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9|回复: 9

手炉、汤婆、站窝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 16: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秋思 于 2015-1-1 20:46 编辑

手炉、汤婆、站窝桶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那几年,冬天出奇的冷,我们刚到丹阳农村插队不久,第一次尝到了冰寒刺骨的滋味。那时,国家为知青的安置房还没建好,我们由生产队安排暂时寄住在一个村民家,那是一间虽说是瓦房,但瓦缝能见天,窗户没玻璃的屋子。住在里面时,其他季节都还好,唯有寒冬最难捱,可以说屋里和屋外几乎一样寒冷。寒风吹打糊在窗户上的塑料纸随时会发出“呼嗒呼嗒”的声响,细小的雪花粒能从瓦缝间飘落到我们的床铺上,水缸里的储水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连热水瓶塞也被冻住拔不出来。

      那几年每到冬季都会下好几场大雪,因厚厚的白雪遮盖了原野,这时生产队也无活可干,村民们待在家中,无处可去,白天就在家晒太阳取暖。农村不比城市,没有高楼大厦,无遮无挡,寒风可以肆虐劲吹,但阳光也能辉耀一马平川的大地。寒冬料峭,只要太阳一升起,家家户户就会笼罩在温暖的阳光里。每天,大家靠坐在家门口背风向阳的墙边,男人们抽烟闲聊,女人除照顾孩子外,手里也不闲着,分别做起手工活,有的老人则解开衣襟和棉裤的腰带,仔细地翻捉恼人的跳蚤,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让大家忘了寒冷,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幸福了。

      有的村民在晒太阳时,还用手炉和脚炉取暖。这种扁圆形手炉和脚炉是黄铜制作的,牢固耐用,看似已使用了许多年头,表面被摩挲得铮亮润滑,也许从祖上已往下传了好几代。尽管那时农村还很贫困,可这样的铜器几乎家家都有,正应了“穷归穷,家里还有三担铜”的老话。

      手炉与脚炉相似,比脚炉稍小一些,捧在手中显得更为轻巧。脚炉较大,是为了便于使用时脚可以踏在上面取暖。扁圆形的炉体,有手柄方便拎取,炉面有镂空雕刻成各种花纹的盖,方便传导热气。使用时,在炉中事先放置燃着的碎火炭,由于铜质传热快,明明灭灭的火炭能迅速把手炉或脚炉烤热,这时双手和双脚会感到阵阵暖意。一般还要在炉内留些燃尽的余灰,木炭在余灰中燃烧,散热更均匀,不致于烫手,也易于保温。木炭燃尽了,可以再添加,这样就可以持续使用了。手炉也像一个小烤炉,孩子们特别喜欢在烤火时,不时掀开盖子往炉灰中丢几粒黄豆、蚕豆或玉米粒等,不一会待发出“噗噗”的声响,就烤熟了,这时从灰中取出热乎乎的炸豆子或玉米花儿,吃起来不知有多香。我们与村民们一块晒太阳时,也尝过这种炸豆儿,感觉也很好玩新奇,留下深刻的记忆。

      幼儿也要晒太阳,因大人要做事不能总抱着,村民使用的“站窝桶”是一种祖先的智慧创造。“站窝桶”像锥形的木制桶,上小下大,很稳固,桶内中空,有隔板,孩子站立在桶内的隔板上,但又不会摔出。隔板下,还可放置一个脚炉,热气向上把孩子的腿脚烤的暖和和的,孩子上身露在桶外,能晒到太阳,这样天气再寒冷也没问题了。过去,许多城乡都用这种“站窝桶”的,现在已很少看到了,成为历史遗迹。

      冬季天黑得早,过去农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基本上吃过晚饭,村民们就睡觉了。天寒地冻,村民们都熄灯早早的钻进被窝,那时没有其他取暖设备,能用在被窝里的就是汤婆子了。汤婆子也是铜质的,扁圆形,有大有小,大的汤婆子如注满开水,放进被窝里,就像在被中放了一个火炉,非常暖和,有时到清晨仍能保持温热。小的汤婆子可以捂手,再寒冷的天被窝里却是温暖的。后来,商店供应一种瓷质的汤婆子,但易碎,没有铜质汤婆子耐用,村民家铜汤婆大都用了好几代人仍很完好。

      我们在插队的那几年冬季,也是艰难地度过的。第一年的寒冬雪夜,清晨起床时发现从瓦缝间钻进的雪花竟落满我们的床被,无奈,只好架上蚊帐,再在蚊帐上铺一层塑料布隔住雪花。那时,我们都只带了一床被子、一床毯子和一床棉垫,所幸农村有的是稻草,可以用来铺床,倒很暖和,但被子薄很难御寒,我们没有手炉脚炉和汤婆子等取暖,只好多穿点,戴上棉帽睡觉。我们也试过两个同学一头一脚钻进一个被窝,这样可以暖和点,可由于被子小,挤不下两个人,只睡了一天就作罢。我还曾用草绳捆住被子的一头,以免脚踢穿被子受冻。

      现在,各种取暖设备层出不穷,手炉和脚炉已不大见到了,但汤婆子偶尔还有人使用,既环保也方便,人也不易上火,只不过大都被热水袋所取代了。  





     
发表于 2015-1-1 17: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赞一个
     
发表于 2015-1-1 17: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美好的回忆

脚炉

脚炉
     
发表于 2015-1-5 1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小时候的方言叫:火钵
     
发表于 2015-1-8 1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逝去的时光,总是美好的,总让人回味无穷。
     
发表于 2015-1-8 13: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我家也有一个脚炉,我是作为文物收藏。是去世的公公留下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山中过客 发表于 2015-1-1 17:51
美好的回忆

就是这个脚炉图片,过去温暖了多少代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5: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萍水相逢 发表于 2015-1-5 17:56
小时候的方言叫:火钵

丹阳地区也叫火鉢的,有时火鉢就是一个小瓦钵,里面放炭火,可直接烧火取暖。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5: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空中飞虹 发表于 2015-1-8 13:44
逝去的时光,总是美好的,总让人回味无穷。

许多老物件,因为渐渐淡出百姓生活,使我们回忆起来更感觉温馨。问候飞虹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5: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空中飞虹 发表于 2015-1-8 13:51
我家也有一个脚炉,我是作为文物收藏。是去世的公公留下的。

现在有空调和各种电取暖器,老师的取暖工具基本淘汰了。不过,像汤婆子一些老人还喜欢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2 01:07 , Processed in 0.3363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