蠕动,象哼着婴儿入睡的催眠曲,让温柔的被子枕在矮床榻上‥‥‥一夜好梦,迟迟不肯醒来。

四周拔地而起的楼宇,让巷子成为城市的洼地。居住在洼地里是这条老巷子的民居,佝偻着质朴的身子骨。老巷子是那样的老了,青片砖密致地垒出的青色面孔,三层片砖柔柔挑起镂花的檐,木质的窗棂眯眯着小眼眼透着无限的神秘。老巷子站在巷子里翘望头顶上的楼宇,目光有浑浊、暗然,充满着神伤:是我的孙子孙子吧?是的,老巷子太老了,黑瓦,青砖,是那朝那代的啊?低低矮矮的民居闪开的,青青的石条铺开的曲巷通向的,上游又在哪儿啊?老巷是太老了,它忘记了过去的一切,瞿铄,而且高寿,象老舅爷那样有一种脱俗的母性的道气然然。

黑色的黛瓦。青色的青砖。白乳的刀泥。光滑的青石板。可能的若许的瓦上和青石板缝的绿草。木质地陈旧出年轮的窗棂。以及扣着象双乳的兽环的门扉。拄着拐杖的,把石板点得山响的老人。跚跚学步的稚童。活泼天真的少女。穿巷而过的单车铃声。邻对门的说话声。挎着菜篮的妇人。四弥开来的草药味。扛着糖葫芦的走贩。旗袍店里的旗袍。玉石雕章的幌子。挑在巷道上竹杆晾着的男人女人的衣裤。金发碧眼的老外。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老字号。追着青石缝儿跑的稚童的尿液。水檐落下的雨水砸得深深的水窝……

凡此种种,一天一天的重复,并且一天一天的丰富。老巷子就在其中生活着,古典而不拒绝现代,现实而不追随浪漫,温柔而略逊美丽,豪放而失辞婉约,逼视而又羞涩,反叛而不弃信。老巷子就是老。

从西街宽绰的水泥地出发,一路逶迤透阳的玻璃门、礼品店、皮尔卡丹、电脑、报栏、花坛的西街——繁华无缘这条巷子,你会说老巷子太老了——你穿过你若无所视的老巷子,你穿过对你若无所视的老巷子,再次进入牛仔裤、唱片、超短裙、T恤、红灯绿灯广告牌、车流、飞机票折扣的东街。隐身人流消失在人流之中时,你略略有些遗憾,责怪巷子不深,希望自己就那样彼此若无所视的走下去。老巷子象你不经意翻过的不堪卒读的这个城市的古代史,象你努力寻找也找不到的某个人的名片。老巷子是那么安详,不拘小节,从未愧疚,座在雕花的椅子上,看书,抽烟,做着针线,或者吆喝一二句京腔。象这个城市最富有的人的,从不为生计着忙。

白天和黑夜在老巷子里仄身穿过,老巷子醒来是一声声吱吱的木门,老巷子睡去是一盏盏碎碎的清灯,它推开的是这个城市的喧嚣,它枕着的是这个城市的宁静。老巷子站在昨天历史的深处和明天梦的边缘,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明明灭灭。

《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今夜月光浅白,
围拢沙砾中明亮的草棵。
远方之远,是那些
弯曲的身体所执着的沉默。
今夜,有坠落的树叶,
和失眠的的鸟鸣,
向后退步
朗诵复数的春天。

一年又一生,
已在我们的路上:
请打扫尘埃的庭院,
给楼梯一个新的方向。
在重重叠叠的水上,
写出名字和顿号——
仍然要坚定的交错双臂,
拥抱白发的星辰。



[ 本帖最后由 xiao 于 2009-5-14 12: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5-10 1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十分欣赏肖先生的文章和文字。
     
发表于 2009-5-11 16: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二泉映月》深入人心!
5.12.是个永远震撼人心值得纪念的日子!:L :L
发表于 2009-5-11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7: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2# 张强 的帖子

谢谢张老师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7: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3# 书中浪子 的帖子

向李老师学习!谢谢光临!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17: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4# 静子 的帖子

呵呵,不敢是老师,俺是学徒工的~
     
发表于 2009-5-15 1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字里行间,文采四溢。欣赏了,学习了。
     
发表于 2009-5-15 1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很有感慨~ 要象肖老师学习!: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3 20:40 , Processed in 0.0555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