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1|回复: 3

7月31日镇江报文章:齐梁帝王故里在丹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 2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tr]
齐梁帝王故里在丹阳
发布时间:2009-07-31  来源: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朝齐梁陵墓分布示意图。秋风 提供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外景。

  建陵神道柱刻文。

  编者按:镇江考古专家刘建国曾于10年前写过《萧统籍贯考》一文,考证昭明太子萧统的“乡贯为武进县东城里(今丹阳市东城村)人”,文章被收录在《国际文选学会论文集》中。日前,常州市召开齐梁文化研讨会,会上有人批判《萧统籍贯考》,并扣上“无中生有”“实用主义”“处心积虑”等大帽子。为此,刘建国特撰此文,以进一步阐发观点,积极响应这场关于齐梁文化的大讨论。
  兰陵与武进
  
  齐、梁帝王萧氏的原籍为徐州兰陵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今山东苍山县境内)。史载,“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其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司牧之。”(《宋书·州郡一》)。其时,兰陵郡、县亦侨置江南,并寄治于晋陵郡武进县境(今常州西北万绥镇附近)。清《一统志》记有“兰陵故城,在武进县西北九十里。晋永兴初,置南兰陵及兰陵县,属南徐州。”东晋开始的侨郡县制度导致了地方行政体制的复杂性,出现侨置郡、县与原有州郡县并存,而侨置州郡县又分有实土与无实土之别。其中,拥有实土的很少,志书上只见有南琅琊、南东海等少数实例,而南兰陵等大多数侨郡、县都不拥有实土。
  而萧氏先祖萧整,晋时迁居武进县东城里。该县为江南旧县,最早由三国孙权于嘉禾三年(234年)将丹徒县改名为武进,至“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名丹徒;同年,又“分丹徒、曲阿立武进”(《宋书·州郡志》)。初时,武进与丹徒、曲阿统属扬州毗陵郡,永嘉五年(311年)毗陵郡改名晋陵郡。南朝刘宋开始,武进改属南徐州南东海郡。
  虽然,南迁侨民萧整的居址位于武进县,但其户籍关系却是归属侨置兰陵县管理,户口以山东原籍注册。其时,朝廷为了“招怀流民”,给予侨民免除赋役的特殊优待。这一情况,自南朝刘宋时期发生变化:孝武帝于孝建元年(454年)“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纪》)。这就是说,包括兰陵县在内的南徐州侨民也须要交纳租税了(但仍然免除徭役)。
  兰陵与武进,对于齐高帝萧道成而言,前者是其祖籍桑梓的延脉,后者是成就王业的基地。他在建元元年(479年)登基时颁布诏书,特意给予兰陵、武进格外的优待:“南兰陵桑梓本乡,长蠲租布;武进王业所基,复十年。”诏书让兰陵县侨民长期免除租布赋税,等于又恢复了刘宋孝建前的全部享受;而武进旧县因为是萧氏的居住之地,县民也享有免除十年劳役的优惠。
  之后,梁武帝登基之初(天监元年夏四月),又重新对两县授以优惠政策,“复南兰陵、武进县,依前代之科。”“复”者,免除也,意为参照前代齐高帝的优待规定办理。但是,同年梁武帝又另行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即“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正式废除南徐州所辖的所有侨郡县,甚至包括南兰陵县在内。在这次土断的实施中,梁武帝煞费苦心,虽然将南徐州侨郡县都废除了,但却刻意将兰陵郡、县的名称保留下来,并被移花接木,改南东海(郡)名兰陵郡,改武进县名兰陵县。所谓新的兰陵县,其实体即是原来的武进县,治所仍是在武进县城(今丹阳市吕城镇附近)。而原来侨置的兰陵县已名存而实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居址与陵墓
  
  齐梁帝王的江南故里,在史志上有着明确的记载:萧道成先祖“淮阴令萧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南齐书·高帝纪》)。而齐高帝、梁武帝都是萧整之后,此处自当是齐梁帝王之乡。
  有关萧氏世居东城里的史实,还见于《南齐书·祥瑞志》:“宋泰始中(465-471年),童谣云‘东城出天子’,故明帝杀建安王休仁。苏侃云:‘后从帝自东城位,论者谓应之,乃是武进县上所居东城里也。’”此段史料,记载的是南朝刘宋明帝时流传的童谣,皇帝怀疑童谣所指为建安王休仁,即以企图谋反罪予以处死。此事10年后刘宋亡,萧道成称帝,而黄门郎苏侃认为齐高帝的登基应验了“东城出天子”的童谣,所谓“东城”就是齐高帝世居的东城里。
  六朝时期的东城里,其地理位置究竟在何处?虽然关于它的具体方位未见方志记述,但我们可以从与之密切相关的东城里山及建陵、修陵的地理信息中,来进而解开“东城里”的地望之谜。
  史载,梁代建陵与修陵皆修建于东城里山。先说建陵,它是梁武帝父母的合葬墓。父亲萧顺之,天监元年被追封为梁文帝;母亲张氏,亦被追封为献皇后。张氏于“宋泰始七年(471年)殂于秣陵县(今南京)同夏里舍,葬武进县东城里山。”(《梁书·卷七》)。而元《至顺镇江志》对建陵则记有具体方位,“梁建陵,在(丹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三城,武帝父文帝及张后所葬。”再看修陵,它是梁武帝与郗皇后合葬墓。郗氏于南齐“永元元年(499年)八月殂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陵曰修陵”(《梁书·卷七》)。元《至顺镇江志》亦有具体记载:“修陵,在县东三十一里,武帝及郗后所葬。”而建陵、修陵及其陵前石刻至今尚存,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陵、修陵都位于今丹阳市三城巷村东北,两座陵墓前均保存有部分石兽雕刻。其中,建陵石刻中还保留有神道石柱,上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文字,可证此处确为建陵无疑。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六朝时期的东城里、东城里山以及建陵、修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链:
  首先,最早出现的名称应是东城里。它作为六朝时期武进县的一个行政村(以里为单位),这一村名早在萧整南迁居住之前就已经行世。
  至于,东城里山则明显是因里命名,它的名字源出于东城里。如果依其先后来说,肯定先有东城里,后有东城里山,并且此山当是依傍在东城里附近。
  后来,陵墓又先后建在东城里山,建陵始于刘宋泰始七年(471年),修陵始于南齐永元元年(499年)。
  虽然,东城里及东城里山的名字在南朝以后的史志中隐没未见,但极为重要的是当年葬在东城里山的陵墓至今尚存,这就为确指东城里及东城里山的地望提供了可靠的地理坐标。因此,可以推知现今建陵、修陵的所在地即是属于东城里山的范围,而六朝时的东城里当然也应位于建陵、修陵附近。
  而事实上,也就是在建陵石刻的北侧即有座古老的村庄名东城村。此村,在《明隆庆丹阳县志》《乾隆丹阳县志》及《光绪丹阳县志》中都有相同记载,即“尚德乡,在县东北,村有……三城、东城、塘头”等。而“三城”即现今三城巷村,它北与东城村毗邻,近旁即建陵所在;那么,与三城巷相邻并位于陵墓北侧土岗上的东城村,当是六朝东城里的遗址所在。
  而历史上,梁武帝的一次省亲祭祖活动更是最好的说明: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甲午,舆驾幸兰陵,谒建陵。辛丑,至修陵。壬寅,诏曰:‘朕违桑梓五十余载……’”。此处所谓的“幸兰陵”,并不是被梁初废置的兰陵故城(今常州西北万绥附近),而是指被改名为兰陵的原武进县城(今丹阳市吕城镇附近)。梁武帝一行到达兰陵之后,旋即拜谒父母安葬的建陵,然后又安排祭祀亡妻郗皇后修陵。当完成这一系列活动之后即颁布诏书,感叹离开家乡已50余载。此次梁武帝的言行已明白无误地告知我们,他的乡里和父母的墓葬是同在一地的。
  关于齐梁帝里的地望,还有一方五代碑文提供佐证。五代时期智宝寺(位于今常州市万绥镇附近),有一方天祚二年(936年)石刻明确记有“寺西去萧梁帝祖宅三十里东城村”的内容。而据此寺向西30里,正是与今丹阳市东城村及建陵、修陵一带的位置相重合。这是萧氏故里在今丹阳市境内的又一条历史注脚。
  以上所引史料、碑记以及陵墓石刻等已多方证实,萧氏故里位于丹阳市东北东城村一带。
  
  几个问题
  
  六朝南下侨民的籍贯问题比较复杂,它比之一般移民只是具有原籍与现居地的二元因素,又多了一层侨置郡县的关系,使之成为三元重叠的纠集特征。如果不加以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往往就会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造成片面或疏误的论断,有违历史的真实面貌。这在一些现行的学者著述中多有反映,常见大略有三种表述:
  一是萧氏所属侨置县错代居址所在县。典型的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版)有关萧道成的词条:“萧道成(427-482)即齐高帝,南朝齐的建立者。公元479-482年在位。字绍伯,小字斗将。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迁居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
  在此不妨将《南史》中关于萧道成的内容与之对比一下:“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姓萧氏。其先本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晋元康元年(291年)惠帝分东海郡为兰陵,故复为兰陵郡人。中朝丧乱,皇高祖淮阴令(萧)整……过江居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
  上引史籍记载,明明是“过江居晋陵(郡)武进县之东城里”,而《辞海》相关条目却改写为“迁居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这里硬是将迁居所在地的县名“武进”改写成“南兰陵”,须知这两者完全不同,一是旧县,一是侨置县,将它们颠倒错代是不应该有的失误。
  二是混淆居址与侨县治所的区别。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如杨思群编撰的《历代萧氏迁徙考略》,书中写道:“……西晋永嘉之乱后,山东兰陵萧氏大规模南徙,主要侨居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常州西北),后于此设南兰陵郡,成为萧氏南迁后的主要聚居地和南方重要郡望。”此段文字将南朝武进县东城里(今丹阳市东城村)与侨置兰陵郡、县治所(今常州市万绥村)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而一些学者由于对萧氏居址武进东城里未做深入研究,就径直将居址与侨县治所等同起来,并由此以讹传讹,历来形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是只录萧氏山东原籍,不及江南帝里所在。例如,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传记中介绍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这里,只介绍了萧衍籍贯的原籍部分,而对于世居江南的处所只字未提,如此的表述显然失之片面。而与之相同的表述,尽管也出现在《梁书》《南史》之中,那是两书作者按照南朝侨民在册的户籍记录,是时代的局限使然;但时至今日,我们理应重视萧氏在江南的定居所在,它直接关系到齐梁帝业的形成和文化特征。因此,理应将“世居武进县东城里”的资料补充其后。
  综上,我们对萧整、萧道成、萧衍的户籍以及居住地予以分别表述,应该是:
  东晋萧整,徐州兰陵郡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人,居住扬州晋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丹阳市东城村);
  南齐萧道成,南徐州南兰陵郡(南齐时改属南琅琊郡)南兰陵县人,世居南徐州南东海郡武进县东城里(今丹阳市东城村);
  梁萧衍,天监前情况与萧道成相同;自梁天监元年始,则改为南徐州兰陵郡兰陵县东城里(今丹阳市东城村)人。


  题图为东城村远眺。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刘建国提供。
  □ 刘建国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1: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争论还将继续下去!常州报7月14日和7月29日连发两篇储佩成的文章,咬住万绥是齐梁故里的观点不放!丹阳方面、镇江方面休战了十几天,终于在7月31日由镇江报积极应战,发表了刘建国教授的重要文章《齐梁帝王故里在丹阳》,进一步论证丹阳是齐梁故里!!!
     
发表于 2009-8-20 2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篇刘建国的文章 还是有些小问题的。
     
发表于 2009-8-20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此处所谓的“幸兰陵”,并不是被梁初废置的兰陵故城(今常州西北万绥附近),而是指被改名为兰陵的原武进县城(今丹阳市吕城镇附近)。
这个就大有问题,常州根本就没有什么兰陵故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14:03 , Processed in 0.0686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