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产业规模化 传统产业高端化 服务产业现代化
丹阳产业转型升级驶上快车道
本报讯 近日,丹阳市博昱科技有限公司“三维微结构全息膜”一期项目竣工投产,走上了产业化之路。这一由海外博士路志坚研发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百分百国产化的新一代光学膜产品,将扩散、聚光双重功能集合到一张膜上,厚度减少一半,效能却提高了近三成,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可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和LED等产品上。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像博昱科技一样,今年以来,丹阳已经有中科四象固态激光器、凯伦铝业轨道交通高性能铝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丹阳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呈现出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服务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态势。”丹阳市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丹阳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实施“双百工程”,扶持资金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到目前已超2亿元,拉动企业与社会投入300亿元,并创造了具有丹阳特色的“金三角”模式,推动科技与人才、金融、品牌的“三大结合”,加快产学研合作和各类载体建设,规划“6+1”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打造高性能合金研究院、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国家轨道中心丹阳分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创成全省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入选首批“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城市”。
截至今年7月,丹阳共引进27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有9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40多名院士,该市135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获得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230个,高新技术企业68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已达26个,获得专项资金支持2亿多元,立项数量和资助金额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前茅,煤制乙二醇、碳纤维、高性能合金等十余项新技术创造了国内领先,进入“第一”方阵。
在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下,丹阳新材料及航天航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64个总投资452亿元的新兴产业类项目正加快推进,将形成支撑丹阳发展的强大增长极。1-7月份,该市新兴产业完成销售470亿元,增长44%;完成投资71亿元,增长3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6%。同时,实现了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眼镜、家纺、木业等产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使现有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实现装备、技术升级,以技术优势再造传统优势。现代服务业通过模式、机制的创新快速发展,飓风物流成为镇江物流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森林国际家居、骏浩科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其中骏浩科技还涉足第三方仓储物流,承担了清华大学的国家级课题,并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了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中。(史惠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