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话想讲,不讲不行 丹阳新区实验小学 赵玉琴 在众多的游戏之中,“做哑剧”差不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对于我这个教师来说,“做哑剧”也是催化孩子们作文的游戏中最成功的一个。 孩子们的功课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用于游戏的时间也实在是太少了。他们也许知道哑剧是怎么回事,更多的孩子也许不知道哑剧是怎么回事。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反正他们从来不可能去身体力行的做一遍哑剧。这就是我们的也许肯定成功的基础。 这个“做哑剧”的游戏好就好在第一,这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如果游戏不是集体进行的,而是少数几个同学做的,那么,大多数孩子就未必能投入,或者未必能全力的投入。而一堂以游戏为主导的课其成功与否,是与学生的投入与否密切相关的。 第二,这课的纪律是大家都不讲话。但是,这一纪律是以游戏规则的形态出现的。这就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么大的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涌出教室,跑回教室,操场上围圈圈,排队跳长绳,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讲话!只有“吃吃”的笑声!这可真是“天方夜谭”。 但这决不是教师的威严所致,也不是学生的自觉而然,这只是体现了游戏的魅力。学生之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是永远大于愿意遵守学校的纪律的。而自觉的遵守远远比强迫的执行要有意义得多。 第三,是这个游戏对于作文的特别的催化作用。 第一次“做哑剧”,一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新。你看,没有绳子,却可以“跳绳”,也可以“拔河”,这可太有趣了,太希奇古怪了。再说,又不是安安静静地坐着,而是又跑又跳。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没有满肚子的话想要讲讲?不大声的讲,轻轻讲两句也是好的啊!可是,规则,游戏的规则却不许讲话。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想讲又不能讲的矛盾。这个矛盾憋呀憋,一直憋到游戏做完——还是不能讲话。这不要憋死了吗?不,不会,因为游戏做完以后,我们已经开始请学生作文。你们不是想讲没处讲吗?现在好了。把要说的话放到纸上去表达吧! 任何人,有了情绪了,动了感情了,总是会无孔不入地寻求表达的。最寻常的表现就是说,不能说,就叫喊,不能叫喊,就笑,不能笑,就哭,不能哭,就在地上打滚,不能打滚,就拍手蹬脚。如果以上样式都不许,而这个人识字,如果只允许他写文章,那么,他一定会写出篇好文章来的。 以上的游戏,就是近于只允许他们用写作进行发泄的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越是让孩子们玩得快乐,他们要表达的思想就越是丰富,而他们需要借助写作加以表达的愿望就越是强烈,作文就越是写得好。 不信,请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