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关键创新指标快速提升,创新城市评价跻身第一梯队 南京创新驱动马力强劲 昨天,在南瑞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产品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研发生产。 杨铭轩 崔晓摄 2019年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会”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会上亮出2018年创新成绩单:7项关键创新指标快速提升,其中,全年高企净增1282家,增长70%;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3%,首次跃居全省第1位;南京高新区按原统计口径提升7个位次,首次进入全国前20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年增长17%,首次突破1万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视察江苏时指出,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一年多来,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在国内外各类权威排行榜中的位次全面前移,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上升为第12位。2018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中,南京跻身创新第一梯队,仅次于北深上。创新,正日益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 系统顶层设计,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发展最大的优势,南京与在宁高校长期以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是南京推动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说。 2018年,南京“新年第一会”为创新名城建设作出系统顶层设计,“121”战略明晰了目标和定位,一号文件“1+45”政策体系形成了支撑和保障,“十项工程”推动了落地和落实,市场化机制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尤其是“一把手”带头谋创新、亲自抓创新,从市主要领导到各区党政“一把手”,都把创新作为主责主业,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推力。 一流的创新名城,需要一流的创新载体。对外,从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未来网络峰会、全球机器人交互技术大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 到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组织的一系列合作大会、签约和发布活动,再到紫金山创新峰会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十周年论坛,南京创新名城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对内,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思路,南京将83个科技园区整合设立为15个高新园区,实现了管理、政策、考核、品牌的四个统一,并依法赋予165项审批权限,打造创新名城建设主阵地。 创新系统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创新资本。 针对科技企业初创阶段融资难问题,去年,注册资本50亿元的科创投资集团组建运营,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社会资本,集聚各方资源投向早期科技创业类企业,为科技企业初创发展提供“第一桶金”。据悉,科创基金投资领域限制较少,主要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求,重点鼓励与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及新型研发机构群合作成立天使子基金,推动子基金投向南京具有高成长性的早期科技创新项目。在政府投资引导下,南京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1850亿元。 市场化运作,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 2018年12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全兴领衔建立的南京大学生物基材料研究院新签约落户江北新区。“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力度很大,尤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高校的科教资源加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非常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也是我今年80岁还出来创业的原因。”张全兴说。 去年,南京运用市场化的办法,实行人才、学科、产业联动,支持高校院所组建人才团队持大股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通技术向商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增至208家,合作对象覆盖41所国内名校以及斯坦福、剑桥等19所海外名校,吸引3名诺奖得主、1名图灵奖科学家和55名国内外院士等顶级专家来宁创新创业。 随着新型研发机构带来的创新资源,一批创新集群正加速崛起。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雄厚的产业资源和仙林大学城丰富的科教资源,牵头规划建设了“中国(南京)智谷”。通过深化与南大、北大、南邮、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15家,落户人工智能企业达120多家,预计去年人工智能企业营收将超过100亿元。 围绕“4+4+1”主导产业做好移大树、育树苗、老树新芽“三棵树”文章,一大批体量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签约、建设和投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新经济平台型企业呈现集聚态势。 去年8月18日,格力电工(南京)有限公司、格力新元电子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投产、落户。仪式上,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难掩兴奋:“我们的电子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5天。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实体企业投产可以有这么快的速度。”按照她的计划,格力电器2023年的目标产值是6000亿元,里面有20%应该在南京,也就是1000亿元以上。 今年,科技“小巨人”企业继续加速集聚。1月21日,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浦口经济开发区和金沙江资本签订协议,投资120亿元在浦口经济开发区建设年产20万辆知豆新能源整车项目。项目一期10万辆整车(纯电动)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二期20万辆整车(纯电动)建设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200亿元。 乘势而上,实现新的更大跃升 2019年是创新名城建设的深化拓展之年。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认识,乘势而上、一鼓作气把创新名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2月11日,春节后第一场全市性大会给出清晰路径:紧盯深圳等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实施“六大计划”,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确保创新名城建设各项指标在2018年良好起势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跃升。 市委市政府在2018年一号文件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创新工作出台了今年一号文件《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强化了“六化”导向,重点在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等方面,探索新的机制,形成新的支撑,打造更优创新生态。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京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发展推进机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力争1000家,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同时,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高效运作,启动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加快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作为创新名城建设的“当头炮”,今年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开拓思路、开疆拓土,吸引更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创投机构等全面参与,力争全年新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00家以上,新增孵化引进企业2000家以上。同时,支持领域相近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联合体,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推动特色学科群向产业创新群转变。 城市“硅巷”建设成为今年南京优化主城区创新生态的重要路径。玄武、秦淮、鼓楼三区已率先行动,通过改造老厂房、盘活老校区等,充分释放创新空间,嵌入式容纳更多创新创业者,打造校地融合、产城一体、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硅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