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播放按钮看视频
专家:神像雕工精致、造型生动,价值万元以上
丹阳新闻网报道 家有宝贝得意洋洋。日前,市民张小姐就想通过本网的“寻宝”栏目,鉴定一下家中收藏多年的一件来自西藏的“宝贝”。
记者看到,张小姐的这个宝贝是一尊神像,高约6厘米,下方的莲花托座高约4厘米,黄铜质地,重量大致在200克左右。与常见的神像神情、姿态不同,这尊神像神情肃穆,目光犀利,动作也比较夸张。神像上身坦胸露乳,一条宽约0.5厘米的长带从神像的右肩系至左边腰部,在他的胯部也系有一条类似的带子。神像的双臂朝上张开,右手手握金刚锤,左手一指指天,双手手腕和手臂上有臂环。同样,他的双脚上也有脚环,双腿呈“弓”型跨步,站立在底座上。神像的发髻朝上高高梳起,发丝根根分明。记者看到,这尊神像胸部背后的位置,有一个约1厘米长的圆柱形小“疙瘩”,底座左边有些许破损,边缘刻有浅浅的“西藏”二字。
张小姐告诉记者,这尊佛像原是她公公的,一直由她的儿子保管至今。张小姐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公去了西藏支教,临走时他的一名学生送给他们一行老师四五尊神像,这是其中一座。当时,大家只当是一个普通的临别礼物,谁也没有考虑它的价值。回来后,公公就随意将这尊神像跟其他杂物放在了一起,并没有特别注意保管。后来有一次,偶然得知,当年同去西藏的一名老师,将学生送给他的那尊神像做了鉴定,结果表明是个古物,而且具有相当的价值。于是,公公也将他的那尊神像也找了出来。经过三十多年的辗转,神像底座不知从什么时候有了一个小窟窿。
为了求证神像的价值,记者特意请教了我市博物馆馆长、美协副主席季宏伟。季宏伟仔细观察后指出,根据这尊神像的包浆、铜质和铸造工艺三方面判断,这是一件清代的铜像。从神像的造型、风格可以认定,神像是一尊藏传佛教的金刚。底座上的‘西藏’二字,不是清代字体,书写方法也不符合当时的规范,很明显是后来刻上去的。而身后的那个圆柱形突起物表明,神像很可能是供奉在寺庙里的小金刚,突起是用于固定金刚的。
季宏伟表示,目前存世神像以观音、罗汉为多,此等藏传金刚像比较少见。这尊金刚像包浆完整、自然,雕工非常精致、造型生动,动态十足,虽然有些小破损,但并不影响其价值,目前市场价值在万元以上。 (丽敏 钰婷 东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