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西津渡
仰慕西津渡已久,虽路途不远,只因一人无趣游玩,三八节正好和朋友一起成行。
漫步江边,瑟瑟江风,顺着衣衫缝隙钻进里面,仍觉得微凉。在繁华的热闹中,西津渡静静地卧在长江边上,依山临江,古街民居与周围的山色景致构成一幅古朴秀丽的村居图,自然、纯朴、原生态的气息令我流连其间,久久不愿离去。
西津渡的弄堂、街坊、门楼、城墙造型独特、古韵悠悠,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精致的雕花窗棂,那琳琅的柜台,那木质的插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倾诉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时时看到卿卿我我的青年男女和相偎相依的老年夫妻擦肩而过,为老街涂抹上一层静美和谐的色彩。途遇两位执着的摄影大师架着相机正在抓拍,时而凝神远视,时而左右摆弄,估计已经在此处等候多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凉凉的山风吹来,夹杂着腊梅的香味,从身边掠过,转身寻觅,却已消逝于前行的脚步中。只听得鞋子笃笃地敲打着青石板地面,声音悠悠,那深深的车辙引起我漫漫遐思,恍然隔世,虚幻得自己仿佛就穿行在历史隧道,耳边仿佛传来千年的历史回声,交织着忽有忽无的叫卖声和笙笛如泣如诉的旋律,果真穿越了唐宋明清那千年历史?果真应了玻璃之下的“一眼看千年”?
透过玻璃罩子,无数文人墨客纷沓而来。我看到了宋代王安石溯流而上,从西津渡扬舟北上,途经瓜洲,耳畔聆听着缥缈的钟声,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又看到了唐代张祜游江南来了,到了镇江西津渡,情之所至,吟出脍炙人口的《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西津渡夜晚幽静、江映斜月,美轮美奂的景致,以及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落拓之情尽显其中。
穿行在古道小巷里,抚摸着泥灰斑驳的墙壁,凝视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巍然耸立的昭关石塔高傲地独立于石门顶端,石塔全身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是两个相同的须弥座叠成,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面便是塔顶。它横卧在小街中间,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它的存在给这个江边渡口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入门“同登觉路”,觉得名字挺有意思,便和朋友开玩笑,我们一起觉悟吧。一道道门,一条条街,绵延不绝的佛家气韵,洇染了整个山麓,袅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神秘,一种超然。
“马副官的店”别有情调,相传抗日勇士马副官偶遇泡茶聋哑女子,被深深吸引,于是留在西津渡,两人相识相知相爱,演绎了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些热恋情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在街道中间的拐弯下行处,三五人正坐在“待渡亭”聊天,悠然自得的样子。“待渡亭”,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小亭。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曾经在这里停留。大臣们怕皇帝寂寞无聊,特地备下渔具让皇帝钓鱼消遣。那天乾隆皇帝的运气好得出奇,频频有鱼儿咬钩,所以收获颇丰,乾隆爷自然十分开心。所以待渡亭也称为钓鱼台。如今亭下已没有江水,坐在亭里可以目睹各条街上人来人往。
古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从西津渡上岸投宿、娱乐,于是各种茶楼、客栈应运而生,迅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街道,依山傍水。夜晚透过楼窗,欣赏月色下的江水山色,别有一番情致,宛如一位温柔多情而又落落大方的女子笑迎着八方来客。
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
那跨水而过的石板桥,青砖黛瓦相依的缺字门楼,越墙的绿树青藤,人们传出的欢声笑语,赋予古渡生命的律动。那墙缝里挤将出来的小草藤蔓就那样绿了枯,枯了又绿,在墙上留下丝丝缕缕牵挂不断的情,一簇簇撞入人们的胸怀,撩动着少男少女春心荡漾,欣喜地呼唤,热烈地赞赏,因而人们也一簇簇地拥了上去,拍照留念。街道上各商贩的字画、工艺品、小吃,点点滴滴充盈着我的眼帘,我的五脏六腑都被那些味道包围着,禁不住和朋友买了几串小吃一起细细品咂,如同咀嚼着历史的味道。
就这样慢悠悠地行走在古巷老弄里,朋友深情朗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醉了!朦胧之中,我仿佛遇见了著名诗人戴望舒几十年前想见到的那位女郎。
古渡清纯得就像一位村姑女郎,没有浓饰粉黛,没有矫揉造作,落落大方,朴素清新。我想在快节奏的今天,这里应该是人们躁动、忙碌之后苦苦寻觅的心灵归宿。
看到一茶庄,好想进去坐一坐,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直至月色笼罩,一杯茶相伴,听朋友说着古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