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景区,游客在幸福墙前合影留念。 张连华 摄 除夕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走亲访友……今年春节期间,这些传统年俗,对许多“原年人”来说,却是通过云端一一送达。团圆,是相隔千里、疫情阻隔不断的记挂,也是独处异乡、身边却温暖如昨的守护。
9000公里外的“新年好”
“爸、妈,新年好!”2月11日,北京时间下午5点,当地时间上午9点,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通信与信号处理硕士专业读书的姚东坤通过一个视频电话,给在江苏苏州的父母送来了新年里最温暖的祝福。电话那头的老两口“挤”在手机屏幕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外面冷不冷啊?”“今天还要上课吗?”姚爸姚妈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儿子姚东坤倍感温馨。
16日,游客在常州淹城春秋乐园观看南狮梅花桩表演。陈暐 摄 时差8小时,相距超过9000公里。24岁的姚东坤正在经历着自己的第一次异乡新年。“上周刚刚结束第一学期的课程,中间放假三四天,紧接着第二学期就开学了。”在电话中,姚东坤告诉记者,自己就读的专业是一年学制,课程安排得很满,除夕一天满满的课程,因此这个春节也只能简单操办一下。
因为疫情原因,学校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上考试,这对于刚到英国不久的姚东坤来说颇有挑战。第一学期一共4门课,每门课期末考试时间是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考到下午4点,中途甚至没有吃饭的时间。2月4日最后一门考完时,“闭关许久”的姚东坤终于可以抽出时间好好休息,同时开始置办些年货。
姚东坤表示,虽然身在国外,春节气氛不比家乡,但在这里依旧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曼城市区的行道树上挂满了红灯笼,相熟的几个朋友早早买了福字和春联挂上,公寓楼下还插上了一排中国国旗,特别喜庆。“我们10多个好友约好每个人出一道拿手菜,凑齐一顿年夜饭,大家热热闹闹地过牛年。”
往年春节,妈妈杨村花一定早就置办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回来,给儿子解馋。“虽然早就做好了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国的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些失落感的。”杨村花说,虽然真实同框不太现实,不过好在云端始终在线,孩子每天一个报平安的电话总能让自己和爱人心安不少。“我们做父母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只要有团圆的心,哪怕一家人不能聚在一起,也是年。”
一个阿富汗留学生的中国年
“在中国十多年,这应该是第一次在学校里过寒假,也可以说是第一次真切感受中国新年。”东南大学公众卫生学院博士生、来自阿富汗的哈桑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2008年,自己在南通大学完成本科学习,随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儿科医生;2015年,哈桑来到南京,在东南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今年是哈桑读博的第一年,却也是最为特殊的一年。“以前几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回阿富汗,但今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同时也出于对自己和身边亲友的安全考量,我决定留校。”
2020年虽然艰难,却也给即将满30岁的哈桑带来了一个大惊喜。“6个月前,我的女儿出生了,这是2020年给我的最美的礼物。”去年1月,哈桑的妻子因为怀孕回到阿富汗,而随后不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无法返回中国团聚。2月4日,是哈桑女儿满6个月的日子,“Missing”哈桑在朋友圈里写下对女儿的思念。“虽然我不能亲手抱抱我的宝贝,但我每天都会与家人通过微信进行视频通话,看到大家都安好,我就安心了。”
尽管和亲人相隔千里,但哈桑并没有感到孤单。这个春节,学校为留校留学生们组织了包饺子、参观博物馆等活动。除夕当天,哈桑和同学们一起吃上了自己包的饺子,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除夕团圆夜,哈桑与身在沙特阿拉伯的爸爸、在美国的妹妹、在阿富汗的妻子和两个哥哥打了视频电话,让他们也能感受一下中国新年的热闹气氛。
“中国的春节、穆斯林国家的开斋节,都重家人团聚,过节了,家人好友会回家团聚,吃团圆饭,长辈会给小辈发红包,等等。”哈桑说,这次留校过年是一次特殊的经历,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如此美妙的夜晚。
一口家乡味,最是牵挂情
身在他乡,最想念那一口家乡滋味。前不久,微博上#听说我过年不回家爸妈寄来的年货#冲上了热搜,“原年人”们纷纷晒出了家人寄给自己的各种年货。10元一斤的快递,寄来了2元一斤的萝卜;想吃妈妈做的饺子,17斤各种馅的饺子立刻安排……疫情阻隔我们归乡的脚步,却无法阻隔家人的牵挂。
16日,游客在淮安楚秀园游乐场尽情玩耍。 贺敬华 摄 除夕前,南京体育学院22岁的击剑运动员丁东也收到了爸爸妈妈从淮安寄来的大包裹。“运动员不允许吃家里寄过来的肉制品,所以爸爸妈妈给我寄来了一些水果和其他我喜欢吃的东西。”因为全力备战陕西全运会,丁东几乎一年都没怎么回家。往年春节,丁东结束最后一天的训练后,爸爸妈妈就会将她接回淮安,大年初二晚上再赶回学校训练;而今年的春节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丁东第一次在南京一个人过年。在电话里知道这个消息后,丁爸丁妈立刻开始准备年货寄往南京,希望能做好女儿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她不那么想家,在学校好好度过这个春节。
图为盐城大洋湾景区唐渎里。丁信枫 摄 22岁的丁东已经练习女子重剑长达10年。家人,对于她来说一直是最温暖的陪伴。“以前小的时候,比赛失利和家人打电话,一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就会想哭,想回家。而现在,我常常会报喜不报忧,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希望我也能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丁东告诉记者,虽然原地过年还是免不了思乡之情,但是耐住性子,好好准备接下来的比赛,才能让这次的不回家变得更有意义。“想要赢得比赛,那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目前最好成绩是全国女子重剑个人赛分站赛前三名,希望今年全运会,我能够向更好的名次发起冲击。”丁东说。
记者 谢诗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