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总有那么一群人存浩然正气,矢志不渝、忠心报国;总有那么一群人怀赤子之心,挥洒汗水、青春无悔!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江苏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接续奋斗,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实干创业的典型人物和群体。3月25日起,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讲述全省各条战线为国家发展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和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我们首先聚焦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丹心报国、为国为民的奋斗人生!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年轻的钱七虎却身着防护服迅速冲进核试验中心,勘察用于实验的飞机洞库防护门的受损情况。钱七虎所从事的,正是当时中国亟需的 "防护工程"研究。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我们国家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我们不打第一枪,所以我们在地下要建能够扛炮弹、炸弹、钻地弹、原子弹、氢弹这些武器破坏的工程。这些工程是我们国家积极防御战略的基石,是我们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钱七虎看来,如果把核武器看作是"国家利刃",那么防护工程就是"为国铸盾"。1975年,钱七虎创造性地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有限单元法"计算理论"和大型晶体管计算机进行计算,成功解决了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在世界武器技术不断升级的"矛""盾"攻防中,钱七虎一次次破解世界级防护难题,为中国设计出"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让中国防护工程研究走向世界前沿。
进军科学的路上,钱七虎是过关斩将的斗士,然而面对家人,他却是一个心存愧疚、偶尔叹息的老人。常年在外奔波,长时间的失联,钱七虎很少有照顾家人的机会,未能考上大学的儿子、去世的老母亲,是他至今打不开的心结。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科学精神应当是科学就是老老实实的,实事求是的,这个要无私奉献,个人的理想要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结合。”
心怀家国、无私奉献,这是钱七虎的毕生所求。在军事防护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他也一直关心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每次出国开会,钱七虎都喜欢在当地坐地铁,或者坐上出租车钻隧道,他说这些都是国家建设需要的技术。2005年南京长江隧道开工建设,在方案论证时设计单位提出在江床上使用"沉管法"建设隧道,但钱七虎却凭借对研究资料的广泛阅读,认为"沉管法"存在安全隐患,力主在江床下层采用"盾构法"开掘隧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郭志昆:“他考虑到长江中上游有重大的水利设施,上游来的泥沙量少了,河床被冲掉的泥沙量相对来说就多了。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沉管的方式,时间一长,随着泥沙被冲走了之后,工程就露出来,甚至要浮起来,这样工程就完全报废了。”
钱七虎的"盾构法"建议最终被采纳,确保了隧道质量的百年大计。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能源地下储备、核废物深地处置、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钱七虎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和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同时,他还以敏锐的目光、开阔的视野,瞄准前沿提出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建议,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战略科学家"。即便如今已经82岁,但钱七虎依然习惯于奔忙在全国各地的建设一线,为国家建设、人民事业奉献一生。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想到别人,要想着国家和人民,一个科学家不但要注意到战术问题,也要注意战略发展的全局问题,也就是说在关心国防的同时,也关心国家的建设,这样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大的作用。”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蒙 张正 郑凌 章斌炜 杨国 编辑/朱一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