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灯影里的吉庆街
作者//林为民 (心雨飞扬)
初到武汉,很为吃饭犯难。高档酒店并不是消费问题,而是总感拘束。西装革履、斯斯文文,说话还得低低的。于我不拘小节的山野之人实是受罪。人生地疏,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去处。
傍晚打车,问起的哥:哪里是夜排挡的好去处。的哥不假思索“吉庆街啊”。疑惑的我们于是随车直奔吉庆街了。
我们到时已是夜幕降临时分。吉庆街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小吃一条街。一路走过,由于小摊的占道窄窄的街道更是拥挤,正如此才显得这条武汉乃至全国有名的吉庆街的繁华和出名。
街道两边各式风味小吃参差的摆着,不必说山西的刀削面、成都的担担面;也不必说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更不必说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单是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应有尽有。各种衬托食物颜色与撩起游人食欲的五花八门的灯,令人眼花缭乱。徜徉在这美食的海洋里,总会激起些许的食欲。
在街的十字交叉口,就是排挡了,要用“大”来概括其实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各家的门面外,搭着很大的遮雨的蓬,蓬顶吊着几十盏刺眼的灯,整条街如同白昼。各家都是一色的餐布、椅套。有富贵的黄,活泼的红,素雅的蓝……一眼就分辨出这是一家,那是另一家。规模之大也是我从未见过的,有五、六十张大圆桌之多。忽然想起儿时乡下办婚,丧红白事时,在露天搭的待客的宴会来了,住惯酒店宾馆的我,被这气派吸引了,仿佛又回到了儿时那大块吃肉,大声喧哗的无拘无束的氛围了。
排档一家挨着一家,名字也有趣:明明、芳芳、圆圆、歪歪……没有了酒店字号的气派,倒透着市井的市侩与俗气的可爱。
挑一方小桌靠里坐下,点几样地道的武汉小吃,来一杯冰啤,悠闲地品味。精武鸭脖子据说是武汉的特色,灯光下,那闪亮的微红的色,一边剁着那香气悄悄的从刀下钻出,夹一片入口,满嘴弥漫着干香,一直到嗓子透着一股辣辣的味道,对于我这不善吃辣的南方人可是眼泪立马就下来了。油闷大虾(南方人叫龙虾)据说到吉庆街的人都要尝一尝的。江苏盱眙的龙虾是全国有名的,辣中带着淡淡的香味和一丝的甜;南京的吃起来有点燥辣;而吉庆街的龙虾香料味实在太浓了,这也许是武汉人饮食的习惯。对于不喜欢吃辣的我来说,那又是面带笑容而两眼泪汪汪了。
品尝正酣,不知何时身旁站着一位小姑娘:“先生,买束玫瑰花送给你朋友吧”。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带着甜甜的酒窝,那样的惹人喜欢而不忍拒绝她的请求。小姑娘拿着钱道着谢欢快的走了。这时我才有时间回头四顾:每一桌都是高朋满座,推让声,谈笑声,夹杂着酒杯的碰撞声络绎不绝;卖花的,给人拍照的灵巧的穿梭于人群中;各式唱腔的艺人鱼贯的在桌与桌之间吆喝。
称之为艺人,也许是文雅的称呼吧。有六、七岁稚气未脱的孩童、有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有年近花甲的老人……面带笑容,递着节目单,竭力向食客推荐着自己的歌。各有各的特色:有各种地方戏曲、各种流行歌曲、相声小品、各种乐器演奏……应有尽有。一时间,歌声、笑声、乐器声;掌声、喝彩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夜色下的吉庆街沸腾了……
当我们离开吉庆街的时候,真是流连于她的夜色下的热闹与繁华了。
吉庆街---以她吉祥的名字和闪亮的特色,为繁荣和谐的大武汉添上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 本帖最后由 心雨飞扬 于 2009-11-20 07:5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