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声明本人和电影界没有任何关系,任何人也未给本人五毛三毛。
爱看电影,十来年,看来很多电影,陈凯歌的电影大多数都看过,并且都看过几遍。最近《赵氏孤儿》,看了两遍,的确是陈凯歌的典型风格的电影,但是水平确实不怎么地,这也让人联想到陈凯歌的那《霸王别姬》是灵光一闪,还是他老爹帮忙?怀着这个疑问,我仔细的看了看陈凯歌的电影,一点小小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说陈凯歌
陈凯歌出生导演世家,自幼在北京的文化圈子里面长大,所以,天性高傲,喜欢谈论一些宏大的命题,比如:人性、审美等等。当年张艺谋在电影学院操场被人从后面踹一脚不敢说话、默默走开的时候,陈凯歌已经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大谈理想、意义等激情飞扬的理想主义电影,按照田壮壮的话讲“那时候,叙事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我们的视野”。
现在对陈凯歌比较普遍的评价是:陈凯歌的影片突破了传统叙事的规范,强烈地表现了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以诗化的电影语言创作了独特的视觉风格。他的影片重视对画面上人物运动的处理,强调视觉造型不拘传统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淡化,但刻意追求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这是一个善意的、比较中肯的、表扬式的评价。我自己的个人看法是:陈凯歌一直认为:故事只是电影主题的一个衬托,电影应该表现主题。他的主题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宏大的东西,像《赵氏孤儿》中他要表达的人性一样。
我们可以把陈凯歌和张艺谋做一个对比:陈凯歌出生上流社会,他的电影是自上而下的,希望表现深刻的主题,忽视叙事。张艺谋的出生底层,他的电影是自下而上的,通过故事来表现主题,让观众看懂故事,然后体会到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举两个电影的例子来说明:
一个是张艺谋的《黄金甲》,虽然很多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不高,但是我感觉《黄金甲》是非常好的一部电影,如果你对这个电影的记忆只停留在波涛汹涌上面的话,就建议您不要再读下去了。《黄金甲》通过奢华的宫殿、成群的侍女、丰满的肉体、满城的菊花、金灿灿的盔甲等等一系列富丽堂皇的外表,表现了一个无情、冷酷、荒淫、残忍的故事。让外表的故事和内在的肮脏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里,叛军的冲杀、皇宫争夺都是形式性的,不怎么写实,只需要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就行。当看到菊花被踩掉,叛军被全杀光、顷刻之间一片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仍然是天下太平、一片盛世,看到这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一片悲凉的感觉,让我想起两句话“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甚至想起来二十年前首堵一夜之间消失的那些大学生。政治就是那么的肮脏和无耻!
张艺谋从摄影出生,是一个由匠人出生,一步一步突破自己,最终成为大师的导演(不要争论张艺谋是不是大师,看完他所有的电影你会有自己评价,我尊重别的评价,也请大家尊重我。我认为,张艺谋是电影奇才,出生卑微依靠不断努力取得成功,是中国电影的旗帜。李安也很优秀,但是他是香蕉,不能代表中国)。他的电影以故事为线索、以画面和色彩为工具表现出电影的主题。这是他为人们所尊敬和世界所认可的原因。
陈凯歌出生导演世家,学校出来就直接自己搞电影了,我们可以说他是天生的大师,开始是不屑于,后来是搞不好电影最基本的要素—故事。陈凯歌的电影故事是为电影的主题存在的,所以很多电影的故事非常的不合理。比如;《温柔的杀我》男女主角在街上按红灯的时候手指头碰了一下,一个小时内女主角在上班的时候翘班和男主角嘿咻。(另外说一下,陈导还是需要像李安学习的,温柔的杀我的尺度和《色戒》基本一致,但是里面的激情戏拍的比李安还是要差很多啊)。《刺秦》里面的神经质的、话剧式的表演,看刺秦感觉王志文的表演时最好的。
第二个例子是最近热映的《赵氏孤儿》,这个电影看了两遍,看的非常仔细。《赵氏孤儿》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传统的文本是通过复仇的故事表现正义的伸张。奸臣屠岸贾屠杀赵氏一门三百口,正直之人一个一个倒下,程婴忍辱负重拉扯赵武长大,最终锄奸惩恶,为赵氏和其他人等声张正义、平反的过程。在法律失序、正义无所伸张的时候,通过复仇击杀奸臣给好人平反是合理的选择。陈凯歌的《赵氏孤儿》故事还是复仇,但是主题变成了人性,也许是陈导没有读懂以前赵氏孤儿的故事,或者是陈导对人性的理解有偏差,反正这个故事讲的很稀烂。很多人对《赵氏孤儿》的评价是上半部不错,下半部稀烂。但是我个人认为,下半部恰恰是陈导最关注的,或者他最得意的,就像他说的,上半部讲的是故事,下半部讲的是人性(上半部的编剧和下半部不同,下半部是陈导自己编剧的)。在上半部陈导的故事讲完以后,下半部陈凯歌希望通过娓娓道来的情节讲述自己的人性主张,我的理解大致是这样的:程婴想通过赵武为自己的妻儿报仇,在开始到时候赵武只是工具,后来韩厥的话让他有所触动,开始动摇。屠岸贾对赵武怀疑以后,出于亲情手下留情。赵武只是程婴和屠岸贾的筹码,程婴在赌血缘重于亲情,屠岸贾在赌亲情重于血缘关系,两者不相上下,眼看故事讲不下去了,陈导就让屠岸贾捅死程婴,这时候屠岸贾手里只有半个亲情的筹码,程婴却有300人命的血缘和养父亲情一个半筹码,最终赵武杀死屠岸贾,也引来电影院的一片笑声。程婴弥留之际看到媳妇的笑脸,感觉冤仇已报(让人想起《角斗士》自后的场景,不过差很多)。陈导想通过一个复仇的故事讲关于血亲和亲情的人性主题,但是故事讲得很失败,故事没有讲好,观众还能理解人性的主题吗?最后观众只记得:经典版本中杀掉赵盾的狗是打酱油的、为义而亡的公孙是打酱油的、为义忍辱负重的程婴是打酱油的、大英雄赵朔是小心眼的、国之重臣赵盾是飞扬跋扈、排挤他人的,坏人屠岸贾是才是真正懂得“仁义”的。
陈凯歌电影主题很伟大,但是故事讲不好。
我们再回到《霸王别姬》的话题,
首先,《霸王别姬》是典型的通过故事讲主题的,是典型的张艺谋的,《活着》式的电影。
其次,《霸王别姬》的故事难度远远大于陈凯歌的其他电影。霸王故事跨度几十年,人物塑造的很好,反观陈凯歌的电影,只有霸王故事复杂,其他电影故事都比较简单《孩子王》、《温柔的杀我》、《梅兰芳》、《无极》等都是,《黄土地》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但是故事很简单,而且这部电话获得的主要声誉的不是故事和主题本身,而是摄影。(关于黄土地多说一点:黄土地的摄影在当时是空前的,远镜头和画面构图做的非常好,甚至可以媲美英国经典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两部电影只有在电影院或者大屏幕看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摄影的魅力,反观几十年后姜文主导的《天地英雄》,摄影简直就是幼儿园水平,同样的大漠孤烟,同样的沙漠戈壁,和比他早拍几乎四十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差距太远,)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霸王别姬》不是典型的陈凯歌。我们再看看《霸王别姬》的其他人员,编剧是芦苇和李碧华,原著小说李碧华,陈凯歌对剧本几乎没有任何个人意见。还有京剧的故事,陈导老爸是中国最好的京剧导演,京剧一段有老爸指导,或者是从小在家的耳濡目染,拍的顺顺当当应该不在话下。演员张国荣饰演程蝶衣是此片最成功之处,表现的非常好,张丰毅和巩俐、英达都是实力派演员。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岗位,统筹,这部电影的统筹是李碧华,统筹是做什么的?我没有进过剧组,自己也不怎么清楚,但是我们可以搜索一下百度词条“剧组统筹”,那里面的解释比较书面化,简单一点说:统筹是导演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他高于导演但却不在现场进行调度,负责计划每天的拍摄场次,掌握整体拍摄进度,进行必要的各部门的准备通告,诸如天气,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统筹虽然不需盯现场,但必须时常到现场关注拍摄进度和拍摄情况,可以说是无名而有实的导演。
说完这些以后,我们看看,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记得陈凯歌在这部电影开机的时候,他的说法大概是自己就是玩玩而已,这部电影不是我的大手笔。(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具体我不记得了,大家别拍啊)
现在,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一,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成功,陈凯歌导演的主要功劳在于没有参与核心创作,最起码电影中陈导的主要思想体现的不明显,不是陈凯歌的电影风格。第二、这部电影的主要功绩应该在李碧华和芦苇身上,李碧华的小说,和芦苇两人搞成剧本,自己当统筹,演员没有新手,有了这样的团队,导演的作用相对不大了吧?第三、陈凯歌的老父亲在此片上映后的第二年去世,一部电影拍摄时间不会非常长,陈父在八十年代以后就没有参与过文艺创作啦,而且陈老先生患癌症去世,让一位老人家在去世前两年去指导电影,可能性很低。最多老先生和儿子可能聊一聊而已,或者由于陈老先生在京剧界很知名,京剧界为这部电影提供了支持而已。此片为陈老先生作品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总而言之,《霸王别姬》经典影片,也是陈凯歌导演最好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它更像是一批敬业的电影工作者拍了一部好电影,让车长虎皮做大旗一个大导演署名的结果,陈凯歌导演就像武昌起义中的黎元洪一样,轻轻松松的到达了人生顶峰。一旦机缘巧合的事情不再的时候,陈导没有练好导演基本功的毛病就大白于天下啦!
就说这么多啦,有时间来侃侃张艺谋和冯小刚什么的。这两位只中国真正靠市场取胜的导演,真正能提供老百姓爱看的电影。像一部电影都没有进入电影院的田壮壮、贾樟柯这些,我感觉都是浮云。如果我们的电影文艺到老百姓看不下去,那中国的电影工业是没有未来的,如果中国的电影工业没有未来,那么这些牛13哄哄的所谓艺术导演就只能靠教书过日子了。对中国电影真正有贡献的是张艺谋、韩三平、冯小刚、华谊、新画面等等这样的市场化的电影企业和个人,当然,市场化的像《熊猫大侠》这样的烂片也让人头疼,但是他们的主流是推动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贡献远远高于闭门造车、一心得奖的所谓文艺片导演和吃皇粮、唱赞歌的中国金鸡百花们。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