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3|回复: 12

(调查)你赞成办谢师宴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9 1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你赞成办谢师宴吗?

       随着中考、高考成绩的揭晓及高考录取的陆续进行,谢师宴的举办又开始热起来,许多酒店也打起了这方面的宣传广告。说实话在中国吃顿饭表达一下谢意,联络一下感情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且谢师宴的热潮有越来越强之势,所以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有认为是应该的,有认为是不正之风的……
        那么谢师宴是不是真的庸俗了师生关系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参与方式:
       登录丹阳新闻网“曲阿论坛”(http://bbs.danyangnet.com),进入“民生关注”版块发帖讨论,不熟悉网上发帖者也可以致电:86983011联系,由工作人员代为录入。读者意见和建议经整理后,将在本报《网事天地》中刊登。
发表于 2009-7-19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OK:handshake
发表于 2009-7-19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和老师产生感情,现在学生马上迎来一个新的人生转折点,对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表示感谢,吃顿饭可以理解:D
     
发表于 2009-7-19 2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必讨论 , 难忘恩师  !!!!!!!!!!!
     
发表于 2009-7-20 0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把握有‘度’,低调为好

                 把握有‘度’,低调为好

    人生能有几回博,又到金榜题名时。孩子考上大学,薄酒谢师恩;亲朋好友聚一下,分享主人欢乐,亦属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如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攀比,大操大办,庸俗化了,平添了是一种对世俗的感叹,那就大可不必。笔者以为,应把握有‘度’,低调为好。
    金榜题名固然可喜,也值得庆贺。但我们应该怎样做得更恰当、更有意义,是有讲究的。笔者在《杂文选刊》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新生上哈佛》,真巧,讲的也是金榜题名的事,思杜.鲍威尔的儿子雷蒙被哈佛大学录取,因成绩优秀和积极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雷蒙拿了全额奖学金。思杜.鲍威尔请同事、朋友,吃一顿中饭以示庆贺,席设公司,餐具租借,午餐是腌制牛排、意大利面包、蔬菜色拉、牛肉浓汤,仅此而已。厨师是雷蒙,欢送一个孩子上哈佛,却让这个孩子下厨当厨师。离开学时还有一个多月,雷蒙从父亲那里借了500元打道上路了。两个月后,思杜.鲍威尔拿着他儿子从学校寄来的一大堆照片给大家看,自豪地说,雷蒙路上走了32天,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得到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且,不仅500元分文未花,除去路上的花费,还挣了100多元。文章主人公平常的心态和淡然的心境,使笔者赞赏无比陷入了深思,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子女先后考上了大学,金榜题名在当时显得弥足珍贵,但又觉得这只是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以为并非‘学成’而功德园满,仅是新的开始,我等布衣之仕,炫耀过分不一定是好事,还是低调为好,于是量力从简而为,没有大操大办。
    突然,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打断了并不觉得遗憾的往事的回忆。又一家谢师宴开桌了。当然,金榜题名时,把握有‘度’的宴请,除去传统意义上的光宗耀祖外,还有现代意义上对于一个人从呀呀学语的十几年学习生涯的评判与肯定,更有着连接一个人从前与未来的突际走向,也算是一种慰藉吧。至于谢师,清茶薄酒,形式多样,重在心到、意到、情到,留下谢意和隽永情怀。但是,不要忘记,对于所有的学子而言,这仅仅只是新的开始,狂妄不宜,没有必要去过分张扬。理由如下:
    首先,人生是一个一个过程的积累,每个过程体现出的是各自独特的心路历程。考上大学只是一个人步上一级阶梯的一个瞬间,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定格。可谓金榜题名墨上新,逆水行舟与时进。用平常淡定的心境去对待,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态度从这里去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才是聪明的。因为一个人受教育,绝不是人生的阶段时光,是终身受教育。大操大办谢师宴的负面影响,我们姑且不谈铺张浪费、有悖勤俭持家的低俗之风,也暂且不说相互攀比、带来过重财力与精神负担的庸俗之举,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示范,对做人、对教育都十分有害,这样吆五喝六地大摆宴席,似乎万事大吉,从此可以一路平坦而得意忘形,滋生那种虚幻的浅薄的成就感。因此学习上信马由缰,没有了压力,缺失了动力。看来,对孩子过分的‘关照’未必是真正的爱。像思杜.鲍威尔那样对待孩子,使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路,远胜过大把大把的花钱。
    再说,准大学生的消费战、请客风愈演愈烈,既模糊了教育的导向,又亵渎了素质教育。尤其是某地、某科‘状元’,炫耀过分,宠爱有加。它会悄然化作下一届层学子身心上的巨大压力和负担。甚至形成爹亲娘亲不如考出的分数亲。老师会以他们为楷模喋喋不休;家长会以他们为榜样唠唠叨叨;学校会以他们为业绩洋洋得意。这种惟分数而教、惟分数去学的怪圈环环相扣,恶性循环的链条形成合谋,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学子之魂;这张网似如来之掌,一层又一层的学子逃脱无门,成为‘分奴’,经受着童年无欢、青春暗淡、生命无光的‘光荣’摧残。不争的现实折射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道理。有人说,老师的职责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生命的火焰,这话很有道理。
    还有,有喜必喝酒,有庆必送礼,如此‘礼尚往来’,形成背不起的人情债。难怪有人把请柬不无挪揄比作‘红色罚款单’。笔者以为,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一个电话,一张贺卡,一声问候,一束鲜花,远比那种吃瘪了口袋,吃掉了时间,吃坏了风气,在酒宴桌上比高低,在送礼单中分亲近的陈规陋习强上百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需用金钱去强化,真情可贵,假意难演,到头来感情反而被淡化。在感情表达方式里,如掺和了过多的经济成分,那叫庸俗。
   ‘ 金榜题名时’,在旧时是人生的四喜之一,但在今天,决不是人生的唯一。平平淡淡看高考吧。没有拘束的河流,才是最有生命的象征。这里,也启示从事教育者,在教书育人中,少一些书本,多一些创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迪;分数不等于学识,分数不等于能力,分数不等于道德,分数不是第一。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于教育事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贴近社会,才是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检验展示教育的成果,教育产品只能是更多、更优秀、更全面、更合格的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改革社会、创造社会的精英人才。



[ 本帖最后由 筠之 于 2009-7-21 16:04 编辑 ]
     
发表于 2009-7-20 2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应该谢,应该摆,但是要把握好尺度,中国人容易走极端,中国人有时太热情了,简单些,表示心意就行了。哎,不办不好,一办又容易造成浪费,不挺伤脑筋的。
     
发表于 2009-7-20 2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请几个对自己最好的老师就可以了,不必太多。
发表于 2009-7-20 2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确实没必要搞,铺张浪费。其实谢师宴后很多英才不记得老师了,越有才记性越不好
发表于 2009-7-21 1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恩情是不能忘的,请老师吃个饭表示下谢意也不为过。不过,现在摆宴的好像都是金榜题名的,与其说是谢师宴,还不如说是报喜宴。个人以为,这不是应不应该摆的问题,倒好像是老师要不要去吃的问题,名不符实的谢师宴吃得有意思吗?
发表于 2009-7-21 14: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又到谢师宴请时

人生得意事,金榜题名时。随着录取通知书的陆续送达,“谢师宴”也陆续上演。学有所成,出于感谢,不少准大学生们和他们的家长们会选择请吃饭的方式来答谢老师,表达对老师几年来教育栽培的感激之情。但不少市民认为,谢师宴已不仅是感谢老师的形式,更多地成了学生、家长之间的攀比行为。“谢师宴”也因此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赞成者:这只是一种感情表达方式
“谢师宴,就是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照顾,只是单纯地请老师吃一顿饭。”周先生喜上眉梢的说,他的女儿被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刻苦学习12年,现在终于算出头了。”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女儿已经商量好了,等通知书一到手,就立刻邀请老师到饭店吃顿饭。“虽然说,学习全靠孩子自己努力,但没有老师的教导,可能也没法取得今天的成绩。3年来,都没有机会好好谢谢老师,所以,也想趁机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在周先生一家人看来,谢师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最简单方式。不少家长明确表示要办“谢师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但如果老师的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多一份动力。”一位陈姓家长说,“其实,我们也想过用其他方式表达谢意,给老师买礼物,重了老师不见得收,轻了自己也拿不出手,所以,还是请老师吃顿饭最直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摆桌谢师宴目的只是感谢师恩。”不少家长认为谢师宴不具有任何功利色彩,是一种最纯粹的情感回馈。
反对者:劳心又劳力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和家长没必要如此隆重谢师。同时一些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谈起谢师宴这一话题时,有的家长略带无奈地说:“在我女儿毕业那时,她的许多同学都请老师吃饭,而且都是到酒店请。当女儿表示也要请老师吃饭时,我选了一环境比较好的酒店,花了2000多元,当时我老公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付那顿饭。但没办法啊,总不能让孩子丢脸吧。今年,我一些朋友的孩子也都要上大学了。这几天,她们一直在讨论去哪摆谢师宴,要什么价位的,看到她们那么费心准备,我都觉得累。回头想想,高考得中,感谢老师本来无可厚非,但大摆宴席,实在不可取。这样做,既给学生家长带来经济负担,又给老师带来精神负担。”
“摆谢师宴,对那些经济状况好的家庭来说,不算是负担,但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来说,一顿谢师宴的钱,就是大部分学费了。”某老师说,其实,她不太想赴“谢师宴”,特别是那些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的学生的谢师宴。“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感恩和回报,搞宴请实在没必要。”某老师说,“如果真要感谢我们的话,一张签名的照片,时常保持电话联系,这些都是好的方式。
“金榜题名是件高兴事,有考生的家庭,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摆顿谢师宴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师的教导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了较大作用。”提起谢师宴,我认为,请老师吃饭,最关键的是量力而行,“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不要一味地为了替孩子撑面子而一定要去高档酒店,一定要吃高档菜。有时,在家里做一桌家常菜,请老师过来吃饭,反倒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刘宇杰)
     
发表于 2009-7-21 17: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金榜题名,可喜可贺,但各人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可小聚,也可大聚,将亲朋好友及老师请来庆贺一下,也未免不可。但是并非谁家酒席最丰盛最有排场就最感谢老师的。师恩终身难忘,只要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记住你的老师就行了。特别是将来某个时候老师看到老师有需要帮助而且你能帮助之时,能尽心尽力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当然,作为老师,只要能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成绩有所作为,就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了,并不在意你是否设宴谢师的了!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对待,尤其是商家别动用谢师宴来大发其财而沾污老师的名声!:lol :lol
发表于 2009-7-22 08: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人人都有老师,师恩不忘是件好事,可我觉得没有必要设大宴来感谢师恩,应当把钱省下来,捐给困难人群,或给老师送上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让老师记住这是学生的一片心意就成了,大操大办是浪费时间与金钱。
     同时也让老师很为难,学生宴请不去为不礼貌,去了又败坏了老师为人师表的好形像!
     希望家长能做到,孩子考上大学不请吃不收礼。金榜提名时,是一个人新生活的开始,决不能被世俗的环风气感染,让他们做个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吧!
发表于 2009-7-22 09: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莫让谢师宴变了味!
  汉•无名氏《四喜诗》.有云: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描写人生四大喜事,其中“金榜题名时”对于如今参加中考、高考的莘莘学子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拿着红通通的“录取通知书”,回想自己十年寒窗的苦读生活,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感激之情不免油然而生,于是“金榜题名不忘师恩”的横幅、状元宴、谢师宴便如火如荼的登场了,虽然自己不反对办谢师宴,但时间一长笔者却发现谢师宴开始变味了!
记得当年笔者考取师范的时候,也办了谢师宴,专门将老师请至家中,聚一聚,感谢老师的培养与关心,可如今的“谢师宴”大多进入了饭店,越吃规格越高,家长之间形成“消费攀比”,少则六、七百元一桌,多则几千元,孩子没有收入,用父母的钱摆阔宴,不但容易让学生染上攀比摆阔不良习气,而且也加重家长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尤其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和学生,本来自己就面临着上大学用钱的窘境,而“谢师宴”无异于雪上加霜。
其实对于谢师宴上的主人公,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陈老师: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看到我们的每一个孩子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都能学有所成,是自己最开心不过的事情,对于“谢师宴”这类物质方面的回报并不在乎。
王老师:孩子考上大学了,花些钱,请老师聚一聚,也无可厚非,不过当我发现家长们相互攀比“谢师宴”如何办得上档次那就太不应该了,老师们看中的不是豪华酒店、琼浆玉液、山珍海味,而是师生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意!
刘老师:看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开始“经济化”,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我觉得可以倡导一些更纯朴文明的方式来表达师生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比如说送老师一件自己亲手做的十字绣啦、自己画的山水画、买一本老师喜欢的书、为老师点一首歌……这些感谢方式,我想意味会更加深长,境界更高远。
秦老师:今年儿子考上学校,我也办了谢师宴,我觉得孩子是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成长起来的,在考上学校的时候请老师吃顿饭是不能包含下我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家长们觉得老师要记头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物力、财力出发,不要硬着头皮办“谢师宴”,让正常的师生关系变了味呀!(丹阳实小   袁军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5 13:45 , Processed in 0.0487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