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79|回复: 0

江南蒋氏源流浅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7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本帖最后由 詩壇滄浪客 于 2014-2-27 22:09 编辑

                                              江南蒋氏源流浅考
余  忠

一•追本溯源话蒋氏
蒋氏,源出姬姓,追根溯源乃周文王的嫡孙,属西周王室血统,望出乐安郡(东汉永元十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广饶县),蒋氏的另一个郡望为东莱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山东掖县)。其堂号则有钟山堂、九侯堂、居易堂、亦政堂、慎枢堂、乐安堂。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去世后,登位继统的成王年幼弱龄,无法行使王权,遂由成王的叔父周公(名旦)摄政,当时独揽朝政大权的周公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北)。王族中其他兄弟妒其位高爵重,内心不服,各生叛意,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兴兵作乱,幸赖周公率师东征,一举剿平多路叛兵。成王主
政后,为报答周公辅国主政的特殊功勋,大举封赏,使其七个儿子俱成封疆大吏,其中第三个儿子伯龄   
                                                                    


西周蒋国国君伯龄
封于期思,俗称蒋国(位于今河南省固始东北的蒋集蒋国,今在河南光州固始县东北蒋集{现应为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位列伯爵。后又袭封蒋国于汉阳。伯龄召配齐国姜文公女寿嫄为妻,生本立、本道二子。时至周宣王朝,其九世孙诞甫字仲世。在南征荆蛮,北伐玁狁之战中积功受封为弋阳王,遂将中华蒋氏派衍至弋阳(今河南省潢川县西)一带。此后,迅速崛起的楚国日益强大,野心日炽,至公元前617年,汉阳宗国难逃厄运,终为强楚所灭,其14世孙肄功等人就地隐迹避难,子孙悉以蒋为姓,尊奉伯龄为肇姓始祖。此后,伯龄公30世孙庚詹(字尹正)为避日益激化的秦楚争霸之战火,徙居乐安(今山东省博兴、高青一带),蕃成望族。




二•英贤辈出耀京华

自古以来,蒋氏族中人才辈出,较为知名的如春秋时为亡父守陵九年并首创了华表的孝子二十一世祖蒋毓华,其二弟毓薪任周敬王朝司徒,統攝朝中民事、戶口、籍田、徒役及財賦大權于掌中,三弟毓蕃任国师;蜀汉有被诸葛孔明誉为“社稷之器”的尚书令蒋琬,唐有翰林学士、文学家蒋防;宋有观文殿大学士蒋之奇,南宋有被赞为“朝阳之凤”的嘉定癸未科(1223年)状元蒋重珍,有咸淳进士、词人蒋捷,有自誓“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的四勿居士蒋岘;明洪武朝有卸任时万民卧辙阻其行的郎中蒋贤;清代有文学家蒋士铨、蒋敦复,画家蒋铤锡,词人蒋春霖;近代有教育家蒋梦龄、蒋南翔、蒋维乔,语言文字学家蒋孔鸿,气象学家蒋丙然,有机化学家蒋丙谦,自动控制专家蒋新松,历史学家蒋廷黼,作家蒋光慈,纺织工业部长蒋光鼐,更有操纵中国政坛25年之久,贵为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等为数众多的蒋姓俊彦称杰人寰。伯龄的子孙中,凭藉超卓的才华、显赫的地位,优越的条件望重当世,因此而得以迎娶誉享朝野的名公巨擘之女为妻室的族贤也屡见不鲜。如被周显王拜为少师的29世元册,字明甫,得纳当代大学者邹衍之女为妻;其侄于秦楚争锋之际徙居乐安,立周公之庙,以伯龄公配享,周赧王驾临致祀时曾亲书“尊祖重本”四个大金字标于门额,并加封乐安郡公的庚詹,字尹正(30世)被择为秦孝文王的郡马;庚余字尹孚,以精研《易》理,纬达天文被周显王召为史官,成为大军事家孙武的东床快婿;庚詹的长子鼎峙(31世)字永安,以其善辨阴阳之术被慎靓王拜为灵公,谥为“阳灵神”,赐建贝邱庙,并成为公孙鞅(商鞅)之女的如意郎君;鼎峙的次子呈彩,字天和(32世),赧王擢为少保,成为名相乐毅府上的白马王子;呈彩的长孙(34世)名迁台,字大用,少怀峻志,以“丈夫无仕进,仕进必公卿”自誓,年方十六便应赧王之命修辑《成康史纪》,擢为司徒,成为蔺相如府中的座上娇客;其侄宗鄗(35世),字希本,在灭秦扫楚中封陕山侯,配西汉名相陈平之女;而漢武帝朝任太史令的37世孙一古终成为大文学家贾谊的爱婿;还有身任左辅丞相,娶周勃之女的38世孙允复;因功封降宛侯,娶外交家张骞之女的41世孙良銏;其子蒋满(42世)任淮南相,娶大将军霍光之女及任弘农太守,封乐安郡公,娶丞相邴吉之女的43世蒋万;而被封为开羡(县)侯的58世孙瑜字公莹,拥三国时名士凤雏先生庞统之女为妻;77世中,集贤阁学士乂公字德源,与宰相张说的千金淑媛共修齐眉之乐;其子为身居检校仆射之职的係,字大中,与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的娇女喜结连理;84世中,侍读学士凝,字海涵,与当朝的良庆公主比翼双飞,90世孙之策,字茂叔,与宋代书法名家蔡襄之女同沐爱河。此外,更有许许多多族中的贤达之士,在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上各以其功、其德、其言、其行、其风、其骚贻芳垂远,彪炳后世。
三•乐安蒋氏遍九州
本宗蒋氏分远祖世系(1-48世)、 亭勋裔世系(46-90世),分支别派世系(91-117世)三个阶段。先由始祖伯龄开派蒋国,时至周平王东迁(移都洛阳)之际,乃封族中14世祖肄功为弋阳郡(今河南潢川西)公。19世祖蟾宫生而虎头燕额,目放精光,时号虎头将军,受定王之命伐楚,以功封为弋阳侯,所生八子悉以所居之地获封侯爵。其长子静奫袭封弋阳侯;静奁于灵王七年获封期思侯,枝分广陵;静【大亘】于灵王九年封九江王,枝分九江、海陵;静奇于灵王十一年封固始侯,枝分郢都;静奭封洛阳王;静契于灵王十五年封镇平王,枝分南阳;静奕封西平侯;静夷封义阳王。从此后各自开派称祖。24世孙在贞定王朝时,有智掌邦务,统率三师的祯世获封洛川王;祯国封为司徒;祯吉封富平侯;祯萃封镇西伯;祯祥于敬王朝封武成侯。26世孙运策字必胜,被考王封为巩伯;其侄绍庞字光大,以胸班三礼,谋出万师之睿被 威烈王任为太傅,并擢为立国太师;其弟武馽字叔良,封汝南侯。其子武璁字叔宝,显王朝封襄阳侯。至周赧王执政时,正值秦楚争霸烽火弥漫之际,改封30世祖庚詹为乐安郡公,乐安蒋氏由此形成。此后,37世祖一清字公明,奉朝廷“大徙贤豪以强京辅”的号令而率兄弟八人同徙杜陵(今陕西西安),并仕于汉文帝朝。一清公获封平原府君,卒谥文宪;其弟一慎字公谨,初封博士、大中大夫,徙居安陵;一勤,字公健,任谏议大夫;一和,字公谦,任秘书丞;一经,字公济,任秘书郞,迁太傅,谥赠定国公;一纶,字公宣,秘书监;一贯,字公道,任太子洗马;一古,字公淳,任太史令,娶大文学家贾谊之女为妻。兄弟八个荣宠一时,获“杜陵八秀”的嘉号。八秀共生允字辈二十昆仲。后来,族人屡有播迁,并形成过几次高峰。蒋氏的第一次迁徙高峰发生在东汉前期,族中47世祖名横,字承先,




逡遒侯蒋横画像                                                                                                
为光武帝刘秀帐下大将军,因征讨赤眉军建功,封逡遒侯,娶戴氏,生五子,续娶丁氏,又生四子,并迁沛国龙冈(今安徽濉溪)县,任司隶校尉。建武四(28)年,因遭同僚妒忌,进羌路之谗,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因受惑而将其屈斩,九子中,除第七子奔至楚地隐居淮南,其余八子一开始先居于金陵钟山避难,后又分道扬镳,全部隐匿于江浙一带,钟山的旧居则舍宅为寺,即后来所称的蒋山寺。其九子共生七十二孙,这些子孙各自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雪球越滚越大,族众之繁,形成铺天盖地之势。数年后,光武帝刘秀从“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的童谣中发觉错斩之误,悔之无及而不得不重新昭雪,将当初羌路进谗者诛灭九族,继而善待功臣余荫,落难九子同日获封。故有“江南无二蒋,九子八封侯”之谓。隐居浙江婺州金化七星乡的长子(汉中散大夫、车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颖,字仲远,封“金华侯”;居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太平乡的次子郑,字文源,封“会稽侯”;居江苏丹徒三儒里的三子,初任酒泉太守的川,字慈明,封“临江侯”;居浙江湖州安吉县临湖里的四子辉,字正礼,封“镇湖侯”;居姑苏吴县(今苏州)大黄里的五子渐,字嗣兴,封“临苏侯”;居杭州乌禄里(余杭县)的六子巡,字叔明,封“浦亭侯”;居江西平阿县的七子稔,字孝芳,封“九江侯”(宜兴谱载:先封“平河(阿)侯”,后袭封“九江侯”);居义兴(今江苏宜兴)滆湖之东云阳乡塘头(今宜兴和桥南新柯山桥云阳村,)的八子默,字秀芳,封“云阳维岱侯”,亦即云阳亭侯,任谏议大夫;居阳羡(宜兴)滆湖之西 亭乡七保湖墅里的九子澄,字少明,封 【OU】亭乡侯,后任婺州刺史。 亭,在宜兴城西六十里 山,西入溧阳界。《风土记》云:“昔 姥于此得道,后人立亭祀之”,从此,就奠下了泱泱华夏具有重大影响的 亭蒋氏的鸿基。


云阳侯蒋黙画像                                                亭乡侯蒋澄画像
亭乡侯蒋澄生于汉元始乙丑(5)年,卒于汉永平乙亥(75)年,葬于都山南二里,娶司马氏,封义国夫人。生孟(后封东亭侯)、通(后封西亭侯 )、休(任丹阳太守,袭封 亭侯)、政(任荆南刺史)、元(任兖州刺史)五子,同居五贤乡。后人因五子名重一方,位齐司牧,由此谓之五牧。至此,逡遒侯一门九子同列侯爵,子孙并显朝堂,足以荣耀当世,告慰先灵,贻泽后人了。此外,尚有49世祖休公于元始五(5)年为守祖墓而徙居回图;55世祖俶公徙居四川成都,57世祖昕徙居湘州零陵;58世祖琬公徙居湘乡。
蒋氏播迁的第二次高峰发生在西晋定鼎之初。 亭侯蒋澄的八世孙名佩,生镈、錞二子,属56世,镈的曾孙(59世)为秀字辈,共有兄弟28人,文韬武略各怀奇能,足可以上天二十八宿称之。这二十八秀由朝中的大将军杜预推荐,合力效命于晋武帝司马炎麾下,为灭吴兴晋立下丰功,后来各获封赏,其中的秀亢字天象,封常熟侯;秀庚字天长,封迎鸾伯,居真州(今江苏仪征迎鸾镇);秀箕字天慧,食采檇李郡(今嘉兴);秀辛字天金,封海陵(今江苏泰州)侯;秀奎字天显,封都梁王,居临淮(今安徽凤阳东);秀张字天采,封舒城(今安徽舒城县)侯;秀氐字天正,食邑寀于临滁(今安徽滁州市);秀贡字天恩,食邑寀于山阳(今江苏淮安);秀胄字天肇,封东阳(今浙江兰溪)郡公;秀德字天行,食邑寀于信安(今浙江衢州);秀星字天朗,封临海(今浙江台州)侯;秀台字天位,食邑寀于钱塘(今杭州);秀斗字天罡,封秣陵侯(即建康,后徙居溧州难渡);秀直字天潢,封寀邑抚湖(太平);秀璧字天立,封寀邑广陵(今江苏扬州);秀辅字天佑,封同安伯(今安徽安庆);秀昂字天徹,封新安郡公(今徽州);秀虚字天许,食邑寀于历阳(今安徽和县);秀专字天成,封齐安(今湖北黄州)郡伯;秀弼字天相,封泰邮(今江苏高邮)郡公;秀参字天机,封南徐伯(今江苏镇江);秀轸字天輗,封古荆侯(今湖北荆州);秀娄字天律,封臨濠郡公(今江苏徐州);秀震字天泰,食邑寀于永平(即建平顾村);秀翼字天举,封随郡(今湖北随州市)公;秀萃字天英,食邑寀于官都(今浙江温州);秀曜字天祥,封淮南(今安徽寿春)伯;秀吉字天禧,食邑寀于宣城大齐村(今安徽宣城)。仅此一代已使 亭蒋氏族人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处遍地开花。此后,又有61世维,字叔纲徙居宛陵;69世庆传徙白塔;73世岊徙宛庄;74世宏德赘居栖鸾乡赤岸;75世瓒徙侯西;77世乂徙从善乡五牧。自此后,蒋氏已在钱塘流域乃至江淮大地全面铺开。
蒋氏的第三次播迁高峰发生在北宋初期,其父辈为85世的人文、人章、人英、人杰,四兄弟共生“幼”字辈昆仲24人,其中大多数都离开 亭,另立新支,且与宜兴相距不远。其中的幼蟾,字少步,于乾德(963-967)间迁滆湖之西的蒋元庄;幼敏(旻),字少极,开宝三(970)年徙定埠南蒋冈(建平蚂蚁岗);幼昌,字少祥,雍熙元(984)年徙裴庄;幼晟,字少黎,端拱元(988)年分守(丹阳)蒋墅,娶金陵卢氏,生宏功、宏业二子,皇祐初(1049)年徙句容蒋 ;幼光,字少普,生子宏进,太平兴国五(980)年分守土城;幼耀,字少宗,雍熙三(986)年徙滆湖东塘头(平吴);幼新,字少朔,至道三(997)年分守蒋山(善计乡);幼明,字少翼,分徙都村;幼朗,安少吟,分守五牧东涧万石村;幼朝,字少卿,淳化四(993)年徙宜兴都山南三里土城;幼昪,字少疑,淳化二(991)年徙静乐西锄;幼晶,字少清,至道初(995)年徙万金乡蒋渎;幼满,字少车,迁楼下;幼嘉,字少忠,祥符二(1009)年徙临津故城;幼芳,字少联,咸平五(1002)年徙弋庄;幼爵,字少台,景德元(1004)年徙溧阳史家塘;幼荣,字少宠,天禧二(1018)年分守 亭侯墓;幼虬,字少苍,娶褚氏,生子宏基,徙丹阳旧治延陵;只有幼蠡,字少湖与幼蟠,字少潜;幼蛟,字少尤及幼蜓,字少蝘;幼辉,字少阳;幼升,字少登兄弟几个留守祖业,俱葬五牧绥安墓。87世中,宏礼徙溧阳荔圩;宏肇徙溧阳新昌;宏源徙金沙(坛)李墟;宏化迁新建后巷;宏基迁延陵旧治;宏业迁句曲蒋  ,宏学迁丹阳旧治;宏毅赘丹阳邵氏;后徙居新庄;以恭迁东庵。89世堂公徙苏州灵芝坊。90世中,又有之勉,字敬叔,生于宋天禧戊午(1018)年,殁于元符己卯(1099)年,徙清西区五图柚山;之清,字廉叔,生于宋天圣丙寅(1026)年,殁于元丰壬戌(1082)年,徙丹徒坍江;之文,徙五牧陵上;之彦,徙溧阳鹏程桥落霞;之宰,徙武进东安蒋巷;之正,徙前花;之武,徙陶村;之策,徙陵上;之仪,徙柯庄;之翰,徙袁村;之秀,徙武进佘宅西塘。由此可见,九侯苗裔,荫蔓天下,形成华夏蒋氏的主流,而其中又以 亭侯澄支脉尤具活力,更显兴旺,最为鼎盛。为此,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赋诗赞道:“裔出钟山远,源流滆水赊。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
四•分支别派 亭裔
世家大姓的繁衍與發迹,無不遵循着一條世代相守的規律——分支別派,共序族緣。大将军蒋横膝下第八、第九两子宜兴各领一支,共兴蒋族,尤以其中的 亭蔣氏愈见强劲,全族宗人蓄势奋发锐意进取,备显风光。从91世起,族人之中另谋发展别析支派的势头更加强劲,新的支裔在三吴大地全面开花,许多分支在大江南北遍地蔓延。所开辟的分支及其分祖略有:
世次        名讳        徙居地        世次        名讳        徙居地
91        珵



智三          蒋墅
  江阴
  下裴
方东束庄
溧阳圩西        91        玿



珲          凰川
  溧阳铁山  
南店
北店
中店
92        天倪
天衢
天秩
天棐
天伦        宜兴蒋坫
广西全州城内
蒋巷
安徽芜湖
无锡芙蓉湖        92        思祖
绍祖
益祖
诠祖
天和        宜兴赘居鲸塘又云前花
晋陵后桥
宜兴洴浰
丹阳导墅大华
武进岗?(横土岸)

93        鹏
茁          金沙(坛)朱林
  戈庄        93        仿
志行          武进运村
  凰川
94         效
九成
文璧
谊        圣塔山
江阴刘庄
锡山富安
鲁山        94        九思

諲          光宅湖塘
  高城
  曲阿(丹阳)
95        汝霖

惟旸
重珂
公泽
惟昭
三俊
汝楫        山山前
分守金渊龙潭墓
瓜州
徐州
苏州城钟离街
溧阳南陀岭(吴崖岭)
武进偃下三渦
岗?
95         槩

纯然
公台
惟旴
惟时
定          溧阳西破圩
  兰陵桥(蒋巷后薄)
  仪镇
  泰州
  安吉
  金沙陶村
  武进通江乡  
96        禹珙
元礼

孝申

汝逵
光周
光宠
孝曾
务本
应阶

孝聿        金沙湖溪
赘居金沙唐陵
溧阳永泰乡蒋塔(下梅)
徽州黄山
江都县
金沙洪村
戚墅堰
长兴白乌墟
扬州
  武进岗?
  南渡
  丹阳新庄
  下裴         96        嗣与
应龙
禹玉
元贵
元振
芝瑞
汝迁
光运

天龙


宗贵          自蒋坫徙丹阳珥陵西里
武进东安蒋巷
  宜兴白塔
  宜兴臧林
  金渊辽径
  宜兴南陵
  金沙杨庄
  无锡胡埭
  溧阳蒋坫  
  溧邑山前
  溧邑宫观前
  自 亭徙晋陵前余
溧阳赵圩(待查)
97        廷芳
廷魁
廷英
宗荣
祖文
祖学
新四
申明
养忠
行成
鉴昭
万里
企明


桂芳
养贤
养正
献明
伟明
允成
养元
胤可
华一
华二
华三
华四
明三
明四

文亨
廷瑞        宜兴五牧
宜兴丰义
徽州歙县
宜兴谈墅
宜兴成任乡鲸塘
碧云山南
天芳五侯墓
溧阳双牌
宜兴西庄
吴县
唐浦
凤阳
长洲
武进通江乡
长兴在城
武家村
湖溪
庐州
傅村前余
傅村后余
江都
白塔
丹阳栅口
蜀风
陵上
白土墩
袁村
丹阳东社
丹阳东社
丹阳江巷
金坛城塘许巷
潭圩        97        廷玉
廷秀
廷祥
廷礼
祖仲
祖修
祖莹
祖伯
彦成
养志
桂华
玉成
鉴章
鉴妍
符明
赞可
启南

文烈
文杰
养廉
养直
陟明
承明
弟长
弟昆
谨一
谨二
良材


徯可          宜兴回图
  宜兴宛庄
  宜兴陵上沙城
  武进圆明寺桥东  
  金沙郭塔
  莲河溪
金沙庙下圩
  金沙新亭
回图前巷
  方东束庄
  临湖
  太湖洞庭山
  蒋家桥
  溧阳观巷
  钱塘(杭州)
  金沙蒋畦
  长兴崛头山
淮安
溧邑金渊辽径
溧邑金渊辽径
蒋古村
庐州龙潭
延政乡蒋渡(沙滩)
丹阳东洋桥
谈墅
万石村涧桥
自鲸塘迁归径桥大栗村下转徙大城
丹阳牌楼上
丹阳东庄
丹阳东荘
丹阳蒯庄
98        嘉兆
善策
善篩
嘉劝

  德
思南        抚州
九江
溧阳落霞山
金山
新建中巷
新建
漫渎        98        嘉绩
善颐
万八

龙德
廷祥        徽州篁墩
金沙文清桥
白塔
西溪
杨府
陵下
99        方六

孙        新宅
臧林
蒋象兜        99        学四
海一        戈城
柯城
100        中
黌        周山
吴圯圩        100        正亨
孝乌
圣一        唐阁
南社
祥林(宁)
101        宗儒

思振

华四
移塘
孟昌        臧林大地
金沙坟头
茗岭
湛渎
臺墩
莘塘东
新市        101        宗伯
友祥
光前

思仁
近仁
        兰塘
溧阳朱殷庄
下邾
西余
堂稼庄
洋堰
102        性陆
如珍




可升        黄堡舍
藕池
蒋府圩东
蒋府圩西
南华圩
北塘西
鹤溪        102         恩
良一



芳塘
        大成
养象兜
建平前古村
蒲溪
莲溪
轸村
103        宗善
浚七

洪桂



遇明        苏州蠡山街
硕庄前渚
前桂
拗桥
姚庄
土桥
梅林
塘里        103        小九


志庄

文义
希烈        溧阳琅玕
莘塘西
潭湾
轸里
前洛
王墓
浯溪
104        颐言
述        金沙二区后臧
霞里坝        104        思
        虞山
105        金吉
贵甫        离群
庄圩        105        海渤        宋桥
106        应成
靖        蔡家庄
琢盐庄        106        彦        渎口

據列代学者对姓氏研究結果顯示,宜興蔣氏乃華夏蔣氏一大發源之地,其中的 亭蔣氏族大勢盛,望重宇內。從目前可以查证的阳羡《蒋氏宗谱》不难发现,回图,地處宜興西鄉,山水相依,風景卓異。蔣氏宗人世世代代聚居於此,飲先祖之厚澤,施后昆之姱行,繪振興之雄圖,展奮飛之偉業。宗人為感戴先人之德澤,建宗祠于斯地,顶礼膜拜,勤加祭祀。作为 亭蒋氏的发源之地,永思堂下共统10个分支,分别是董渚、篠里、汤渰、前蜀风、后蜀风、汉公支大、二、三房、塘头、后巷、高垫、高岸分。
宜兴茗岭蒋氏由思振,字子起,号茗南的101世祖开派。思振公徙居茗岭道塘里,娶东庄卢氏,生域、圩、壝、璧四子一女,族中遂析四房(派)。族人聚居村落略有道塘里、苑坞、山门圩、新桥头等分支。
宜興茗岭蒋氏自101世思振开派至清宣统己酉(1909)年,族人已繁衍至117世。
宜兴洴浰蒋氏由92世益祖,字以进,号三舍者所开,故又以蒋三舍名其地,时在宋•政和二(1112)年。至民国年间,洴浰蒋氏族中共派衍出15个分支。
宜兴湖岭蒋氏为96世元林公所开。此外,武进新安、珠墅、鸦雀沟等蒋氏族裔同样派衍阳羡,均属侯门令绪。
经1900多年的繁衍发展, 亭蒋氏日臻兴旺,至民国年间,族中已派衍出126个分支,族人足迹遍及九州。这么众多的宗人队伍散处四方,派分而根合,如此庞大的家族体系遍布三吴,脉系而枝连,里虽隔而声相闻,情将疏而谊相属,这在历史上也属罕见。
五•骚韵文华薄丽天
伯龄之后历来学风纯正,教学相长,文星闪烁数不胜数炳耀天地。蔣氏成姓不久,在书法艺术上,即有11世传人飾颜以一手华丽的篆書、隶書称雄当世,成为镐京(位于陕西长安县韦曲西北的古都)众所效法的书坛宗师。隋代有真草隶篆诸体俱佳,文帝在其奏章上加批“卿之笔势飘奇,如鸟欲飞”的70世承黼(字友袞)。后任至侍中。明代有历官兗东道,为亲自侍奉家中老母而辞官归养,后又经抚、按院台众官合力举荐,补任湖西道,流泽广布三郡之民,因功升任浙江参政,赠光禄寺卿的如奇(字盘初,号一先)。其书艺与华亭董其昌齐名,有《净云杖帖》传世,董其昌为之作跋曰:“蒋大夫海内书家,今见妙迹,天骨超逸,功力复深。假令米漫(指元代的书法名家米芾)仕同时,必下石兄(喜结金蘭之交)之拜,誼同金石之固。而其诗格清奇,锤句新幻,不袭今古,自成家范”。一代大家对其崇扬至此,可见其书艺之精妙,绝非凡品可比。清初,则有蒋超,字虎臣,金坛人,中顺治丁亥科欽點探花郎。蒋超生而风流儒雅,文笔犀利,书艺丰腴,为时所重。文学造诣上,其11世传人飾颂学问深邃,在周宣王朝中担任太史,为辑录华夏前期的历史作出了贡献。12世纪侅明敏好学,淹贯三坟,精研韬略,成为平王朝中犁乱辅政的重要骨干。16世明道幼多敏才,七岁时,桓王召试读“周公赞词”,朗声而读不失一字。其长子师成性邃于《易》,时人谓之《易》圣,拜为宗师。22世圣训精于天文地理,识达古今,集注《周公之传》,任敬王朝司空,主管朝中土木工程。30世庚余字尹孚,精研易理,纬达天文,任显王朝史官。34世迁台,字大用,少怀慨志,自言“丈夫无仕进,仕进必公卿”。16岁时为赧王修《成康史纪》,后擢司徒。35世宗周,字希文,文才出众,曾据《世本》内容而修辑蒋氏《大宗世谱》,秦始王大毁天下群籍之后心生悔意,下诏广求“周公遗像”。宗周将用漆匣密封,藏于石窖中的“周公遗像”进宫面呈,嬴政命供拜南面,礼敬有加,令丞相李斯作赞,其辞曰:“请命于天,曾欲代王之死;报功于国,惟多礼士之勤。制《周礼》万年叶庆,作《武乐》四海同春”。宗周后來助刘邦奪取天下,封为“摘秦侯”。37世一经,字公济,经汉文帝金殿试策,拜为校书郎,累迁太傅。54世瀣,字君润,18岁入太学,被东汉学者蔡邕(亦即被曹操极为尊重的同代才女蔡文姬之父)誇为“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此而名扬四海,获“ 嶽文宗”之雅号。74世冽为云阳亭侯蒋默之后,仕唐为尚书左丞,文部侍郎,所撰并书寫的《大宗碑》成为鉴证华夏蒋氏宗史的一大亮点。而另一块文才飞扬的《云阳亭侯碑》则出自冽公之弟涣,同为74世的晁,字吉甫,仕唐为监察御史,立《 亭乡侯碑》于凌霞观。其子瑰,字廷玉,肃宗朝拜太子洗马,后任宏文馆学士。76世将明,字公亮,18岁射策甲科,授国子司业,迁集贤院大学士。文章、政事俱为台阁领袖。其子乂,字德源,7岁能文,博览强记,德宗因凌烟阁左壁间的文字剥蚀,残缺不全,众无识者,独乂能口诵不失一字。后升集贤院判官。所生系、仲、偕、仙、佶皆以文才邀誉九州,号为五牧。其中长子系字大中,任史馆修撰,纂《宪宗实录》,擢检校仆射。次子伸,字大直,进士出身,由右补阙进修撰,迁翰林承旨,后任同平章事。三子偕,字大化,任史馆修撰,辑撰《文宗实录》,后升相位。四子仙,字大直,任中书侍郎。系之孙(80世)诫,字廷翰,一生嗜于诗文,尝赋诗云:“胸藏三万卷,笔扫五千言”。有《廷翰集》传世。81世防,字如城、子征,少负捷才,18世时,父命作《秋河赋》,援笔立就,其警句云:“连云梯而逈立,跨星桥而径渡”。李绅命赋《鞲上鹰》,辄有“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的妙句。历任知制诰,进翰林学士,著有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全唐文》收其赋及杂文一卷。所作诗、赋、制、议多被录入《蒋氏宗谱》之中。《辞海》中录其条目为:“蒋防,唐文学家,字子征,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元和中以司封郎知制诰,进翰林学士。长庆末贬汀州、涟州刺史。作有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全唐文》收其赋及杂文一卷。其孙执古(83世)字冠先,唐校书郎,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后加银青光禄大夫”。84世凝,字海涵,后唐天成中任侍读学士,谱录其赋两篇。其弟捷,字海筹,胜欲,号竹山,为南宋词人,素以文才见长,有《竹山词》,谱录其诗2首,词12阕。《辞海》中录其条目为:“蒋捷,南宋词人,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其词作颇多追古伤今之叹,有《竹山词》”。89世堂,字希鲁,进士出身,素以文才名于世,任礼部侍郎,谱录其诗五首,曾修辑《蒋氏宗谱》22卷。其弟當,字希任,一字公绰,举茂材,宋天圣中迁太学博士,他的同窗徐天福称其为“致身诗书府里,发迹仁义途中。头角惊杀虾蟹,学海波中老龙。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90世孙之勉,字敬叔,博通舆图,因不肯出仕为官,被时人称为博学多能的浙西大儒。93世芾,字子礼,之奇公曾孙,以深厚的文才获绍兴辛未科榜眼之荣。95世重珍,字良贵,之奇公玄孙,读书一览辄记,荣登嘉定癸未科状元公,时人誉为“朝阳之凤”,有诗文奏疏多篇录入谱中。最为炫人耳目的则是90世传人蒋之奇,曾与名贯华夏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结缘甚深,进而成就了一段蜀人东迁,定居阳羡的文坛佳话。之奇公字颖叔,号 南,举贤良方正,历任龙图阁直学士,观文殿大学士,枢密使,赠魏国公,有文集、杂著百余卷,谱录其诗16首。颖叔与眉山苏轼同于宋嘉祐二(1035)科中进士,在皇家为新科进士专设的琼林宴上,这两人肩相挨,座相接,杯相碰,情相契。共同的志趣拉近了地域的距离,系紧了感情的纽带。就此而心心相印,相见恨晚。东坡先生遂立下筑庐江东,定居阳羡之约。在嗣后同朝为官的宦海生涯中,苏轼为年长他五岁的之奇公写下了许多情词并茂的诗篇。元丰年间,官场并不得意的苏轼因事谪守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后又遭移临汝之黜,心灰意冷之中,遂履昔年之诺,递呈乞居宜兴之疏,得到圣上恩准后,眉山苏氏觅址荆溪,卜居于独山之麓,并建东坡书院于此。后人为纪念这位文坛泰斗的卜居,乃易独山而称蜀山,并另建苏公祠于宜兴邑内。
宋绍圣三(1096)年,蒋之奇在上疏请旨获准后,同弟之翰、之方、之杰重建大宗、 亭碑于葛墟冲寂观东、西两庑。之奇公致政赋闲后,讨得皇上圣旨,勅苏学士为族中纂辑族谱,经东坡先生认真釐剔,止修本枝,删去旁系,辑成四卷新版宗谱。并创办义学,置义田千亩于南庄,赋句云:“功成乞身去,于此老吾生”。且又筑室袁村,营造园圃,中置望湖亭,勅书阁,曲水池,以为暮年行乐之所,为族中做了大量的好事。欧阳少师则云:“宜兴邑乘半为颖叔家乘”。由此可见, 亭蒋氏之在宜兴地位的尊崇的确无与伦比。
之奇公一生单娶出身尚书门第的胡氏,生球、珍、瑎、琳、玑五子,个个文才丰茂,德业双优,在朝中备极风光。
六•立碑建庙祀先贤
陶都宜兴,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邑,在二千多年前的东汉初期,仅蒋姓就同时出了云阳亭侯与 亭乡侯两位侯爷,从此以后,阳羡蒋氏族中簪缨继世,公侯迭出,冠盖云涌,名显爵崇,非同小可。相对而言, 亭蒋氏又是华夏蒋氏中地位顶显赫,支系极庞大,宗裔最兴旺的族系。其宗人的枝蔓布满了大江南北,闪耀于九州内外。可以说, 亭蒋氏的繁衍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华夏姓氏发展的特有现象。
为彰扬逡遒侯及其九个儿子同获侯伯之尊,共享爵禄,兴盛一门的鼎甲之荣,藉以表示对误斩大将军横公的悔过之意,汉永平二(59)年,汉明帝敕封 亭乡侯蒋澄为“乐安蒋明大帝”,赐建广达三亩一分的神庙于阳羡滆湖之西的 亭回图村,并敕建云阳亭侯庙于滆湖之东的葛墟(后改为土地神庙)。朝廷岁时派官员临庙致祭。嗣后, 亭侯三子丹阳太守休承袭父封,守墓都山,分宅回图,且详叙族系宗支,刻石于庙廷。除此以外,族中另一座 亭庙建于五贤乡安乐山东南庙桥里。时在汉明帝末期,由澄公三子荆南刺史景徽公庐墓守孝时请旨特建。唐代实行以爵服崇示品秩,使身膺仕禄者宠飨庙食,遂由进阶检校仆 射、封为淮阳郡公的78世祖蒋係(字大中)建新庙于昌乐里,后于咸通二(861)年仲冬分别进75世祖瑰公、76世祖将明公、77世祖乂公及其太夫人神主于西、中、东皇考庙内,且各书碑文,以铭功德。然岁久代远,祠庙时凋时葺,反复无常。明隆庆五(1571)年,钦赐重建 亭乡侯庙于神安乡。族中共同推举励能(号隆山)出任大宗子,经朝廷审批后,由礼部发给五军都事衣巾冠冕,担当起重置并掌管千亩义田,主持祀典,复建庙庭等族中事务。明万历二(1574)年,定西侯、右都御史宗鲁奉敕重建的神庙大功告成。后经礼部准旨覆奏,下发文牒,再经学院,按院,府衙层层批准,新翻建的九侯庙落成,计建有“巢仙楼、五侯庙、义学、义仓、醼享堂、义学记碑亭、汉建 亭侯碑亭、唐建大宗碑亭、题名记碑亭、义田记碑亭、明禋堂、万竹亭、一梅堂、五贤祠等一干建筑。”堂中辅以张挂学院、按院、府台所题赠“志同欧范”、“光前裕后”、“显宗追远”等匾额,庙貌焕然一新,气概非凡。位于法藏寺东的蒋氏家庙,则于宋建中靖国元(1101)年,由魏国公蒋之奇奏请朝廷,将寺的别院改为坟刹,定名显亲追孝禅寺,皇上还亲赠匾额。寺内建有山门、殿宇、经堂等建筑。宋大中祥符五(1012)年,希鲁堂公以六经登第,以礼部侍郎致仕的他精心策划,使族中宗祠增制为49间之多,其间屋宇庇连,鳞次栉比,倍极轩昂,诚可谓盛极一时。明洪武之初,宗祠又移址南郊。自此后, 亭侯庙食遍及回图, 亭诸域,而清东、清西、神安、成仁等区及武进、金坛、丹阳、溧阳附近与宜兴西部都奉之为当方土地,各处立庙专祀,可谓香火旺盛。
嗣后,族中因两庙俱远处僻乡,奉香进祭多有不便。明代中后期,族中经多年筹措,重建 亭侯庙于县邑之南,庙基广度八分有零。清嘉庆四(1799)年,举族鼎力,再行修葺。修葺后的祠庙正寝特祭 亭乡侯澄公,内寝除了追享逡遵侯蒋横及其妇人戴、丁二氏,澄公及妇人司马氏外,另外配享少明公五子等九位族贤。最后,又将东分71支始迁分祖及西分39支始迁分祖的神主列入神龛,定于每年的三月十一日、九月十一日张供祭拜。当然,此番东西两分入龛神主合计只有110支,远未囊括澄公裔下派衍的宗支,尚有许多支派或因时隔地遥,信息不通,难于联络,或因亲谊日薄,族系渐疏;或因资金拮据,难以筹资等问题而未能列入。
清康熙廿五(1686)年, 亭蒋氏后裔又在治城东庙巷新建祠庙一所,进16分支始迁之祖的神主于其中,并规定每年的三月十一日、九月十一日为祭祖之日,届时由各支宗人轮流值祭,以嗣香火。
靖康事变之际,之奇公三房长孙兴祖在阳武(河南省)县令任上,偕爱妻金氏及长子蓁同日就义于宋金战火之中。朝廷为表彰其甘赴国难的英勇壮举,诏赠朝散大夫,谥忠愍。族中为缅怀这位抗金烈士,使其爱国正气得到弘扬,曾筑忠愍祠于乡闾之间,予以族祭。道光末期至咸丰之初,后来邑中乡绅及族人又购旧宅,另建忠愍公庙于县城通真观巷内。从道光末年至咸丰六年,建祠工程共花费4200余千,通过族中20多支宗人捐资3800多千,另借支300余千。此外,经反复呼吁和申请,获宜兴、荆溪两县及府、院、部各级衙署审批,从咸丰二(1852)后秋(八)月上戊日开始,改原来的族(私)祭为官(公)祭。每年春秋两度的祭祀活动,都从县衙的学租经费中支出纹银一两九分四厘六毫五丝,全年共二两一钱八分九厘三毫。
蒋氏祠庙中的蒋山寺别具来历,系为汉末蒋子文所建。蒋歆一名恭,字子文,广陵(今扬州)人,任秣陵(今南京)尉,曾自谓生就青骨,死后当为神。在一次为维护地方治安,缉捕群盗格斗中伤及额部后依然奋不顾身,鼓勇追剿,且擒获贼酋,自己却因伤重命亡而葬身钟山。不久后,吴大帝孙权部下见其显灵乘白马,执白羽于道中,上报孙权后,即令筑蒋公庙于山中,敕他为土地神,以护卫当地百姓,加封为中都侯,改钟山为蒋山,其寺庙称蒋山寺。
梁武帝时,地方大旱,朝廷集合百姓求雨于蒋公庙,果获神效,武帝萧衍亲备法驾,率朝臣参拜临祭,并赠封太师。
南唐时,朝廷追封蒋歆为庄武帝,旋称庙廷为蒋太寺。
明洪武十四(1381)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将位于钟山独阜择为陵寝之地,广掘前朝塚圹,遂将蒋公庙移址钟山东南麓,重建寺塔,大规模扩建成占地500多亩,动用禁军五万多人的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丛林”。且留子文公把守钟山皇陵。此庙鼎盛时集僧人千名。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又追封蒋子文为忠烈侯,每年的春秋两季均遣太常卿临庙致祭。
另一个足以显示阳羡蒋氏尊荣与辉煌的无疑是历千秋而难泯灭的碑铭石刻。早在1250年前大唐盛世的天宝年间,虽值北方“安史之乱”时期,两位侯爷的后人中,仍有云阳侯蒋默的20世孙给事中涣公撰成“云阳亭侯碑”,另由集贤院直学士齐光乂撰成“ 亭乡侯碑”。此外,更有冽公所撰中华蒋氏“大宗碑”问世,时隔一百多年后的唐咸通二(861)年所立的“蒋公先庙碑”,则由大中大夫、守尚书吏部侍郎郑虚晦撰文,并由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亲书。这在许多其他姓氏中都是独显峥嵘,无可比肩的。“大宗碑”与“云阳亭侯碑”于唐天宝十五(756)年二月十五日立于滆湖之东的葛墟。唐至德二(757)年二月十三日,由监察御史晁公(74世)立“ 亭乡侯碑”,于湖西回图。此后的宋明道二(1033)三月二日,由礼部侍郎堂公(89)世重立。随后,族中于宋绍圣三(1096)年将大宗碑立于葛墟,此后的绍兴廿四(1154)年,德祐二(1275)年复多次兴工重立。元至正年间,鉴于立于湖东的云阳侯碑久已漫没无踪, 亭侯族裔乃将大宗碑移至湖西官林乡,与 亭乡侯碑合立于由凌霞观改建的冲寂观内。后来, 亭族裔又分别于明万历廿四(1601)年,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重新刻立。
除此以外,族中其他先贤的神道碑墓志铭亦各呈其华。较为驰名的略有始祖 亭侯澄公;陈散骑常侍、安远将军、湘阴县开国男有政(67世);宋兵部尚书九皋(88世);枢密直学士、乐安伯、礼部侍郎堂(89世);凉州经略、太学博士當(88世)及观文殿大学士、枢密使、刑部侍郎、魏国公之奇(90世)。而之奇公的墓志铭乃由兵部尚书李纲撰文。时至清乾隆卅六(1771)年,族人士衡、肇宏又将之奇公的神道碑重新刻立。   
七•序亲睦族搆宗祠
一般而言,蒋氏宗祠略以钟山堂、九侯堂、居易堂、世德堂、纯一堂、亦政堂、慎枢堂、永思堂、乐安堂、三径堂等堂号为主,但大都以“三径堂”为号。从这个堂号的取用,显示出历代子孙对伯龄公44代孙诩公极为崇敬。时任汉平帝朝兖州刺史的蒋诩(字元卿),面对窃国篡位的王莽的威逼和利诱不为所屈,不为所动,挂冠守节,高卧不仕,僻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植竹林于舍前,专辟三径,杜门谢客,惟老友裘仲、羊仲登门方予同游,自号“橐宇巢仙”。“三径堂”由此名扬天下。时间过了七百多年后,74世祖冽公与晁公建成了大宗碑和 亭碑,毘陵郡守穆赞上门祝贺时,忽见三鹤交舞,鸣于亭上,穆太守当即启口祝祷:“三鹤鸣亭,三代翰林”,其后人中果有三世并任学士,荣宠至极,族中遂改堂号为“三鹤堂”。








宜兴回图蒋氏为 亭侯蒋澄第三子休之后,族人所建宗祠号“永思堂”。民国后期。叱咤中国政坛廿多年的国民党首脑蒋介石(中正)曾从南京驱车,专程临祠祭祖,以申孝思。政权更迭后,旧祠一度改为学校。后又毁于疾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之中。2008年重新修建的永思堂已经落成,祠堂由原来的五楹两进缩为三楹两进,中间夹一大天井。祖宗神坛的、神龛、神主的安放与供奉业已归位。“永思堂”的楹联是:“周公苗裔汉室封侯溯当代志复父仇忠孝兼全不愧元卿三径竹;阳羡寓庐回图祠貌看比日流星新屋烝尝勿替长存至德二年碑。”
宜兴湖岭蒋氏所建宗祠号“三径堂”,而宜兴洴浰蒋氏的宗祠号“德元堂”,下辖15个分支,随着建国后政治风浪的冲击而彻底凋落。2006年,蒋氏在其族贤第八分第28世孙君云先生的积极倡导和鼎力资助下,三楹两进夹一天井而又焕然一新的宗祠重又破土而出,矗立于宗人面前,成为蒋氏族人祭祖敬宗,叙情笃义的主要场所。
浙江奉化溪口蒋氏宗祠开建弥久,清•康熙五十五(1716)年曾予大修,民国十九(1930)年,出身于此,荣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为表示对祖宗的尊敬,兼以显示身为举国领袖的自己的在中华蒋氏子孙中空前绝后的绝对尊荣与权威,遂大笔一挥,划拨专款,在修缮其故居丰镐房的基础上,另又将其余三房的堂前也一并买进,全予扩建,形成了气势恢宏、装饰精美、威武壮观的宗祠。扩建工程竣工后,这位显赫一时的民国党魁还握笔挥洒,撰写了“忠孝传家”匾额。后又偕妻擕子,在帐下一干亲信前呼后拥之下,先是驱车,继而乘舟赶到宜兴,祭祖谒陵,显示忠孝。
中华民国总统 蒋介石偕妇挈子向先祖蒋澄墓前行礼   【1948年5月17日】



八•妙联出彩塑嘉模
这些建制不一、规格众多、遍布各地的蒋氏宗祠建成后,人们为炫耀其列代先辈的光辉历史,弘扬其利国益民的文功武德,又纷纷舞文弄墨,各倾文思,大显华采,撰制成许多言简意赅、
词藻丰沛、意蕴宏富的楹联,且不惜工本,精雕细琢,鎏金叠彩,张挂于各座宗祠的显著位置,使之流光溢彩,发人遐思,以臻勉劝激励、迪智育德
之效。
宜兴洴浰德元堂所撰楹联分别是:
一                                          二
亭九侯绵世泽;濑水三舍振家声。           德才兼备光耀先祖;忠孝双全垂范后昆。
三                                           四
敬德修身,崇德铭志,立德创业;               洴浰清泉洄荆溪,营造锦绣家园;
践行求真,力行有道,笃行功成。               德元明理聚贤堂,谱写辉煌篇章。
蒋氏其他通用联还有
  九侯世泽;       山亭世泽;       为社稷器;     铜符鼎峙;
  三径家声。       玉渚名流。      具文武才。       玉笋联班。
     
山亭绵世泽;      四封花色丽;     维新浑祖烈;      望云思祖德;
  荆渚颂名流。      三径竹阴清      有谷裕孙良。      观水溯宗风。
 
雅言诗书执礼;    花色遍四封之丽;
  益友直谅多闻。    竹阴留三径之清。  
     
花色遍四封之丽;  赋秋河而得丽女;   邦显碧岩三绝画;   三径家声扬宇内; 
竹阴留三径之清。  过清溪又访小姑。    廷锡集成万卷书。   九侯世泽遍江南。

 
松竹犹存三径菊; 蜀中曾继如龙相;    祖德绵长肇东汉;
  公琰自非百里才。 湘上今传伏虎名。    宗功久远靖西陲。

    
高洁天然飞石鹤; 根深叶茂繁花蔭武嶺;
钟灵毓秀潜元龙。  源远流长时雨沛锦溪。

  玉笋民班,丰姿可爱;                  廷诏待颁,文经武纬;
  琼花直谏,赤胆堪嘉。                  宗祧克肖,子孝孙贤。    
廷材建乐安,万古诗书铭美;             绍禄游泰和以开严庄,名扬吴郡;
  宗功耀大地,千秋俎豆增光。             仲南还湘乡而归曲靖,德盛楚邦。
此外,笔者本人根据云阳蒋氏宗祠具体情况而特撰的楹联有:
三鹤堂联
枝发荆溪鸿运久;                                                  九侯雄傲世,华枝奕奕弘祖德;
脉承蒋集圣须长。                                                  一脉喜传薪,哲裔蓬蓬绎嘉辉。
九侯雄傲世,华枝奕奕弘祖德;                                       泽漾荆溪,族旺千秋承祖德;
一脉喜传薪,哲裔蓬蓬绎嘉辉。                                       花荣白鹤,根联九域续宗功。
波泛鹤溪,千尺华庭腾万象;                                         庭翔三鹤,豪门叠秀开新纪;
莺歌禹甸,九重宝阁壮三吴。                                         府纳千珍,玉宇呈华谱壮曲。
波泛鹤溪,千尺华庭腾万象;                                         三鹤齐翔,华族一支叨祖泽;
莺歌禹甸,九重宝阁壮三吴。                                         千夫并秀,豪门百世续宗功。
竹报千祥临,卷地春潮萦宝阁;                                        亭垂哲裔,万支鴻绪歌新曲;
梅开五福至,弥天瑞气逸华堂。                                       鹤水润芳矶,一脉真传奕大华。
昭穆相承,一脉云礽开百代;                                         九侯邸内,紫薇星耀兰庭秀;
箕裘克绍,九侯香火历千秋。                                         三鹤堂前,棠棣花荣玉阶深。
玉宇联辉,丹桂逸芬,白鹤奏回春之乐;                               鹤水潺湲,流不尽千秋祖德绵绵硕泽;
华堂叠秀,红梅兆吉,兰庭张及第之荣。                               雁墩岞崿,续长联百世宗功代代芳规。
九原隆魏阙,千秋时彦啸中土;                                        高天溥厚泽,明星闪烁九侯第;
三鹤舞兰庭,百代天骄萃大华。                                        圣业聚宏才,杰士荣辉三鹤堂。
   金溪滋圣嗣,华宗勃发千门秀;
   鹤水润芳枝,勋裔宏开一脉雄。
                            三径堂联
花荣三径耀千古;                                              盛名永烨,道承一脉贻三径;
泽沛万年映九华。                                              福水长流,泽沛千秋旺九州。
昭行穆效,真传一脉承龙种;                                    圣门聚俊才,辰星闪耀九侯第;
瓜绵椒衍,厚爵千秋袭祖荫。                                    尧天溥厚泽,哲士荣辉三径堂。
河中碧浪,河旁绿树,同迎河曲九侯哲裔;                        三径寓高风,九曲澄波铭祖泽;
桥下流涛,桥上行人,共伴桥边三径贤孙。                        七峰标胜景,千秋德业绍宗功。
堂开三径,祖源阳羡,先贤世泽隆清誉;                          堂开曲水畔,千秋硕德承三径;
位列九侯,根系乐安,古哲家声发圣聪。                          祖迹荆溪边,一脉真传绍九侯。
瓜蔓东洋桥堍,孙枝畅茂承先哲;                                三径遗华枝,五色祥云翻吉兆;
脉联阳羡渡头,子嗣兴隆启后贤。                                九侯遗惠泽,千秋望族启宏图。
七峰山,北岭崖,圣裔千秋承伟业;                              瑞气拥豪门,三径嘉风舒哲裔;
九曲浪,东流水,龙须一脉肇英才。                              春晖耀甲第,九侯膏泽渥华枝。
瑞气拥豪门,三径嘉风舒哲裔;                          鼓乐长喧,祖德长流,华胄遥遥延圣泽;
春晖耀甲第,九侯膏泽渥华枝。                          芝兰永秀,宗功永续,明珠烨烨炫琼枝
根蟠阳羡,花荣洪巷,枝开一脉千秋壮;                  九曲碧波澄,三径美名嘉,百丈琼枝沾雨露
业兴江东,风藻曲阿,泽系九侯万世荣。                  七峰奇景秀,千秋华裔旺,万年芳泽渥芝兰。
金屋耀春花,哲裔展宏图,一脉真传拥甲第;
良辰铺美景,豪门兴伟业,千秋望族植鸿基。
大华蒋氏宗祠三鹤堂赞
之一
枝蕃叶茂接天光,祖德宗功百世芳。
遗绪令名千古盛,先贤勋业万年长。
青山绿水伴花艳,明月清风入瓮香。
金马碧鸡前代事,溪流鹤迹萃华章。
之二
日丽苍原九陌寒,夕阳桥下百花妍。
千秋美誉宛然在,三径家声依旧传。
鹤迹无痕支脉著,宗祊有系祖源班。
推诚重谱振兴曲,再铸辉煌赋壮篇。

大华蒋氏原宗祠“三径堂”约初创建于清乾隆中期,只是由于财力不足,规模受限,堂屋狭窄。时至嘉庆十四年后,族中曾将原祠作了兴工修整。清嘉庆初年,中分(汝廉公下时志派)联合大四房(汝庠公下时惠派及北分汝庠公下时念派)两房合三分族众共同议定,照丁派款,堆公生息,经年积贮,几达千金,遂新建支祠六间,并仿先贤宗亲相聚图一乐之义,取名“一乐堂”,进三分之祖先春秋祭祀。此后,大华蒋氏经数百年的繁衍发展,早已支分派别,原先所建大宗祠日显拥挤不堪,由南北两分聚众磋商并议定,与毗邻的贺氏互换祠基,重建新祠15间,使祠容族况大为改观,并改堂号为“三鹤堂”,祠中楹联为:“九侯世泽,三径家声。”地处沪宁铁路北边的蒋园里村则建有一座“良平公祠”专门祭拜分支中113世族贤良平公。导墅留庄另建有规模为四进16间的“蒋氏宗祠”,地处东顶的挽角蒋家宗祠堂号为“积昌堂”。分前后三进,计房十二间。横塘北墓蒋氏宗祠为三进九间。而由97世祖承明开派的东洋桥蒋氏则建有三楹三进夹两院的“三径堂”于窦庄蒋家村。其它尚有珥陵新庄建有二进六间“蒋氏宗祠”,行宫胡巷蒋甲村和旧县蒋甲村分别建有三进九间的“蒋氏宗祠”,而旧县蒋甲村的祠堂号“格思堂”。受历史的风雨外加政治的波浪,作为古代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宗祠现已大都被毁,所能留存下来的仅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目前,仅有导墅镇大华东桥尚留两间(一进)和访仙镇刘蒋的蒋家村留有三间残缺破旧的祠堂,这些日的屋建筑,各以其倒墙颓壁的残状,不厌其烦地向怀旧的人们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和今天的凄楚。

挽角蒋家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前天井内的芍药
开发区永安挽角蒋家建有“蒋氏宗祠”一座,规模为3进九间,号“积昌堂”,祠堂南十米处,砌有上刻“蒋氏宗祠”四字的八字砖雕照墙,气概威武,颇显壮观。祠内的布局是第一进正中为双扇木质大门,门外左右各置直径约达一米的石鼓,门内则为三间庭房一溜横排,毫无阻隔,进深四挂,庭的东侧建有两间厨房,朝北另有屏门。穿庭而过,便为宽约4.5米的前道天井,内设走廊,中间以青石铺地,东西两侧各自建有一方形花坛,东坛植以芍药,西坛植有牡丹,花木葱茏,馨香时逸,生意盎然,两侧的院墙之上缀以雕刻精美的用方形雕砖砌成的照壁。祠宇的第二进中厅罗砖铺地,朝南为18扇落地格栅门,门外有走廊,从走廊沿石台阶而步过天井,是为进深8米的中厅,4根直径达30厘米之上的鎏金圆木柱笔直高挺,上面架着大柁梁,北面两棵圆柱间装有8扇屏门,门外即为宽约6米的后天井,青石铺地,中间为中厅至后厅的通道,两边各植一株梧桐树.沿甬道的台阶而上,即入后厅.朝南向为木质落地格栅门,门外辅以走廊,室内罗砖铺地,靠北两挂列有祖龛,里面则严格按照历代先祖的辈份排列神主.祖龛前有木雕小窗,窗棂上方雕有“双龙戏珠”“白鹤巡天”等图案。祖龛前置以两寸多厚的硬木板制成的供桌一张,上面陈列着各式专门用来祀祖的宗器,供桌两头摆着两张长方形香几,祖龛下面是70厘米高的通道。每年的正月初一,相距不远的大吴巷、华甸等邻近村落的蒋氏族人都敲锣打鼓地前来祭祖。春分、秋分当日,族内也举行隆重的祀祖活动。建国后,因地方上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积昌堂曾被挪作学校校舍多年,长期被教育系统占用,由此而得到了较为有效的管理与修缮。改革开放后,教学机制重新规划,学校搬迁另建,祠宇得到腾空,原先的建筑基本完好,院内的风貌尚且清晰可见,就连前天井内的芍药等植物也依然苍翠蓊郁,只不过祠堂的外墙在后来的修建中掺杂了现代的红砖,使之多少显露出些许历史的沧桑之感。
作为云阳大姓之一,蒋氏在丹阳全市分布很广,直接以“蒋”字冠名的如司徒蒋塔,全州蒋甲,麦溪蒋巷,珥陵蒋庄铺,横塘蒋家,里庄蒋家棚,导墅蒋白头,皇塘蒋干里,蒋墅蒋墅村,吕城蒋家桥、大蒋村,运河蒋司务,折柳蒋家仓,界牌蒋家埭,后巷蒋王曹,埤城蒋家村,大泊石羊蒋家,荆林蒋家湾、蒋家庄、蒋家村、南蒋家,前艾毛郭蒋家。窦庄蒋家村,云阳镇管蒋村,行宫则有胡巷蒋庄,九里蒋庄、蒋甲庄,旧县蒋甲村之分。单以蒋字命名的村庄就多达62个,其它如导墅大华、小华、后宅、东庄、干(官)基上,珥陵西里、新庄,折柳栅口,麦溪蒯庄,延陵北头门、杨土岸,折柳学庄,运河吕家庙、萧庄、焦沟、竹塔里、殷台及小留庄(其宗祠建于暗(案)沟村)等村庄更是难以计数。而多少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行宫境内的蒋氏。纵观其域内几个凡邻蒋姓村庄附近,必有胡姓村庄伴生,对这一现象,迄今为止,里人仍然无法分说清楚,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有这些蒋姓群居村落,组成了云阳百家姓园地中一支申声势浩大的队伍,内中建立宗祠的村庄亦大有所在。地傍九里季子庙的行宫蒋庄蒋氏和临近原新丰火车站的晓星蒋家村也也曾搆建祠堂于村中且其规模都不小于三进,三楹,各自单独开宗致祭,只不过时至今日,村民对姓氏文化较为淡漠,对家族历史不胜不甚了了,支派源流更无从说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云阳蒋氏人丁兴旺,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宗人便达18000多人。成为云阳境内族人过万的名副其实的大姓之一。
八•统宗辑谱辨源流
江南蒋氏开初的十几代为期思国 ,其家族繁衍史亦即国史,自然由宫廷史官所编制的国史得以保存而流传。后来,因随沛公刘邦征战有功,族中35世祖宗周,字希文,封摘秦侯,依据《世本》资料纂修成《大宗世谱》。始皇卅四(-213)年,秦王下令毁尽天下书时,赖其将《大宗世谱》及“周公圣像”装入漆匣,密藏于石窖之中,侥幸逃过此劫。后来,秦始皇诏求并欲供奉“周公圣像”时,命丞相李斯作赞。李斯以“请命于天,曾欲代王之死;报功于国,惟多礼士之勤”和“制周礼、万年叶庆;作武乐;四海同春。”为赞,始皇诵而大喜,遂命篆书以传世,名为“玉筋体”。由此方使肇姓之初的文献资料得以流传至今。
嗣后,由任唐监察御史的74世祖晁(字明甫),倡议以凌霞阁为坟刹(即家庙),后改为冲寂观,并于天宝十五(756)年建大宗碑(云阳侯裔孙冽撰文)、 亭乡侯碑(学士齐光乂撰文)列于山门左右,为族中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字记录。
严格讲来,华夏蒋氏谱牒乃是由35世族祖宗周(字希文)首辑于秦。49世政(字景化)二辑于回图。74世晁(字吉甫)三辑于唐。89世堂(字希鲁)四辑于宋。而其五辑亦即义兴 亭蒋氏宗谱的奉敇首修于宋崇宁癸未(1103)年,时在中华谱牒日臻大成的定型期,由堂公之侄,90世之奇公发起,经宋代大学士、谱牒学宗师苏东坡谨遵敕命,溯诸旧谱,参考史志、传记,止修本枝,删略旁系辑成四卷,雕刻龙边,终至大成。二修于元大德乙巳(1305)年,时由96世祖应新(字时贡,号闻山),宋绍定五(1232)年进士及第,累迁宝谟阁学士与芝瑞(字百祥,号庭玉),宋嘉熙三年进士,官至翰林侍读,致仕后,联合族兄弟五人通力合作辑成;三修于元末明初,由时任安徽休宁县教谕的99世祖谦藏谱于石窖中,后由其族侄,100世的立本(明洪武间乡贡)手录窖藏的残谱并予剞劂(雕板印制);四修于明万历癸酉(1573)年,由时任武昌知府的珊公及主祀大宗子励能聚族合议,订立宗盟,兴修祠宇,合辑宗谱,使族中气象为之一新。到后来, 亭蒋氏族盛丁繁,竟派衍出126个分支。 亭蒋氏大宗的另一版谱修辑于清康熙丙辰(1676)年。
宜兴茗岭“贻谷堂”蒋氏单独辑谱3次。初辑于清道光丙午(1846)年,二辑于光绪庚辰(1880)年,三辑于宣统己酉(1909)年。其宣统版宗谱共印制12册(连试版),分别以“绍前徽启后昆溯远宗联近派”为其编号。宜兴回图“永思堂”蒋氏末版宗谱辑于清宣统己酉(1909)。而宜兴湖岭“三径堂”蒋氏末版谱辑于民国元(1912)年。宜兴钮家桂芳村蒋氏末版宗谱辑于1998年。2007年,宜兴洴浰“德元堂”蒋氏则在民国卅四(1945)年版谱的基础上拾遗补缺,扩容续新,辑成了10卷本新谱100册。由97世新四公开派的宜兴侯墓支新谱则修辑于2009年。
云阳大华蒋氏同样热衷于宗谱修辑,族中的宗谱首辑于康熙丙辰(1676)年(入统于 亭蒋氏大宗之中),自行辑谱始于康熙甲午(1714)年(属二修),三修于乾隆壬午(1763)年,四修于嘉庆己巳(1809)年,这次辑谱工程始于嘉庆丙寅(1806)年,首先是改苏式为欧式谱体,由110世祖丹霞公专程赴常州武进朱墅、鸦鹊沟作同宗比对,将谱中内容进行拾遗补缺和改变谱式,共花一年多的功夫,重辑新谱工程始于嘉庆戊辰(1808)年冬,告成于翌年春日。五修于道光丁未(1847)年,六修于光绪甲申(1884)年,由族中一百十一世孙道羽担纲主修。此次修谱可谓难上加难,历经太平军与清兵近十年的争战之苦,江南大地焦土一片,生灵涂炭死人无算,据战后计点,全族共存90余丁,辑谱难度可想而知。七修于民国庚午(1930)年,由族中一百十三世孙朝淙担纲主修。全谱分16卷,装订12本,计印16册,所编字号及保管对象分别为:

源  远  流  长  支  分  派  合  克  光  先  烈  佑  启  后  贤
南                                            
三  族  南  南  中  大  南  北  官  北  杨  西  蒋  蒋  中  南
鹤  源              四          基      园  前  园  园
堂  远  分  分  分  房  分  分  上  分  支  支  里  里  分  分
    堂                                      里

八修于二〇一〇年,本版族谱经拾遗补缺,扩容校点的精心处理,已将原谱16卷外加新续1卷组成17卷,另又将大华蒋氏老版宗谱所缺的 亭大成宗谱中宝贵资料辑成副卷6卷,合成为23卷,装订成20册。
亭蒋氏名讳字冠及偏帮录
1伯        11饰        21敏        31鼎        41良        5兖        61佳        71朝        81防        91享
2本        12纪        22圣        32呈        42水        52王        62世        72孝        82宿        92天、祖
3仲        13德        23简        33祚        43卄        53衣        63大        73山        83古        93安
4英        14功        24祯        34迁        44言        54水        64绍        74目        84疑        94文
5季        15彝        25振        35宗        45助        55亻        65伟        75王        85人        95秉
6庆        16明        26运        36立        46晃        56金        66邦        76明        86幼        96乐
7叔        17师        27绍        37一        47横        57日        67有        77乂        87弘        97新、嘉
8承        18甄        28武        38允        48        58木        68中        78亻        88九        98润
9延        19蟾        29元        39亦        49        59秀        69传        79日        89尚        99言、贤
10殷        20静        30庚        40惠        50仁        60火        70承        80诚        90之        100立、和、中

云阳大华蒋氏行序录
世次        名        字        行        世次        名        字        行
91        珙        洪卿                99        恭        思敬        
92          诠祖        以敬                100        瑺        世        
93          荏        子文                101        茂        日荣        
94          椿        廷寿                102        曜        辰良        乾
95          惟兴        宗盛                103        汝        子        坤
96          汤铭        日新                104        时        惟        贤
97          幽泉        时钦        祥        105        懋        之        良
98          文        宗显        文                                
九•建庙合谱绘宏图
明万历八(1580)年三月,朝廷奉旨清查 亭侯后裔,发起建庙合谱之役,将迁移江南各郡县嫡支共58派统计入册。经5个月的调查,形成文书材料,呈报省宪院,复由户部下帖,发给入册蒋氏准予免除差派徭役的优惠执照。其中上册入谱的有:
宜兴县十七派
亭安乐山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五牧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回图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陵上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洴浰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蒋坫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钟溪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花店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城塘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团圩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臧林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西锄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横塘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柯城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张渚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鲸塘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莲溪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泰兴县一派
泰兴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武进县十派
郡城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前余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堰下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东安蒋巷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黄巷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运村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兰陵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桐庄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戚墅堰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横渎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无锡县六派
湖塘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施村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黄土塘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湖埭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花蔡村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莲干村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溧阳县十五派
双牌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徐角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观巷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霞山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山前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宫观前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南渡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新昌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蒋店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茆场山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龙潭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金山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铁山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蒋塔村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上沛埠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金坛县九派
庙下围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李墟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杨庄        派        印付宗谱        二部        计14册
洪村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新定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郭塔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湖溪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文津桥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唐陵        派        印付宗谱        一部        计7册

应该说, 亭侯后人这场“建庙合谱”联合行动,其气魄之大,动作之巨,范围之广,在华夏姓氏沿革与发展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然而,这次行动虽然动用了官府的力量,采用了行政的手段,也仅有58派参与,显然这只是 亭蒋氏的一小部分而已,尚有更多的 亭侯后裔支派置身局外,未能加入这一行列,这无疑乃是此番举族盛典的一大明显的不足之处。
十•丹阳蒋氏溯源流
千百年来,伯龄的后人热衷于开宗立派,争先恐后地另辟新支,宗人的足迹遍布于吴山越水之间,身影充斥于楚天汉云之中,其流域之广,规模之大,人丁之旺,气势之壮都是空前的。蒋氏族中支系庞大,头绪芜杂,谁也摸不清族中究竟有多少支派?其宗祠建设,谱牒修辑等详情更是无法交代清楚。笔者只能将原籍丹阳蒋氏的大体情况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丹阳蒋氏的主流源自 亭,属 亭勋裔之后,从时间上分也有先后。前者从63世就有一支徙居云阳,卜吉于鹤溪河边的蒋墅,开派之祖名大成,字汝功,生于晋太元丁亥(387)年,卒于宋元嘉乙丑(449)年,任宋指挥使加领南徐(今镇江市)、南兖州诸军事,殁后葬于云阳东南七十里蒋墅的库秀墓。其后裔中有64世的绍英,字嘉贤,袭职都指挥使,生于宋永初壬戌(422)年,卒于宋升明戊午(478)年;65世伟绩,字用筹,晋都指挥使,生于宋大明戊戌(458)年,卒于梁普通乙巳(525)年;66世邦雄,字任威,兼领六州都督,生于齐永明己巳(489)年,卒于梁绍泰乙亥(555)年;67世有政,字明辅,陈散骑常侍,生于梁天监甲午(514)年;68世胤中,字祥世,陈晋陵太守,升司徒,生于梁乙卯(535年),卒于隋辛酉(601)年;69世师传,字学正,生于梁壬申(552)年,卒于唐武德甲申(624)年;70世承黼,字友袞,生于陈戊子(568)年,卒于唐贞观己酉(649)年,隋为小府卿,善真、草、隶、篆诸体,文帝在批奏文时曾赞曰:“笔势飘奇,如鸟欲飞。”正因有此蒋氏的落户加盟,建成了蒋氏别墅,云阳古邑始产生了“蒋墅”这一地名。
亭蒋氏第二批入住丹阳是86世的幼晟,字少黎,于宋端拱元(988)年为追随先贤足迹,定居蒋墅;其同辈兄弟幼虬,字少苍,定居延陵,时间都在北宋前期。继而,87世宏基定居延陵,宏学移居丹阳县城,宏毅先赘丹阳邵氏,后徙居新庄。嗣后,由生于宋崇宁癸未(1103)年,卒于绍兴甲子(1144)年的92世诠祖(字以敬)始迁云阳,定居导墅,发展成丹阳蒋氏的大宗。
诠祖之父名珙,字洪卿,号景幽,偕胞兄上京赴试,兄长璨进士及第,历任转运副使,直宝谟阁,计度,左中奉大夫。而珙却落第,返乡途中遇一道人云:“人生四大假合,天地是遽庐,光阴是客过,妻子是玉锁金架,名利是浮云聚散。惟有修真学道,可得长生”。蒋珙闻听此言,大悟人生,遂撇下所娶云阳柏霜操之女及年方三岁的幼儿诠祖,从游而去。后人在 亭圣母庙见到珙公所题留七律一首云:“乘闲特地访招提,踏破青青草一蹊。涧水流香花乱落,溪藤拾翠鸟閒啼。竹间瀹茗烧新笋,壁上挥尘洒旧题。老衲盘桓清话久,归来不觉夕阳西。”茗岭《蒋氏宗谱》收录珙公的另一首七律为《城隍示梦》,诗云:“荟蔚高山草木肥,家居相近可相依。天霁九霄青朗朗,云开五色彩菲菲。微高累土扳援上,稍迳横冈迤逦归。疏竹一丛颇可爱,垂杨淡日荡朝晖。”从这首诗句的措辞及意境上看,珙公似乎已从功名利禄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并由此而产生了崇尚自然,迷恋山林的出尘之念。诠祖从3岁起随母依附外祖家度日,成人后,长须伟貌,力能举鼎,志在抚民。宋宣和年间,正逢乱世,朝廷召为骁骑将军,力拒金寇,却遭奸相秦桧所忌,罢职而归,退居云阳东南六十里的大华村奉母终养,遂开 亭蒋氏大华支。并娶江绿波之女,生子茬。嗣后,陆续又有之范的玄孙(94世)的諲徙居曲阿;之仪的六世孙实徙居桐林;之勉的七世孙(96)世嗣與徙居珥陵西里,生祖仁、祖伯、祖仲三子,仲子祖伯再徙金沙(坛)新亭,三子祖仲迁金沙郭塔;之奇的七世孙96世握字靖欲,号南椒,生于元大德元(1297)年,娶马氏,生承明、申明二子,徙珥陵新庄;其长子(97世)承明先徙丹阳,再迁丹阳东洋桥,落户于窦庄蒋家村,其族人分布在前艾小蒋村、陵口刘安村、陆家村、荆林、运河殷台、窦庄洪家村一带,族中分支略有东园分、章字分、五公分等;97世中,良材徙牌楼上;明四徙丹阳东社;旵徙丹阳江巷;琯和钲同迁丹阳东庄。99世文暹徙访仙齐安里,文遵迁丹阳城;105世质徙大泊石羊蒋家,性开于明洪武庚戌(1370)年徙挽角蒋家(前艾);之义的七世孙(96)世汝迁(字秩之);赘金坛东南五里的杨庄,生制可、徯可、胤可三子。仲子徯可徙松卜蒯庄;三子胤可徙折柳栅口;长子制可的次子(98)世天與徙离丹阳50里的王庄村;101世明三徙吕城东社村。
千万不要轻看白鹤溪水潺湲流过的导墅大华这块小小的弹丸之地,此地本乃名隆三吴,誉崇一方的的江南宝地,与 亭蒋氏朝夕相处、联袂开发大华的尚有另一支丹阳望族——诸葛氏,这两姓宗人在大华这方钟灵毓秀的沃土之上不停地耕耘化育,创造出大华璀璨似锦的独特文化,其中,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白鹤溪畔的“归休亭、九鹤堂、小蓬莱阁、玉音楼、己卯桥、夕阳桥”以及“鹤水春帆、雁墩秋牧、月潭垂钓、太白酒帘、蓬阁观书、归真仙梵、紫桂霏霞、浮邱晴雪”八景之胜,更钩勒出大华仙境的妩媚与动人之处。
自诠祖开派大华起,后人大都秉承耕读处世、勤俭持家的原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族人在世守家业的同时,又有部分子弟再提行装移居他方。其间有99世高,字以卯,徙疁桥;102世隆徙导墅后宅,娶黄氏,生子汝供,列103世,汝字辈兄弟共有21人,遂将族人析为15支,其中的汝仁字子德,迁河北蒋园里,娶王氏,生子时贤,卒葬杨园村东新坟。汝智字子达,迁河北杨园里,娶董氏,生子时良,卒葬河北杨园新坟。汝奇字子正,次子时恕迁金沙小黄塘,娶荆氏,生子懋魁;汝庠子子学,娶郭氏,三子时宾,字惟容,徙殷观(武进奔牛西),娶徐氏,生子懋良。汝供次子时槐,迁东庄,娶李氏,生三子;懋思、仲子懋溪字良成,迁蔡巷,娶孙氏,生应义、应礼、应智孙三;三子懋富字良道,娶许氏,迁沙田,生应得、应能二孙;三子时宣,字双州,迁居吕城,娶钟氏,生懋芝,卒葬观后西脚坂西茔;汝彦配钱氏,次子时宗,号乐耕,徙下陶,娶李氏,生懋信、懋诰、懋训、懋议;汝辛,娶孙氏,生时思、时忍二子,徙居刘太桥,卒葬白鹤山新坟;汝淦长子时成,字惟道,娶倪氏,迁九房庄,生子懋肃,字敬之,徙焦村,娶刘氏,生应恂、应忱二孙;次子时裕,字惟汝,迁陆家村,娶李氏,生懋哲,字全之,娶李氏,徙萧庄六家村,生子应悦,卒葬朱墅东侧新茔;三子时和,字惟顺,娶柳氏,继娶钱氏,生懋苔、懋茂二孙。懋苔字雅之,娶路氏,生子应恰,懋茂字肃之,娶蔡氏,生应怡、应愉二孙,两房三子同迁俞墅,卒葬宣家桥新茔;105世中;杨园支时良次子懋元徙居城中,汝浩之孙懋春字道之,迁焦沟,娶滕氏,生应仁、应衷、应性三子,卒葬脚板头坟;汝淙之孙懋祯,一名懋普,娶严氏,迁竹塔里,生应瑞二子,卒葬焦村。汝供长孙懋品娶吴氏,生应桢、应翔;次子懋器,娶贺氏,生应成、应富。两房四子同迁蔡家庄;汝幸的三孙懋方迁高头;四孙懋龙迁下塘;杨园支108世天诗生于康熙癸酉(1693)年,娶邓氏,迁武进夏溪;蒋园支天辅生于清康熙己酉(1669)年,卒于雍正甲寅(1734)年,娶徐氏,生一子大相、二女,迁大 。汝奇的十世孙(112)世德熊,字积昌,娶方氏,生于道光癸卯(1843)年,生子猷清,迁安徽宁国县北乡后田圩。后来,其族侄良玉,字定宝,生子慈贞,生于光绪壬午(1882)年,亦迁居宁国北乡后田圩。此外,大泊前進蔣家村蒋氏同样源起宜兴,裔出三径堂蒋氏支下。
  大华蒋氏行序录(续)
                南分        中分        北分        大四房        西前支        蒋园里        杨园里        九房庄        六家村        俞墅支        焦沟支        竹塔支        官基支        下陶支
106世        行
字        方
卿        方
卿        方
甫        方
        方
甫        
道        
  我        方
  荣        方
        方
甫        方
        方
  之        方
  邦        方

107世                行
字        正
御        正
        正
    文        正
        正
    文        仲
        仲
    文        正
        正
中        正
    文        正
        仲
        正
    之        正

108世        行
字        元
子        元
        元
子        元
        元
    侯        元
        元
    汉        元
        元
子        元
        元
        元
子        元
        元

109世        行
字        享•谨
君        享•谨
        享•谨
        享•谨
        享
君        享
        享•谨
  茂        享•谨
        享
君        享
君        享
茂                享•谨
        享
110世        行
字        利•信
        利•信
        利•信
        利•信
    瑞        利
        利
    圣        利•信
    圣        利•信
        利•信
        利
        利
                利•信
        
111世        行
字        贞•谦
        贞•谦
        贞•谦
        贞•谦
        贞•谦
        贞•谦
        贞•谦
        贞
    荣        贞•谦
                                贞•谦
        
112世        行
字        和
        和
        和
        和
        和
        和
    书        和
        和
                                        和
        
113世        行
字        易
        易
        易
        易
        易
        易
        易
    锡        易
                                        易
        
114世        行
字        慈
        慈
        慈
        
        慈
        慈
    继        慈
                                                慈
        
115世        行
字        恭
        恭
        恭
        恭
                恭
        恭
                                                恭
    邦        
116世        行
字        孝
        孝
        孝
        孝
                                                                        孝
    文        
117世        行
字        
        
        友
        友
        
        
        
        
        
        
        
        
        友
    火        

118世                                忠        忠                                                                        忠        
119世                                恕                                                                                恕        

十一•探幽索赜新区蒋
到目前为止,开发区蒋姓宗人共有1518名,域内单以蒋字命名的村庄多达十二个,分别为原属前艾的挽角蒋家,又称永安蒋家,(这支蒋姓由宜兴 亭蒋氏105世孙质所开),以及毛郭蒋家;原大泊治下的新丰晓星蒋家,又称弯头蒋家;偃(埝)庙蒋家,又称石羊蒋家或弯头蒋家;前进蒋家,又称前隍蒋家;史巷境内的石羊蒋家,双庙境内的管蒋村,贺巷境内的蒋家、南蒋家村;其余则有原荆林治下的蒋家庄(属三城)、蒋家(属车站)、蒋家湾(属东顶)、蒋家村(属丁家)等村。
据前隍蔣家村蒋生华先生回忆,其祖父担任族长,听说先祖是从安徽迁入,族源依然出于宜兴,但究竟出於雲陽維岱侯蔣默旗下抑或 亭鄉侯蔣澄裔下,則是誰也無法論定了。他們家中原有的一套《蒋氏宗谱》(约有十多本),只是看不懂而对族中的来龙去脉不甚了了。可惜的是这套举族宝典没能保存下来,却成了村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标志,化作了族人“破旧立新”的义举,留下来的只有长长的叹息和永久的遗憾。
前隍村過去也建有蒋氏宗祠,前后二排,共六间。门垛石鼓等祭祀设施一应俱全。后因惨遭回禄(火灾)之害,只留下三间,只是祠堂后来被人占用,改建成村民住宅,至今宗祠院内那口水井依然长年蓄水如初,清澈鉴人,石质井栏圈倍现沧桑之像,而井壁上所甃砖块上布满了碧青的苔藓,缝隙间甚至长满了绿草。离“三径堂”不远处的吕氏宗祠亦已改建为村民住房。当时,该村蒋氏宗祠“三径堂”匾额及村中“吕氏宗祠”匾额均为文坛巨魁吉梦熊亲手题写。特别需要重点交代的是该村地处丹阳知名的古迹神头山下,当地在战马嘶鸣的清代后期,神头山作为太平军重要的屯兵之处,曾留下许多古物,墓葬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清代中期,村中与丹阳城中有名的官宦世家吉梦熊府上过从甚密,吉氏有多穴墓葬埋迹于该村的锣塘岗,且流传着吉梦熊母亲梦中怀孕,喜得梦熊贵子,日后平步青云,以致百世流芳的佳话。还流传着吉母冰清玉洁,喜获皇封,朝廷赐敕所立贞洁牌坊建于前隍蒋家村的故事,而今,年方68岁的生华先生曾亲眼见过石质牌坊,其建造规格还至为气派。话虽可以如此传说,但从现有的资料而言,窀穸中的墓主究竟是谁,其下葬的年代却尚难论定。
此外,该村还流传着一种说法:由于吉氏为豪门大户,星宿高,福气大,廕泽硬朗的缘故,但凡吉氏在该村葬一穴坟,蒋家村必定失一次火的说法。但是,碍于两姓系世交莫逆,关系甚笃,也只能隱忍承受而已。这种现象曾延续了好多代,后来,因村中一严姓孤寡老汉收养了一名聪慧异常的外姓义子,此位义子星宿甚高,入仕朝廷后青雲直上,位尊权重,地位及官阶不在吉梦熊之下。杨老汉为使村民远离火灾之患,遂挺着孤苦而老迈之軀亲自出马,蹒跚赴京,希望义子出面,通过官场交涉,採用改变村庄风水走势的方式,将村中原来朝西的龙头转向朝东,镇慑秽气,扭转乾坤,使全村摆脱回禄之苦。这位身居要职的朝中大员,面对此事,表面上不置可否,只是将义父留住府邸,每天尽是美酒佳餚款待不叠,压根儿不提风水改造一事,暗地里却不动神色地进行运作,极其隐秘而又巧妙地在村中龙脉之处另掘一沟,陡转运势,使原来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光阴荏苒,当义父在他府上连续住了几个月后,始终不见义子有所行动,不免心生怨怼,言语失控,且耐着性子赖住府上不肯回丹。有一回,义子因皇命在身需伴圣上出京巡视,数月后方能返京,只得好生劝说义父离京返丹,但始终不见效。最后只得雇用几个身强力壮的伙计将老人家套上锁链,架上班船,押送回乡。舟抵丹阳后,伙计们方将枷锁打开,任其自由行动,并嘱其将锁链带回家中,好生保护。老汉一闻此言,怒从心头起,无名怨火自不打一处来,随手即将锁链朝大运河下轻轻一扔,当锁链触水之时,蓦地只听得訇然一声,更见金光一道冲天而起,直插云霄,老汉始而发愣,继而如梦方醒,赶紧央求泊于附近的船家入水打捞,却是白忙乎一场,再也无从捞取,原来这付锁链乃乌金打造的宝物。显然,当地村民与吉氏私交甚笃,对云阳吉氏发迹脉络了如指掌,由此而形成了诸多版本的传说,有的竟糁杂以神话的色彩,交腾于众口,流传于民间,闪烁于辞翰,回旋与当地。只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构成的庞杂,生活习性的变易,以及文化形式的多样化,这些赖口头相传的文学才逐渐失去原有的市场,终至淡出人前。
丹阳吉氏家教甚严,吉梦熊幼年时被其娘舅带到埤城田鸡头【奠基头】(位于今埤城经山东北向)村随塾就读,长年累月勤读不辍,毫不松懈。直到除夕当天太阳下山后,小梦熊强烈要求回家祭祖,并向长辈拜年,才获允诺,但这奠基头村位于丹阳北乡,址措丘陵地带,并无河道,与丹阳唯有陆路可通。随即放三郎船送其回家参与祭祖活动。可见这种船乃是旱船,系由俩伕背縴,另一人在船上操駝兼撐篙。吉夢熊到得家中已經很晚,翌日大年初一給长辈们拜过年后,便又启程下乡,继续捧读四书五经,也正因凭藉这股锲而不舍的勤学苦读精神,渭涯先生才能知识渊博,学问深湛,为出仕朝廷扎下了根基,以致取得會試探花,殿試二甲第二(亦即第五名)的佳績。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人来到蒋家村古墓前开挖,挖到三米深处仍未见底,但墓场并排所列六口棺槨似乎提醒后人——当地埋有六位吉氏祖先。当时所开挖土坑至今尚清晰可辨,只不过出土的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约高800毫米,款400毫米,厚80毫米,上刻“吉公之灵”四字,这位吉公究指何人则不得而知然据乾隆版《丹阳县志•陵墓》章所录“京山知县吉梁墓在北门外罗湾”,与下文所述罗塘岗不无相合之处,照此段文字分析、推断,诚可谓“古墓攸在,一个‘罗’字释前因,盖非无由;花絮可联,两重表里析玄机,良堪解惑。”据此而论,权且将这座古墓认定为吉梁及其家人之墓似乎有点道理。另一块石碑长约一米,宽约400毫米不到,厚约80毫米,碑上刻有不少文字,但其内容已消失在岁月的鸿沟中,再也无从获知。据说这两块石碑当即就被大泊派出所以“保护文物”的名义拖走,最后置于何处,下文便无从获悉。
据先人传说,这罗塘岗底下埋有金锣鼓,距岗不远处又有一个土墩,名曰三男墩,此墩适与大泊毛家岗的三女墩遥遥相对,各成一景,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史料价值则又自另当别论。蒋家村现有住户200多家,原本以严、吕、蒋、朱四姓为主,眼下严姓、吕姓各占80户,蒋姓仅40多户,朱姓已不见踪影。显然蒋家村先有蒋姓入住,定下村名,后有外姓迁入,在长期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外姓喧宾夺主,反而成为大姓,形成了中国姓氏繁衍发展上后来居上的格局与态势,并由此而成为伴随着中华姓氏产生、演化史上反复出现,却又令人难以理解的这一特殊现象。
而据大泊偃庙蒋家村(又称石羊蒋家)从丹阳钢铁厂退休的蒋金夫等先生介绍,族中宗人枝分为大蒋、巷里、小蒋三处,但祭祖合敬一祠,显然这是族源一祖,派分三支产生的结果。本支蒋氏亦为伯龄公之后,祖先源起河南,族源来自宜兴,“三径世泽,九侯家声”更是将其出处交代得一清二楚,毫无悬念,村中所盖蒋氏宗祠共列二进,每进横排三间。地近新丰车站的大泊晓星(弯头)蒋家村现有蒋姓户,村中原来亦建有蒋氏宗祠,分前后三楹,每进五间,至于本支蒋氏源自何处、始迁之祖何人、宗人繁衍代系以及族中支派划分都已无从稽核,更难查证。由此观之,这些历史的陈迹早已随着历史的烟尘云消雾散而不复存在,只能沉淀为村上的老人们梦中的图景,史家们文牍上的条目而已。
需予说明的是上列诌言,只不过敝人对 亭蒋氏支脉传承及源流轨迹的粗知拙见而已。从学说的角度上看,不无肤浅、夹生之憾。可以肯定的是除此以外, 亭蒋氏其他脉系的支流派分千差万别,阵容更加庞大,辑谱搆祠数不胜数,内涵极其丰富博大。而其族人在遥遥千载的风云变幻之中,在泱泱九洲的广阔舞台之上,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谱写出光辉的篇章,哲人杰士层出不穷,星光闪耀辉映华夏。只不过囿于资料奇缺,信息闭塞,持管窥斑豹一孔之见而坐井观天的笔者实在难以将其如月之明的辉煌业绩和盘托出。更无法将其如日之耀的炫丽丰采罗列殆尽,以飨读者。只能就此草草收场,尚乞蒋氏后人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谅解、斧正并不吝赐教。
十二•名流闪烁灼天骄
严格说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云阳蒋氏队伍不可谓不庞大,宗人总数大大超过了滕村姜氏、珥塘荆氏,云阳洪氏、邵氏、贺氏、诸葛氏等其他姓氏,在全市姓氏中所占位次相对靠前,但族中声名鹊起望闻遐迩的哲士名流却不太显赫,无论从政坛、学界、艺林等方面都大不如前。这不能不成为使人纳闷和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阳羡蒋氏落籍云阳,单就时间上看,若从最先徙入鹤溪河边(今蒋墅)的63世大成算起,至今已历一千五百多年。即使只从大华蒋氏始祖诠祖起,亦已八佰多番春秋,开派弥久,衍支别派分须颇多。在如此长久的历史长河中,云阳蒋氏彪炳闾里笑傲一方的人杰不多,显耀于世流芳青史的鬼雄为数甚少。宗人们们虽都奉行耕读处世之道,但却一改乃祖遗风,为人处世极为低调,大大失去了先祖的光彩,科举场上罕闻声息,仕宦群里难覓踪影。即使将明、清两朝的《丹阳县志》兜底翻遍,也只发现仅有一位名叫蒋猷的蒋姓宗人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的时间还在宋•元丰八(1085)年,明显不是大华诠祖的传人。虽说族中迈入天子脚下精读售志的太学生大有人在,但所获功名仅有乡举、乡贡之类,起点并不太高,造成了宗人仕途不大顺畅的局面。与其十分荣燿且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光彩的先辈相比,真是大相径庭,难摩项背,更不可同日而语。
附丹阳蒋氏所获功名简表
仕   进   类
名  讳   字    号   朝代 年号                 功名级别 任     职       《曲阿诗综》录诗
蒋  猷              宋   元丰 乙丑(1085)年  进   士
蒋文遵,            宋   端平                 乡   贡
蒋  铸   子猷       明   洪武 癸酉(1393)年  举   人  海宁、会稽教谕         一首
蒋思恭              明   洪武                 乡   贡
蒋原节              明   洪武                 乡   贡
蒋原礼              明   洪武                 乡   贡
蒋  敏              明   永乐                 乡   贡   惠安知县
蒋永和              明   正统                 乡   贡   江西训导
蒋  霁              明   正统 戊午(1438)科  乡   举   禹昌教谕
蒋必显              明   正统                 乡   贡   滦州府同知
蒋  琛              明   正统                 乡   贡
蒋  勤              明   正统                 乡   贡   陇州府通判
蒋永和              明   正统                 乡   贡
蒋  玹              明   景泰                 乡   贡
蒋  能              明   景泰                 乡   贡   忻城县知县
蒋  第              明   正德                 乡   贡
蒋继芳              明   嘉靖                 乡   贡   京县教谕
蒋尧卿              明   万历                 岁   贡   献县教谕                                       
蒋从教  文觉,      明   万历间               乡   贡   通州教谕               一首
蒋家驹  千里,康熙庚午(1690)年举人,授怀集令,厘奸剔弊,弭盗安民,未几,卒于任。生平耿介自持,好学不倦,著有《四书讲义》《五经讲义》《三礼注疏考证》等。《曲阿诗综》录其诗二首。
蒋  莟              清  康熙  癸未(1703)科  岁   贡
蒋秉政              清  乾隆  辛未(1751)科  恩   贡
蒋  普  斗文,      清  乾隆  壬子(1792)科副贡,嘉庆癸酉钦赐举人铨选潜山县教谕,《曲阿诗综》录其诗二首
蒋  圻,            清   道光  乙酉(1825)科副贡,著有《非圆集》。
蒋庆蘅,湘卿,      清   道光  辛卯(1831)科恩科举人,铨选宝山县教谕;
将彭龄              清   同治  甲子(1864)科   举   人
蒋  鸿              清   道光  己酉(1849)科   钦赐副贡
武   功   类  
蒋名显,繁昌都督府挂印总兵。
蒋宏纯,康熙时,以军功任骠骑将军,广东平番副总兵。
艺   文   类
蒋  清,字容庵,崇祯时诸生,清兵入城后,高卧不起,工书善画,精于诗文,写兰竹文石,深得其妙,著有《容庵诗文集》,《曲阿诗综》录其诗六首。
蒋元汴 著有《自怡轩诗存》,《曲阿诗综》录其诗五首。
蒋  潜 著有《彭柱山房诗草》。
蒋  惺 字静存,号野园,著有《野宜园诗集》《曲阿诗综》录其诗七首
蒋春潮,字葵卿。工诗文,《曲阿诗综》录其诗四首。
蒋  璋,字铁琴,善于画技,当时称为蒋派。
蒋理正  字紫真  以医名于当世,后定居吕城  《曲阿诗综》录其诗三首。
蒋我占,性聪慧,以写真为业。为人画像,意与神合,呼之欲出。一时名动公卿,不惜千金以致之,我占全部用来赒济诸弟及贫困的族人。
蒋守成,字继之,号晓山,画法赵千里、吴中圭,与吴中四才子中的文征明父子友善,可惜传世作品甚少。大学士杨一清非常器重他,欲荐以为官,坚辞不就。
医   卫   类
蒋宗海,世代业医维生。年幼时聘而未娶,有算命先生从卦象卜出他28岁当死,宗海遂不娶。遇有劝说者,宗海答道:“过期不死,再娶不迟”。到28岁时果然大病临身,险些丧命。有一天,与宗海私交甚厚的本邑儒学教谕高琏,梦中忽接“赦蒋宗海”的赦书,觉醒后惊愕异常。天亮后,派人探明究竟,宗海果然于当夜大汗淋漓一场,过后即病体复苏。复元后的蒋宗海被任本邑医官,68岁时卒。人们都认为其存心忠厚,故能获上天之报。  
蒋  晓,字东明,世业医,偶有黄冠卖卜(算命)于市者,自称味元子,晓从其游,得其《保幼》一编,治疾奇验。有一王姓生子周岁,忽不乳食,肌肉尽削,医疑为疳。蒋晓独诊为“相思症”,引得众人嗤笑不止。晓命取儿平时玩弄之物,悉陈于前,其中有小木鱼,此儿一见便喜笑不已,疾病遂癒。
蒋思正,医术精妙,用药如神。
蒋  旻  承父官,任本县医学训科,后升御医。 江苏丹阳
近现代人物
在近现代人物中,丹阳蒋氏以救国安民为己任的黄埔学子则有吕城的蒋紫来、蒋庚宝、蒋坚,蒋伙儒。                                                                                                                                                                                                                                                                                                                                                                                                                                                                                                                  
蒋铮,男, 原名蒋铁生,民国5年6月生。丹阳市吕城镇后井园村人,中共党员,民国24年10月毕业于上海职业学校,就业于江苏省导海入淮工程处排水股。民国26年4月任常州民丰纱厂工程股股员。同年10月考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翌年9月毕业后,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室巡视员。民国29年10月赴延安,先后就读于陕北公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参加了军民大生产运动和党内整风运动。民国33年分配到抗大七分校工作。民国37年任西北军政大学政治教员、中队长。1949年12月(建国后)随校迁至四川成都新津,继而赶赴川北中江县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后又任重庆西南军区干部部秘书、副科长,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从事成都军区干部组统工作,期间获解放勋章一枚。1965年,以正团级、中校军衔转业,任成都市文化宫中学校长,1987年7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干部待遇。
蒋月娥,女,民国31年12月生。丹阳市吕城镇人,中共党员。蒋月娥从事英语教学40年,全程参加了江苏省每年高中预考、会考英语命题工作和1998年以前的高考阅卷工作,2003至2005年参加南通市中考英语试卷审题工作。参与了2000年以来江苏省初、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材料的编写和测试命题工作。几十年来,发表论文多篇,其中的长篇论文《兴趣•方法•习惯——英语教改的三大着力点》被收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外语分册》。主编了《中学生十万个怎么办》丛书的外语分册和其他有关英语教学方面书籍近三十种。先后兼任过海安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海安中学附属学校督导、海安市人大常委、南通市妇联执委等职。获江苏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南通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委员。1960年7月至1990年2月任海安中学英语教师,1990年2月至2013年12月历任南通市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南通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及荣誉。

蒋冠英(1890~1943年),又名蒋勋,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晓星行政村新丰蒋家村人。1907年毕业于丹阳初级师范学堂,后任私塾、小学教师。受其父蒋杰生影响,青年时代就有了爱国民主思想,深得辛亥革命先驱冷遹先生赏识。
抗战爆发后,蒋先后将其3个子女及一媳一婿全部送往抗日前线,并与妻子率一对儿女赴丹徒黄墟进行抗日宣传。民国27年(1938年)1月在黄墟组建了抗日自卫团,同年2月率部加入管文蔚领导的丹阳县抗日自卫总团,任黄墟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积极为抗日武装征集军粮、军衣、武器弹药和药品等。后又为支援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一支队北渡长江、发展苏北根据地做了很多工作。民国29年初奉调至访仙桥新四军江南留守处工作。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使敌伪势力屡受损失,因而对其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民国32年冬,抗日游击队误中日、伪所使离间计,将正在家养病的蒋冠英当作汉奸处死。
建国后,蒋冠英子女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述,要求撤销其汉奸罪名。1988年8月,在江苏省原副省长管文蔚和韦永义的共同关心下,中共丹阳市委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的意见,对其重新进行甄别,纠正了原来失实的定性,恢复了他的烈士名誉,从而使这一历史冤案得到了彻底的反正和公正的解决。
蒋志豪,1931年生,开发区史巷社区偃庙大叶家村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捕鱼专业。198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任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技情报室主任兼舟山市翻译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舟山市科技情报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曾任浙江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91年退休。
    蒋志豪长期从事工业捕鱼技术研究、科技情报咨询、中外文资料搜索、翻译及科技刊物编辑等工作。担任过《东海区渔船绞网机类型系列及技术要求》《木质渔船三防漆试验研究》及《灯光诱捕鳗鱼试验研究》等6项科研项目主持人或负责人。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农业部技术进步三等奖及浙江省水产厅科技荣誉奖。撰写试验报告和调研报告、学术论文30余篇,翻译和编译水产科技文献著作40余篇(册)计20万字。其译著《对虾养殖诸问题》获浙江省水产学会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论文《浙江省渔业科技现状与先进水平差距》获舟山市社科联优秀论文三等奖。其个人简历和业绩先后被收录入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专家名录》和《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以及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著作。
蒋建乔  访仙独山村人      (1917.2~1988.3)江苏丹阳市访仙桥镇独山前村人。民国27年(1938)参加革命,1941年任武进六区区委书记,民国34年(1945)担任中共武进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同年11月,任新四军武进县留守处主任。1951.11—1954.4 任武进县委书记。后任至吉林市副市长

  蒋家尚,男   1962年12月出生,   中共党员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1990年在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3月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7月晋升为教授。历任江苏科技大学数理系主任,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院长。中国数学会会员,江苏省数学会理事,镇江市数学会副理事长等。
  长期从事模糊数学,矩阵理论方面研究及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矩阵理论、近世代数方面教学工作,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课题二项,参与完成三项。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而其主撰或与其他学者合撰的《一类离散陀螺系统特征值反问题》《一种运用不完全模态试验数据的无溢出模型修正方法》《基于复模态实验数据的粘性阻尼矩阵的修正》《结构动力模型修正中的一类矩阵反问题》《基于复模态实验数据的陀螺矩阵的修正》《基于不完全模态测量数据的粘性阻尼矩阵的修正》等学术论文均取得了相应的社会效应。
蒋筱梅 女   1935年5月 吕城镇井园大蒋村人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编辑,主编过《地层古生物》专业杂志,翻译出版了《中国的海洋科学》(英文)《关于国际地层标准的正式决议》《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集群灭绝的型式及因果现象的一些含义》等一百多篇文章。
蒋月娥
蒋月娥 女,江苏省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春雨教育研究所《高考金四导》丛书编委。她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近4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多年参加江苏省高中预考、会考命题工作和高考阅卷工作。自1993年起,参加江苏省初中英语实验课本的审查和实验工作;近几年参加江苏省初、高中英语口语材料的编写和口语等级测试的命题。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长篇论文《兴趣•方法•习惯——英语教改的三大着力点》被收入《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外语分册,现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实验中心委员。         


蒋杏华 又名蒋新华  开发区晓星蒋家村人,农科博士,先后与他人合作在《上海农业科技》杂志上发表过《密度、氮肥、钾肥与油菜产量关系的研究》(2001•4)《夏熟作物杂草发生及治理技术》(2004•1)《快捕净防除冬季油菜田禾本科杂草应用技术研究》(2005•4)等多篇论文
蒋成英,男,荆林(今开发区)小吴巷村人。1927年10月生。航空航天部613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苏联儒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航空无线电雷达专业,回国后任空军第一研究所无线电雷达处副处长。1961年被国防部任命为六院第一研究所副总设计师。1974年2月任航空火控(六一三)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任新型飞机副总设计师兼武器火控系统总设计师。后任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飞机新产品课题的研究和新型号研制,主管过飞机雷达的改装,在机上火控系统及其改进型产品的研制方面,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多种成果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编了《航空火控电子专业史》和《歼八战机瞄准具研制史》,先后发表科技论文十多篇。
蒋佩润,男,丹阳市云阳镇1933年6月生。北京医学院医疗小儿科专业毕业。先后施诊于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牡丹江铁路中心医院,后为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在儿科医疗与教学实践中,首先开展膀胱排尿性造影技术,成功地诊断出膀胱输尿管返产并返流性肾病患儿;运用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病,在抢救多例中毒性肠炎、脑炎、脓胸、肠脓疡、肝脓疡、小儿白血病等疑难杂症、重症中多获显效。兼理
医学遗传学工作在主持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研究中,组建了染色体实验室。在各种专业杂志、刊物上及科学年会上发表的论文、译文有《100例伤寒症的临床分析》《染色体病五例》《关于支气管哮喘的几个问题》《儿科疾病中的场边隔离问题》《一家族先天性外胚对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等二十余篇。
蒋益洲,男,丹阳市珥陵镇新庄村人。1931年7月生。江苏工学院副教授,江苏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先后在苏南卫生干部学校、天津工业卫生实验院、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学习进修。次第任教于苏北农学院、南京工学院、江苏工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主编了《农业基础》(全国高等院校农机类试用教材)(中国工业出版社);参与了《大众农业词典》(江苏科技出版社)的编写。并有多篇其他专业论文发表。
蒋志俊,男,1978年10月生,丹阳市横塘天元村人。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试验室,主要从事热处理工艺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以《过冷高氮奥氏体中温回火分解机制的研究》论文获博士学位。近年来与他人合作,连续发表了《氮分解率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金属热处理)《γ-Fe[N]的制备工艺及其回火组织性能研究》(材料热处理学报)《过冷高氮奥氏体中温回火分解机制的研究》《高氮钢冶炼方法》论文多篇。
部分蒋氏名人表
姓  名 性别  出生地        供职单位      职务
蒋定华 男 访仙镇刘蒋村蒋家村     苏州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
蒋秀龙 男  埤城城北小庄          绥 化 军分区         副司令员
蒋  峰 男 运河花龙小庄村       常州市人大              副主任
常州市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此外,获得国家部省级表彰的劳动模范、系统先进份子有蒋颖(2000)年、蒋国庆(2002)年、蒋耀坤(1996)年。长期以来,正因有了这一代又一代的族中之贤,宗人之杰,有了他(她)们的闪光发热和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才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才欣欣向荣,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资料来源:1•《云阳大华蒋氏宗谱》
2•《宜兴茗岭蒋氏宗谱》
3•《丹阳市名人录》——第三辑
4•《丹阳市吕城镇志》
5•《丹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6•互联网搜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7 16:39 , Processed in 0.0712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