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铺就阳光道 大爱写成锦绣章 三官集于一身的韦金良先生疏记 人之一生,活法千种。有内向性的,有开放性的,有脾 气暴躁的,有习性温婉的。有的仅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刻刻离不开一个“我”字,时时处处盘算着一个“私”字,惟一己之利是趋,唯个人之欲是求。时至目前,社会上这种人几乎已经活跃于市,投眸所及,靡无不见,充斥于世;另一种人恰恰与此截然相反,在其人生旅程之中,所言所行不外乎一个“公”字,所作所为始终围绕着一个“献”字,待人接物离不开一个“诚”字,惟众生公益是求。这种人虽说数量不多,但其形象感人,声望极隆,精神至贵,饱受到社会上有识之士及芸芸众生的景仰与顶礼膜拜。 放眼延陵韦氏族内,就活跃着这么一位值得世人尊重的年长者,此人名嗣盛,字金良,一九三八年元月一日生。延陵镇塘东村人,中专文化。休以为他只外露出一副文弱的样子,而其沉稳的个性,干练的作风以及超前的思维,大胆的决策,竟使苏南延陵韦氏开创出一幅与时俱进、高度团结、勇敢进取的诱人图景,从此而广受族人的信赖与推崇。 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南京军区空军技术勤务学校。中共党员,一九五六年应征入伍。历任雷达手、标图员、文书、司务长、军需助理员(营职)。一九八二年转业于丹阳市人民检察院,历任检察员、四级高级检察官、政工师,检察院第一党支部书记。还荣膺丹阳市政协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先生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突出,曾荣立三等功二次。同时,被团党委评选为二级技术能手一次。被评为孙录义式的司务长,在全团干部大会上介绍其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被团党委评为优秀党员一次。一九六七年六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奔赴越南前线,勇敢地参加抗美援越战斗,并被越南国政府授予军功章一枚。转业到丹阳市人民检察院后,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一九八六年参加镇江市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镇江市所属各检察院作巡回报告,同时参加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双代会,被授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丹阳市人民检察院档案室于一九九一年就率先被评为镇江市市级机关二级档案室。一九九五年又被镇江市评为市级机关一级档案室。一九九七年被江苏省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室。在这期间,曾被镇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档案员称号,被丹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时,丹阳市政府给予记功二次。被镇江市检察院记三等功二次。被市委、市政府、市级机关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数次,晋升一级工资。在人生的风雨征程里,各种奖牌和荣誉纷至沓来,他仿佛成了名获奖夺标的专业户,闪耀着骄人的光芒。 1998年1月,花甲年过,一开始投身军营,继而又埋头检察工作的先生从岗位上正式光荣退休了。在家里静养赋闲的日子并没享受多久,翌年3月,盛名在外的先生又被丹阳市人民法院所相中,市法院就是想借助韦金良先生精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技能,帮助法院系统改变档案工作现状,使之更上一层楼。这个时候,身体并不健壮的先生强自克服了自己的困难,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外聘录用,发挥余热。在帮助丹阳市人民法院长达五年的档案建设中,先生再度扬鞭策马,驰骋兰台,为法院档案室的升级创优贡献出自己的坦诚与心血。 经过几年的竭诚付出以及法院内部上下一致的艰苦努力与负重拼搏,终于使一个比较混乱的档案室迅速改观,达到江苏省人民法院系统档案管理一级档案室标准,后又被江苏省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室。受到丹阳市、镇江市人民法院**高度评价,并给予了物质奖励。职场拼搏过程中,金良先生砥砺前行,一路高歌,时刻为鲜花所簇拥,始终被荣誉所覆盖。 2004年4月,在人民法院干了整整五个年头的先生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离开法院载誉而归时,六十五岁的他已到了老迈力衰、坐尝清福、乐享天伦的年纪。照理说,叠经多年风雨拼搏的他,肢体内的各大器官经几十年运转与磨砺,早已是伤痕累累,完全有理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颐享天年了。但先生觉得意犹未尽,力还能使,廉颇尚饭,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奉献爱心,坦露赤诚。实际上,过去的他,即使一心埋头工作,长年四肢忙于公务,心无旁骛,对其他事宜无暇顾及。但是到了传统节假日子,族人聚会时,依然不能忘怀身外之事,从而能时不时地聚齐族人,经常谈论族中事务。1998年春节,先生与家人趁着与家人回村祭祖的空余时节,召集上海回来的韦书法以及村上的韦川火、韦兴元、韦来同、韦新生等族人围坐一起,议论村上续譜事宜。当时,大家都是愁眉紧皱,心结深锁,为的是村里的韦氏族谱早就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付之一炬,再无踪迹。如今要想继续这项工程,首当其冲就是旧谱的寻觅。没有前版族谱的依据,百忙也是白搭。为此,寻找旧谱就成了解决一切障碍的钥匙。找不到旧谱作为参照,一切都是无稽之谈,难以兑现。 接下来的日子里,先生与村里几个骨干份子都拉长了耳朵,放宽了视觉,不遗余力地探访原谱信息。 待至先生力避公务,足不出户,诸事解脱,全身轻松时,作为先儒领袖韦昭公的嫡系传人,具有知书达理素质的延陵韦氏之后的他,终于可以沉下心来,为族中宗谱修撰、祠堂构建等事务放手一搏了。此时不为,更待何时?于是,他迅速调转主攻方向,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宗族事务的追求与探索。 虽是塘东土生土长人,而今根扎丹阳城。欲加强对族中事务的关注与管理,空间上的距离无形中成了他不小的阻碍。但他不畏所难,不辞劳苦的精神再次得到发扬。为此,他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丹阳——延陵的公路间,无数次地回旋于家中与塘东村的地理坐标上,通过不断地穿针引线,反复地宣传发动,在村内组建起以族人书法、川火、风云、新耇、辉明等人为班底的基本队伍。然而,经大家多年的努力,族中以前流传下来的旧版宗谱统统销毁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给历史悠久的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漩涡里了。然而,事情既然做了,就必然会在社会上带来风声,造成影响。塘东韦氏四面出击,多点开花,广找旧谱的一系列行动与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苏南地区邻近县市韦氏宗亲耳目之中,其他支派韦氏宗亲中热衷于辑谱统宗骨干份子察知风声,很快地就陆续前来寻根访祖,其中跑得最勤快的莫过于丹徒大路镇的良生、嘴头上村的裕生以及宜兴县和桥镇的顺楠宗亲。这样一来,族中寻根找谱的火力大增,寻访队伍的力度与广度也极大地拓宽,足迹更是越来越远,不再只局限于苏南几个县市城乡或仅仅是沪宁线上几个城市图书馆的座上客而已,从而彻底突破了局限于原有的那一块狭窄的区域内,族人们已经将触角伸进了北京、沈阳图书馆等,在更大的平台上开始了更为广阔的探索。然而,一次次的寻访,一次次的空手而归。多次的碰壁,使以金良先生为代表的塘东韦氏族人感到了寻找前版族谱希望的渺茫,灰心与失望的观点骤然高涨,不耐与急躁情绪与日俱升。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开头几个年头,几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生怕日薄西山的人生来日无多,风烛残年的自己有可能等不及新版宗谱辑成传世便撒手人寰行将就木,危机日甚之际,在众人一片“即使没找到前版宗谱也要续修”强烈呼声的催促下,塘东韦氏在资料不全,世系衔接不上的不利情况下,宗修辑工程仓促上马了。金良先生既要打印谱头文字部分,又要打印世表、世系图,白天晚上忙得不亦乐乎。一直忙到2007年12月,宗人世系并不完备的断头谱终于印制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塘东《韦氏支谱》修辑成功后,对全族的触动颇深,反响巨大,与此同时,金良先生在一帮骨干的支持下,趁宗谱修辑的间隙,还在村中发起了庙宇“致和堂”的新建以及韦氏贤祠“一经堂”的一期开建工程。塘东韦氏这一连串的尊祖敬宗行动,引起了社会上许多姓氏宗人的信赖与敬重,上佳的口碑不胫而走,良好的声誉广为流传,先生在家族、姓氏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同样与日俱增。而由于其出色的示范引领与催化作用,延陵韦氏族内辑谱统宗的情绪也越来越高,行动也越来越实,陆续又有宜兴和桥支、丹徒嘴头支、延陵韦氏南分,练湖东岗支、饶庄支等多处闻风而动,发起谱役。且先后告成。这里面,有已经找到原始宗谱,全部可以按房系向上挂靠的,也有至今仍然找不到挂靠资料,只能修成断头谱的情况。与此同时,宗人良生、顺楠等先生外出寻访前版宗谱的步伐一刻也没停止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的查访终于取得了喜人的成果,2009年2月,良生先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溧水县找到了修撰于民国戊午(1918)年的延陵韦氏大成统谱56卷/版,后来经与溧水县档案局取得联系,请该局将全套宗谱电子扫描、复印,再由塘东村风云、金良适当补贴资金2000元,全谱的复印、扫描件终于到手,令全族宗人倍感头疼的难事圆满解决。更了结了族人们朝思暮想的热切期盼。 2011年12月22号冬至日那天,延陵韦氏十多支宗亲代表聚集在宜兴和桥大酒店,参加延陵韦氏和桥支新版宗谱请谱仪式。会后,先生主动召集参会的各支宗亲集众议事,利用宗亲代表众多,人员较全的有利时机,发出了组建延陵韦氏宗亲委员会的提议,请各支认真商讨,待下次聚会时再行讨论、决定。同时,还发出了进行“延陵韦氏九女墩祖墓修整装饰工程”的动议和组建工程筹备小组的提议。在翌(2012)年4月2日“壬辰清明九女墩昭公墓祭祖”仪式后,经全体参会代表议定通过,“延陵韦氏宗亲会”正式成立,金良先生当选为首任会长。 嗣后,先生在风云、新耇、兴中、辉明、裕生 (丹徒嘴头上)、良生(丹徒大路)、顺楠(宜兴和桥)、鹤高(珥陵韦家坂)、锁荣(延陵河东)等多支宗亲全力支持下,有效地发起并组织了一经堂二期工程的扩建。多年来,先生挺着其患病之躯,为延陵韦氏的统宗睦族,为全族宗人的精诚团结苦思焦虑,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由于病体日沉,治疗日烦,2016年,宗人们忧心于经各支宗亲代表公选产生的延陵韦氏宗亲会首任族长金良先生年事已高,且因其在部队时,曾身赴越南前线,为战事而负伤,住部队医院治疗不彻底,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至今深受其累,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不得不同意先生的辞呈,另选年轻的风云继任会长一职。 有人说,职务除,人已退,车到站,身可闲。病体日厉,每星期最少需跑医院血透三次的先生该到诸事不管,杂务不问,明哲保身的时候了。但先生并没有能定下心来,大凡族中的事,祠堂的事,他还在过问,他拖着这付消瘦无力的病体,仍然不时地出现在族人们面前,问情况,谈问题,辨是非,授机宜,最让人放不下心来的还是每天还要打开电脑,输入文字,不停地为族中下一轮《韦氏族谱》的纂辑工作默默地操劳,永无休止地为他倾情关注的事业吐丝结茧,奉献余热! 总结几十年的非凡经历,韦金良自己想破脑袋也参详不到,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能有幸走入军旅,并且以军人的身份,发扬国际主义义务,步出国门,成为一名活跃在援越抗美战场上的军官。继而又光荣地告别军营,埋身司法机关,成为一名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检察官。更想不到的是在他光荣退休以后的岁月里,依然能挥洒余热,再创新辉,凭藉自己不懈的努力,带动一批胸怀大志的族人,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上扬鞭策马,从而在自己耄耋奄至的年份里,转而成为一名传承中华文明的先锋官! 时至今日,身染沉疴,体虚力衰的他除了读书看报之外,依然坚持每天都花一定时间启屏击键,忙于谱事,继续演绎着自己筑梦偿愿的传奇人生。 在本篇短文行将结束之前,特赋小诗一首,代抒尾声: 少怀峻志入军营,援越铭贞葆太平。 流血伤身肝胆赤,辩诬理案鬼神惊。 统宗睦族执牛耳,役谱建祠搴义旌。 七尺须眉千古爱,三官一体寸心倾。 余 忠 敬撰 二0一八年十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