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5|回复: 1

元芳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 0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镇江有一个楼盘为加推作广告,其中有一句是“元芳你怎么看,当然是到现场看”,元芳的用处真是越来越大了。
    “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李元芳的固化式的回答“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之后狄公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分解案情。尽管很多的时候,案情观众已经了然。
    其实,这是很多公案电影的通病,注重“诡计”的设计和解答。近来看《法证先锋》,其中已不乏拆疑解惑的环节,不过一语中的,简明扼要。
    作者总是把观念视为“小学生”,生怕有什么没说,影响了他的作品表现力,实际上是作者多虑了。说得越多越具体,结果就越唯一,想象的空间已就越小,观众观看的情趣也就越少。
    电影手机中有一个情节:
    《有一说一》栏目在开策划会,忽然编导大段的手机响了,费墨只好停止讲话。只听大段支支呜呜接了手机:“对,啊,行,噢,嗯,嗨,(停顿不说话)听见了。”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不过严守一却很兴奋:“肯定是一女的打的。我能翻译。(学着男女两种语调)开会呢?对。说话不方便吧?啊。那我说给你听。行。我想你了。噢。你想我了吗?嗯。昨天你真坏。嗨。你亲我一下。(停顿)那我亲你一下。听见了吗?”开会的人便一同起哄:“听见了!”
    会话是作者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也是各人特色所寄托的一面。可是文学、影视作品中所用的会话和日常我们所说的会话是有区别的,如果将两者等同,就会发生许多毛病。
    作者叙述人物或事件,可以用会话,也可以不用会话。文章中本来用会话的部分也可改去会话的形式,变成普通的叙述,或在图像的逻辑来引导观念。在《仁心解码I》中,警方找一个反社会人格的青年犯案的动机,就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人物贴在白板上,在人物关系中搜寻到线索。
    《神探狄仁杰》中看似狄公在断案,实际是作者在为“诡计”圆说。莎翁曾经说过:“在最拙劣的戏剧中,你可以看到作者本人。”

发表于 2013-4-1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视角非常独特!

“在最拙劣的戏剧中,你可以看到作者本人”莎翁不愧为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30 15:53 , Processed in 0.0535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