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5|回复: 0

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追不上大健康产业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5 1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2017年06月15日08: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前,云南省科技厅发布的一条消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5.15%,首次发展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
  然而,面对这一高速发展的产业,有专家也冷静地指出:高层次、创新型研发人员匮乏,云南医药企业资源加工能力总体上较低,优质拳头产品的研发能力也较薄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追不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中医专业毕业生短时间内难以独立承担诊疗工作
  “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和人才,研发效益的滞后性,导致可以进行新药研发的大企业寥寥无几,小企业力不从心。”云南省政协委员邓汝开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云南省统计局统计快报显示,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而其中,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只有约16亿元,仅占其中的0.77%。
  有专家指出,云南省虽然天然药物资源富集,但全省医药资源开发利用率却不足10%,深度研发更为有限,历史悠久的傣、彝等民族医药开发利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等都处于全国民族医药的末位。由于中医药人员技能有限,导致中医药服务领域狭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领域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的新需求。
  “目前,各级中医医院或中医科的人才力量薄弱,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中医师极为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选择。”云南省中医院的一位部门主任说,“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独立承担诊疗工作。”
  事实上 ,“中医不精,西医不会”是目前不少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传统专业学生面临的尴尬局面。
  对此,民盟云南省委在一份提案中直言不讳地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西医压倒性的优势,不少学校不得不开设大量西医课程,形成西医为主、中医药为辅的课程体系。
  提案指出,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既学中医、又学西医;既学经典、又学外语,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紧张的课时中,学校还要拿出1/5的时间开设规定的政治、体育、计算机等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还加上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往课程;学校一般还会安排近1/4的学时主攻外语。如此造成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所剩无几,扎实稳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很难。同时,由于传统文化培养的缺失,学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传统文化没有较深刻的理解,就很难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实习生大致分为课间见习阶段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多数学校将毕业实习放在最后一学年,实习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有研究显示,目前,中医药院校的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中药类专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进中医院没机会,进西医院没资格”,而懂中医药的市场营销人员又很缺乏,许多非营销专业的中医药毕业生大多去从事收入不菲的医药市场营销工作。
  然而,由于缺乏中医药创意文化专业人才,中医药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中医药文化创新和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对此,专家建议,中医药院校专业结构应调整优化,开办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是目前云南省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和科技创新,才是支柱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
  民盟云南省委的一位专家认为:“中医药不缺继承人,缺的是高层次临床和科研技术人才。”
  他指出,“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决定了中医的疗效。然而,由于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中药材面临着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低,药效越来越差的危险境地。
  比如,种植过一次三七的土壤,20年都不能再种植三七,这种连作障碍问题,成为三七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瓶颈。
  近5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的团队,通过上千次试验,从土壤仿生改良、养分仿生管理、生长环境仿生控制、病害虫害的生态控制、土壤仿生修复等方面,模仿道地产区三七生长特点,实现了三七仿生种植。
  作为大宗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农业产值占云南省中药材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朱有勇院士团队的这一重大突破,给众多中药材种植农户带来了福音。
  值得关注的是,中药材作为中国独特的医药资源和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云南的中药材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农业厅的一位负责人说,云南近1/5的农村人口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约为9.6万户。药农年人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占年均纯收入的近1/3; “目前,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实现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这位负责人说,这其中,中药材种植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中,天然药物及健康产品原料种植收入253亿元;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收入419亿元;医疗养生服务业收入约680亿元;商贸流通业收入722亿元。
  对此,民建云南省委在今年的一份提案中建议:调整和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布局和结构,发挥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相对独立的中药民族药专业;培养一批能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高层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团队;引进一批医药领域知名专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
  “只有人才和科技创新充分发展,才能使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朱有勇说。(记者 张文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30 19:45 , Processed in 0.0896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