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但城市里也有为数不少的‘隐形贫困人口’,亟待精准帮扶的‘阳光雨露’。”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荣飞说。 针对因疾病、意外致贫等城市困难群体,去年以来,铁心桥街道在已有社会保障基础上实施“二次救助”,并首次将救助范围扩大至非本地户籍人口。 一项新机制,174人获“雪中送炭” “两年前一次意外摔跤,花掉了多年积蓄。后来的日子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危机感。”家住景明佳园社区的周女士是一位空巢老人,每月拿3000多元企业退休金,一场小意外,让她的生活质量陡然下降。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她的实际情况后,先后两次为她落实救助补贴共2000元。年前拿到救助款的周女士,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一副很久都没舍得买的高度近视眼镜,整个春节心里都暖融融的。 铁心桥街道的“二次救助”源于去年初制定出台的城乡困难人群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街道自筹资金100万元,对因病致贫、遭遇意外事故、长期患病困难户等三种情况实施精准救助。去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补助31万余元,174人受益。子女突然病逝的居民王女士拿到医疗费补助3000多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一位罹患癌症的鳏寡老人拿到5000多元医疗费补助,做饭敢买点鱼虾了…… “这项‘自选动作’是常规社保和民政救助等现有多重保障体系之外的补充,是各类政策都‘用足’之后的最后一层‘兜底’。”铁心桥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殷维维说。 一道“防火墙”,防住“跌一跤”致贫 地处南京主城雨花台区南部的铁心桥街道,由于历史原因,辖区困难群体较为集中。尤其是早年从河西等地拆迁过来的居民,集中安置在景明佳园、春江新城等大规模经济适用房小区,补偿水平较低。据2017年底的统计,铁心桥地区有低保户1505人、低保边缘户481人,残疾人1196人,困难群体占全区比例约为40%。 “这些城镇困难居民家庭虽已跨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医疗、教育和基本生活等刚性支出较大,其中一些人实际生活状况甚至比一般的低保户还要困难。”街道有关负责人说,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甚至“跌一跤”,就能导致“隐形贫困”迅速转化为“显性贫困”。居民李某因车祸造成长期重度昏迷,巨额医药费让原本经营饭店的小康之家一贫如洗;异地拆迁的王某夫妻二人,因慢性病每月都需2600元的透析治疗……这类群体为数不小,又不属现有政策帮扶对象。而“二次救助”机制的建立,恰成为最后一道“防火墙”。 在铁心桥街道,很多拆迁户户籍并未迁入,按现行规定无法享受属地人口身份待遇。针对这一实际,街道将救助范围扩大到整个辖区常住居民,让游离在民政保障体系外的困难人群都能享受救助“红利”。 一座“连心桥”,“先富”踊跃帮“后富” “隐形贫困”面广人众,光靠政府掏钱“杯水车薪”。铁心桥街道通过与中国(南京)软件谷“谷街共建”,搭建起一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困济贫的“连心桥”。 在大定坊社区,困难居民朱淑琴经营一家社区水果店。去年,软件谷企业“千米网”主动上门,帮助小店进行电商改造。如今,朱淑琴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线接单、发货,水果远销省内外地区;景明佳园的残疾人张淳,每天来到社区残疾人手工坊,制作肥皂等酒店用品,获得稳定收入……荣飞说,辖区常住人口中,一面有10多万软件人才,另一面是31个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小区里近10万低收入人群。街道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打出一套精准帮扶的“组合拳”。 今年以来,街道和软件谷联合启动“菜单式”党建项目,街道9个社区开出需求菜单,谷内14家企业党组织主动认领、结对共建。江苏润和、运满满、新立讯三家企业在高家库社区开展“向日葵”青少年儿童公益项目,步步高等企业党组织在景明佳园社区启动“楼宇邻里党建”,免费帮助居民开展楼道出新;软件谷企业、驻区单位等自愿担任困难家庭儿童的“社会家长”,不但提供教育咨询、建议等帮助,还推荐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此外,街道还设立100万元博爱助教资金,通过“铁心好少年”评比,力推“教育扶智”;搭建中青年创业基地,引进专业孵化器助圆创业梦想…… 省社科院专家评价,街道针对城市困难群体“量身定做”的系统化精准救助体系,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有助于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