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1|回复: 0

徐一平:聚力创新要有紧迫感、自信力和自觉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0 2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新华网南京11月19日电(张本甫)19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举行首场集体采访活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徐一平在现场表示,作为工业战线代表的一员,他深切地感受到聚力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徐一平说,聚力创新,要有创新发展的紧迫感、自信力和自觉性。

    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而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制造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创新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江苏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全社会84%的研发投入、80%的创新成果来源于制造业。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也需要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运用为基础。因此,必须把制造业作为主要领域和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徐一平

    徐一平说,聚力创新,应该要有创新发展的紧迫感。李书记报告中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加以推进。江苏制造业总量已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达到3.34万亿。但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江苏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1.07%,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4%左右。我们过去长期支撑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优势逐步弱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亟需形成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李书记报告中也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和创新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在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动力机制上实现新的扩张性增长的指望,根本转变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同时,也要有创新发展的自信力。李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实体经济发达是江苏的鲜明优势,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并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为创新发展制造业明确了方向和路径。江苏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万户,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20家。江苏工业门类齐全,8大工业行业有6个过万亿,其中机械、纺织居全国第一,冶金、电子、石化、医药居全国第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高档数控金属成型机床、风电、远洋渔业船舶、太阳能电池材料、功能性化学纤维等16个细分领域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制造业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占有率、话语权和竞争力。而且,本土企业中不乏依靠持续创新占领发展高端的先进典型。江苏还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所以一旦某项技术创新突破,很快就能凭借世界级的制造能力而获得规模化的应用。

    当然,更要有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必须充分发挥江苏科教、产业双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家要瞄准市场,扎根制造业,自觉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顶住各种诱惑与干扰,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实体经济特别制造业各细分领域。要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形成制造业新的发展动力系统。政府部门则要当好“店小二”,与企业家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通过战略、规划、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释放创新的活力,营造创新的环境。

    徐一平表示,贯彻党代会精神,江苏经信委将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点,把创新作为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从制造转到创造,推动新动能快速成长。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更需要创新。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立的15个战略必争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江苏的具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一是构筑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以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主攻方向,构建企业为主体、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研发机构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万众创新为基础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二是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切实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创新布局落到实处。把江苏的优势学科、科技领军人才、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成果应用客户有机整合到一起,有效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使“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融为一体。今年已经在数控机床、新材料等领域启动试点建设5家,未来5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中,着力建设创新中心,石墨烯等创新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是突出行业领军企业作用,推动7300多户大中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能力,主攻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引领江苏制造业发展的“顶天立地”创新型企业。“十三五”期间,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再建100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4%以上。引导中小企业在细分行业做精做强做优,争当“小众领袖”,“十三五”期间,培育国家级隐形冠军示范企业100家、省级1000家和1万家小巨人企业,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之势。落实企业创新支持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实行研发奖励、保险补偿等扶持。

    四是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大力弘扬专心专注、至精至善、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推动企业家以工匠精神雕琢江苏制造。支持企业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引进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团队。推广“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支持各行各业大规模培养高级技师、技术工人,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建设规模宏大、满足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其次,找准改造升级这个发力点,对现有产业注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增强供给能力、改善供给品质,加快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传统动能凤凰涅槃。传统产业是江苏制造业的“老底子”,占了制造业60%以上份额。近年来,我省工业能够顶住持续下行压力、运行在合理区间,得益于长期重视实体经济,坚持不懈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修复治理传统动能,传统企业焕发生机,形成支撑。今年1-9月份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利润增长11.5%,占全国1/7。

    一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百项千亿”技改工程,保持技改提升力度不减。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瞄准薄弱环节突破一批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以发明专利、引进先进高端技术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为重点,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十三五”期间,财政拿出20亿元,对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奖补,形成引导企业技术改造的鲜明导向。

    二是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从软硬两个方面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江苏装备制造业总量达6.5万亿,年技改投入超万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1.2万亿,软件、物联网业务收入分别达7000亿元、3600亿元。江苏有条件也必须把握创新、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推动企业制造装备数字化更新换代,实现“数控一代”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推动企业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互联网技术应用全覆盖,大幅提升网络制造和智能服务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和工业质量品牌创新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质量问题。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与国际先进接轨、适应先进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组织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积极抢占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开展“三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高端有效供给。振兴传统历史经典产业,推动丝绸刺绣、玉器漆器、紫砂精陶等产业创新发展,不断发扬光大,形成地标特色产业。以品牌建设促进整机和终端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江苏制造”。省市共建苏州纳米、无锡物联网、泰州生物医药、南京软件、徐州工程机械等20个特色产业,打造地域品牌、领跑国内同行,提升全球影响力。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突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六大模式,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新产业、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速服务转型,占据更多微笑曲线两端。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启动万里行活动,以I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江苏智造创新大赛等为载体,培育发展更多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第三,突出苏南地区先进制造这个制高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推动引领优势不断壮大。苏南是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以占全国不到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7%以上的工业总量;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南投资,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近100家,沪深两市上市企业近200家。107所高等院校和330多家科研机构形成位居全国前列的区域创新能力。

    江苏将以“中国制造2025”城市群试点示范为重大机遇,创新举措,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链完善、产业层次高、品牌影响力大、制造效率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制造强国战略重大产业原创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基地,担当起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头雁的重任。

    江苏将致力于把苏南地区建设成“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突出12个特色产业,探索15项新模式,构建4大创新体系。按照“链式整合、基地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布局思路,发挥各自优势,瞄准同行领跑,提升全球影响,打造地标特色,建成产业特色发展引领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苏南地区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先进制造、融合开放等4个方面先行先试,坚定闯、大胆试,探索新模式、创造新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做法,形成苏南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国际制造、品牌制造新的引领优势。以苏南的引领,推动全省制造强省建设。

    在创新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必须扛起制造业的担当,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的突出短板。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水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绿色协同发展。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实施节能领跑者计划、节能量交易试点、“区域能评+能效标准”试点,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再制造产业。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为目标,推动创建全省十个绿色园区、百家绿色标杆工厂、500种绿色产品和一批绿色供应链。同时,我们将强化技术、用地、环保、能耗等标准倒逼,全面推进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去产能,进一步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围绕聚力创新,省经信委将综合施策、重点突破,着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经信部门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7 22:37 , Processed in 0.0545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