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9|回复: 1

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十大差距(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0 1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看到近来网上流传的《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美国之间十大差距》感触很多。中美有着巨大的历史差异和文化差异,有些人会争论说这些差异是中国无法避免的。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国家,是除中国外世界上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没有任何资源,60年代独立后开始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都便于和中国比较。做为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3年多的留学生,耳濡目染,写下《一个留学生写的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十大差距》,与读者共享。


一、人人都有房住的社会

2003年,新加坡土地面积604.2平方公里,人口400万(新加坡人约300万,其余是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我们可以计算出新加坡人均土地是151.05平方米!!这还包括一些不适合居住的岛屿,还要建公路、工厂、学校、兵营,真正能够用来居住的面积屈指可数。新加坡的水也基本从马来西亚进口。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土地和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是如何解决住房的。

新加坡首先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严格规划,建高楼。另外,为防止少数人拥有过多房产和房地产泡沫,采用了go-vern-ment直接参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的方法。go-vern-ment成立建屋局,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全国80%多的人口都居住在这种房屋里。一般说来,对于新加坡人,一套3室一厅的房子也就是人民币70万到100万。这是因为go-vern-ment对买房的公民有补贴。而同样的房子,外国人买住了5年以上的二手房,也要120万以上。新加坡的全国平均工资大概是人民币每月15000(税前,包括雇主交的公积金)。一般新加坡人,如果夫妻都工作,很容易买下房子。而且几年以后还可以卖给外国人,挣50万左右,再到私人房产市场买更好的住房。所以,在新加坡人人都有房住,而且年轻人结婚都可以买房(本地人很少读研究生,就算读也是在职那种,不影响挣钱),对于大学生,工作几年后也可以攒够房钱而追求其它了。

目前,上海、北京的住房已经和新加坡的房价差不多了,而我们还要每月交一大笔的管理费、停车费。我们的土地远比新加坡充足,而且有充足的劳动力建房。是什么导致如此高的房价?一个收入2000左右的普通老百姓,夫妻俩多少年才可以还清贷款?当大款们拥有别墅和高档车时,那些收入更低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园一个住房梦?而作为go-vern-ment,在住房商品化的今天,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的住房难,而不是一味的卖地皮赚钱?


二、比起新加坡,深圳成功吗?

新加坡65年独立,7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大的发展,从人均50美元的GDP,用了30多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达到27000美元,现在大概是24000美元,保持了30年平均8%以上的增长率,用30年时间超过以前的殖民国家英国。98年以后发展速度才降了下来。深圳是78年开始的,算起来只是比新加坡晚了十年左右。新加坡是“渔民”和“苦力”的后代,种族和宗教问题复杂,没有人支持它,完全靠自己。而深圳能够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背靠香港,可以通过户口引进人,赶走人。这两个城市有可比性。但是我们需要反思深圳成功吗?

在新加坡几乎看不到要饭的,人人有房,安居乐业。据说马来人(本地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享受免费教育。街上没什么pol.ice,一旦有治安案件,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前段时间,一个中国陪读妈妈的女儿失踪。电台和报纸经常是头版头条,而且街上很多寻人启事。后来发现小女孩遇害,几万人专程去悼念。我们想想,那仅仅是一个外国人的孩子啊!她的母亲也就是在菜市场帮忙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福建妇女,可是竟然能够引起如此的重视!深圳在繁荣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街上到处都有pol.ice查看证件并带走没有居住证件的人。我在关内看到很多要饭的,据说关外就更多了。我在台湾的工厂里看到了打工妹们无助的眼神。有人一掷千金,有人在为几百元的工作而奔波。有人可以支持孩子到英国挥霍,有人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让学生看他亲戚拍摄的电影,女警官胡作非为。

我们想想,比起新加坡和台湾,做为窗口的深圳成功吗?通过这个窗口,我们是不是真正学到了我们想学的?


三、67岁退休,70多岁的人也可以找到工作

现在新加坡的退休年龄是62岁,很快将提高到67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都在工作,NUS和SIM食堂卖饭和擦桌子的很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福利差,很多老年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积蓄(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个话题),另外也反映经济的发展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全国300多万当地人,100万外国人,据说其中有30万从中国去的。这么多外国人都有工作,可想而知当地人的就业是比较挑剔的。其经济发展也不能光看GDP,也要看就业率。有就业机会就有发展,实现全民就业比实现GDP的发展更难。

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员过剩和失业,这是正常现象。问题是我们没有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很难让go-vern-ment直接创造,go-vern-ment应该创造的是一种环境,激发个人对理想,包括财富的追求,从而为社会创造就业。让每一个想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我们的毕业分配制度用了10年的时间,只是改革了一半,取消了分配,但还是逼着大学生当年必须找到工作,否则户口打回原籍,永远没有改变户口的机会。这些都是应该取消的,既然都知道要取消,为什么就这么难?我不想看到“管分配”、“管档案”老师的嘴脸了,更不想和学校户籍科“管户口”打交道了。我希望食堂就是外面的餐厅,而不是一个“管食堂”的“老师”管理的处级单位。


四、中国和新加坡的税率比较

在新加坡如果收入30万人民币的话,税最多大概是2万。我记得10万以下不用缴税的,另外交的公积金也不用纳税。应该比西方国家低很多,和香港应该差不多。和美国不同,新加坡第二年夏天交前一年的税。夫妻两个可以单独算,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算。在税的计算方面有很多减免,比如孩子越多,减免越多。比如负担父母,孩子服役,配偶或者子女残疾等等。另外还要遗产税。顾保姆还有一个LEVY,防止因为保姆工资过低,使大量新加坡人雇保姆,带来社会问题。税可以网上报,收到税单后通过ATM或者支票就可以缴了。见不到税务人员,和单位也没关系。最后,通过信,邮寄回缴税证明。

我们中国的税率算法太简单,不考虑个别家庭情况就一刀切缴税。另外,个人觉得每月纳税的方式不如按照年来计算科学。因为月收入波动太大,如有时有奖金,有时没有,有时有稿酬等一次性收入。另外缴税前的收入评估也是防止腐败的好时机。还有,我记得以前在大学门口,有人拦截自行车收税。抓住你就倒霉,没抓住就没人管。个人觉得如果一种税很难执行,不如不收。要收大家就都要公平。


五、新加坡的股市和中国的股市

新加坡股市的平均P/E我估计大概是15倍左右。很多P/E不到10的小公司。很多中国公司到新加坡上市,发行价大概就是10倍,跌到5倍以下的也有不少。在这里,很多公司将收入的50%分红。很多情况下,一只股票(如地铁股票)得到5%的分红并不困难,这还不考虑Profit的持续增长。股市确实比存款挣钱。我认为关键是新加坡不限制资金流动,老百姓对于新加坡没有信心的话可以将钱换成美元、欧元等任何货币。可以买日本股市,中国B股。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到任何收益率高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或者干脆存到花旗银行,马来亚银行。

相比之下国内的公司发行价就是20倍。结果年底不分红。这样看中国股市跌了这么多年,比国外还是贵,除非公司前景特别好,否则还要跌。很简单,从长期看,不如放到银行。美国的P/E也比较高,但企业发展快,这点新加坡比不了。其实中国还不如不限制资金流动,为什么要吊死在中国不赚钱的股市?为什么我们不能到香港用1/2的价钱买同样的股票?为什么不能到美国买GOOLE、到日本买SONY、到德国买Siemens,去迎接真正的高科技(而不是清华、北大那些骗人的校办公司)?


六、新加坡和中国的福利的比较

按说税这么低,福利应该不如中国了,但好像又不是。而且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陆海空和外交,花销不少。新加坡也有类似于中国的基金(好像北京叫做3金或者4金什么的,企业要给职工交的)。新加坡一般每月工资的20%用做基金,另外公司再出13%(经济好时多出些,坏时少一些)。用于医疗、养老和买房。用于医疗和养老的部门年存款利率大约是4%。住房部门可以用来买房,医疗部分可以用来报销医疗开销或者买医疗保险。这样一个人如果30岁时有1万元基金,63岁退休时将有3.6万元。老百姓允许用这些钱进行风险低的投资,如债券、股票、投资基金。到55岁时可以取出来,也可以买养老金,到时候每个月就有了固定的退休金。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分明得很。有人中间到美国工作了几年,过几年发展的不好又回来了,没关系,以前的帐户还在,接着交就可以了。很多人从30岁起就开始规划自己的退休了。

我们有了这些还不完善。关键是一笔糊涂帐。比如这几金好像只是随工资挂钩,而没有和奖金抓构,这样是不是太少了。另外,应该扩大到国家范围而不是户口所在地,否则很多人无法交。还要写清楚,现在交了,将来究竟享受什么退休待遇,还是像现在一样按行政级别来,如果这样,大家还有什么积极性?拼命往上爬就是了。另外,自己交了多少,是不是定期应该有一封信告诉自己。我记得在上海问过一些同学,他们好像都不清楚这些。如果一个人在55岁去世了,这些基金可不可以转给配偶或者子女?另外,如果go-vern-ment代大家投资这部分钱,是不是大家应该享受增值?这是笔谁也不清楚的糊涂帐,至少我查不到。我老公出国前工作过,现在估计户口都注销了,不知道以前交的还有没有?是不是被贪污了。


七、新加坡的“市长”和中国的市长

在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来和go-vern-ment打交道,如报税、查看自己的公积金、竞标拥车证。go-vern-ment的任何政策网上都可以找到。比如你可以找到包括总理在内的高官的电话、电子邮件和通信方式。我曾经有事给一个go-vern-ment部门发邮件,很快就有了回信。另外,全国只有一级go-vern-ment。

我们再谈谈网上办工。我记得2000年在上海办护照时必须到公共安全专家局去领表格,为什么不放到网上让大家打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样。我们的上网工程更多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有多少人用网络来为老百姓提供真正的便利?现在国内在搞社区,就是以前不归go-vern-ment管的,如提倡什么发扬什么等等,go-vern-ment又管起来了。这样无形加大了财政负担。按照地域划分社区的方式相对于把城市分成了村庄。即使向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地方统一管理就可以了,而不是把这个职能分散到社区,因为社区负责一小片,不可能天天开门。另外政策解释得也不一样,有的还强行推销纪念品,否则就以各种理由刁难,诸如失业登记等等。如此专业和重要的事情当然应该统一到市级。总之,我们没有必要养这么多人,这些人没有权利勒索纳税人。


八、新加坡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

我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因为我在中国和新加坡都上过学,对国内大学和新加坡大学都很了解。新加坡的高校老师收入确实高,都很认真负责。一般说来,老师不能让研究生做一些与专业没有关系的开发项目,而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是安心写文章,你写不出来,老师比你还着急,因为学校也要考核教师的。中国过来的博士生大概每月有人民币6000到10000的奖学金,租房用去1500人民币,平时吃饭用1500人民币。这样,每个月还会有人民币3000以上的节余。所以一般有奖学金的学生日子还是不错的,有的假日还可以回国或者到其它地方旅游。新加坡人大多业余读硕士,很少读博士的。而且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班的概念。我记得在国内读书是,大学有班,有班长,有班干部,有班主任负责学生工作。必须住学校宿舍,很多人一个房间。大家矛盾很多,但也没有办法。每年班里要给学生打品德分,即使是宿舍长都有加分,甚至春游帮同学也加分。很累,真的很累。毕业时要综合测评,班干部分数最高。幸好那时候已经不分配了,听以前同学讲分配工作就像分房,让人心里累。

这边没有班,你可以通过一些自发的社团认识人,没有功利大家相处也就没有猜疑。可以选择自己的住处。总之,你就是读书的,不用管别人,不用求人。你是一个自由的人,随心所欲的安排你的私人生活,没有人有权力为你的品德打分,没有人敢让你向他汇报思想,你也不必学习新加坡go-vern-ment的文件,或者领会新加坡的什么“精神”。没有毕业分配。你参加任何社团都是自愿的。你献血是自愿的,你不愿意,学校不会像北师大一样强行检查你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你献血了,也不会有领导摸着你的脑袋说你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也不会遇到招生勒索和招生黑幕。


九、中国和新加坡生活质量大对比

前边已经谈很多了。这里我要说的是,在新加坡,摩托车是可以用的,因为这是穷人的代步工具(顺便说一声,这里车很贵,先买拥车证,汽车的大约人民币10万,摩托车便宜很多。还好老百姓不一定非买车不可,让那些有钱买车的多出钱好啦^_^)。我感觉很多中国的中等城市完全没必要禁止摩托车。摩托车上下班还是很方便的。好像我们这些城市取消摩托车也没有反对的声音。反正有钱人可以买车,享受更好的公路。老百姓就只好挤公共汽车了=_=!!!。这样,老百姓交了税,却没有权力充分享受使用公路的权力。

新加坡几乎天天下雨,但我连雨伞也没有,为什么?城市规划的好。出了门又遮阳遮雨的,地铁可能和购物中心连着。不用担心下雨。


十、新加坡的报纸和中国的报纸

这边的报纸经常报道一些小事情,比如有人在电梯抢劫啦,车祸啦,往往都是头版头条。当然还有一些“无聊”的,如赌博,“迷信”等等。如果有命案,一段时间内都有报道,从出事、到逮捕罪犯、到审讯。几年后还可能改编成电视剧。我记得每年大概全新加坡有20多人死于谋杀。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电影经常看人们通过查看以前的报纸来了解曾经的命案。而这些确实是新加坡人关心的,他们好像没什么大事情关心,死人永远是大事。

我们一般都是等到破案之后表彰时才知道。有些是在国外网站上流传很久了,国内报纸才有。而头版头条一般是领导开会学习什么精神之类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关押,死了才知道。妞妞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网民自发捅出来的,还有那个在美国被打的,本来还是爱国面孔,没想到是公款挥霍。我记得以前我所在的上海的学校就曾经轰轰烈烈的搞过“12345”思想教育工程什么的。

这里只是说了新加坡成功的一面。我是关心中国的发展才去做这些比较的,很害怕被人骂成崇洋媚外。新加坡的问题也一大堆,如中英文都学,但什么都说不好。比如老年人工作很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比如面对中国和印度低成本国家的竞争,找不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过于严格的控制而使社会缺乏活力等等。新加坡还是要继续学习西方的,因为西方有几百年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创造力,欧洲的福利系统等等,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继续漂泊去美国的原因。但是做为一个从60年代末期才起步的多元种族国家,比起东南亚那么多独立的国家,新加坡算比较成功的了,而且其成功并不偶然,老百姓切切实实的得到了实惠。我们要学习的当然是它成功的方面。每年都有大批中国高官到新加坡本地大学培训,中国go-vern-ment花了这么多钱送他们出国,希望他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差距,而不仅仅停留在“不允许吃口香糖”“罚款”“鞭刑”“儒家文化”“宗乡会馆”“新加坡人勤劳勇敢”这些表层的东西。
发表于 2010-2-24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再多的比较也没什么用,一句“国情不一样”可以解释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2-18 21:11 , Processed in 0.0698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