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梁故里万岁宫
2009年8月8日《常州日报》B3文笔塔记忆 常州名联 / 朱净之
西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北方士族大批南迁。萧何的20世孙、淮阴令萧整为避战祸,带领族人从山东兰陵(史称北兰陵)迁徙到武进县治所在地的阜通东城里,依北方本土地名设制郡县侨居,史称南兰陵。这就是后来的武进万绥镇。南兰陵萧氏后人萧道成、萧衍先后创建了齐、梁两个皇朝,接连走出了15个皇帝37个宰相,以及一大批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留下了许多政治的、文化的盛事。武进的万绥原属小河乡,现归孟河镇,因为是齐、梁两朝的发源地,文治武功的遗存不少,故历史上称之为“齐梁故里”、“兰陵古墟”、“齐梁遗胜”。
梁武帝萧衍的故居在万绥的南寺里,称帝后改称“万岁里”。萧衍崇信佛道,于天监七年“舍宅为寺”,万岁里的故居定名为“慧炬寺”,后改为“智宝寺”、“东岳庙”,又称“万岁东岳行宫”,兼具寺庙和宗庙的双重功能,既供奉释佛仙道,又供奉列祖列宗。
原初的东岳庙规模宏大,气势威严,大门正东向,意味着紫气东来,兴盛发达;整体建筑呈正方形,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玉玺;庙内的“老三殿”供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体现着梁武帝所倡导的“三教圆融”的思想,寓含政权和宗教合一的原始理念。
历史上的东岳庙屡毁屡建。古代“智宝寺”内曾有的“萧梁王”和“智宝禅师”(即志公和尚)的木雕像早已不存,“罗妃桥”(传为萧衍之妃捐资所建)和“志公井”更无处寻觅。现存的建筑物有三:一为始建于明代供奉东岳大帝的“东岳大殿”,二是建于清代的万绥古戏楼,三是“敕建南寺”的门额。
万绥东岳庙山门后门的两楹正方形石柱上,楷书勒刻一副阴文石联:
画栋接云根 炳千秋而赫濯
擎天资砥柱 肃万姓之观瞻
此联未留题款,当是古人撰书。联文笔墨庄严,蕴意饱满,极力状写东岳行宫主殿之高大、辉煌和显赫,渲染皇家气象,颂扬帝王的功德和崇高:画栋雕梁、巍峨壮丽的宫殿,高耸云空,彪炳千秋,炫赫光耀;巍巍殿堂全凭砥柱擎起,江山社稷有赖君王统治,天下百姓必须用皇家的权威和纲纪肃整,以使遵循和敬畏。其所宣扬和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皇恩浩荡的正统思想,也算是留给后世的一种文明“遗胜”吧。
万绥古戏楼为省级保护文物,背倚山门,三面敞开,与东岳大殿隔桥相对,为砖木结构的殿宇式建筑,鱼脊高耸,两角凌翘,半似楼阁半似亭榭,精致而典雅。戏台口高6尺余,后台的墙壁上尚留有清末民初来此演出的沪、浙、皖等地戏班的名称、剧目和主角的姓名,依稀可见当年的盛况。飞檐下高悬行书横额“作如是观”,两边的楹联为:
离合悲欢 天下事亦如此矣
生旦净丑 世间人尽在斯焉
此联为旧时戏联,旨在说戏,揭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道理。戏台上所演唱的悲欢离合、曲折动人的剧情故事,与社会上在君臣百姓之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原本是一样的;舞台上粉墨登场的生旦净丑、忠奸善恶的戏剧脸谱,与世界上各种类型的人物嘴脸也都是一回事,正所谓“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而且,古往今来每一个现实的人,在人生舞台上又都会扮演多重角色。譬如被称为“诗人皇帝”和“菩萨皇帝”的梁武帝萧衍,在历史舞台上,他可算是一位独特而并非完美的演员:既是有作为的皇帝、大诗人、大学者,又是痴愚的“佞佛者”和贪暴的“伪善者”,明君始而昏君终,功过是非、成败荣辱集于一身,可谓多重性的人格组合。
戏台后面中堂悬一匾额,隶书“千秋炯鉴”四字,两厢又有一副对联:
兰陵要塞设郡置县 齐梁故里传颂久
阜通重镇文经武纬 万岁高风泽流长
此联为新撰联,旨在说齐梁故里,叙写源远流长的齐梁世家千余年衍进的历史,以及萧氏皇族的功业和恩泽。萧氏望族在南兰陵东城里侨置兰陵县,亦称兰陵郡,世称阜通镇、万岁镇,这儿便成为齐梁祖地;又因这儿旧时是江盗出入之地,朝廷也在此驻有重兵守卫,故称“要塞”、“重镇”。萧道成、萧衍建立齐、梁王朝,“文经武纬”,雄才大略,有不世之功;他们的子孙后代,秉承文化传家、忠孝传家、清廉传家的“高风泽流”,家族繁衍兴达,国破而家绵延,成为封建时代恩泽不斩的典型的世家望族。这副对联虽然失之浅平,格律不严,但也反映了齐梁故里历史文化胜迹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