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的感恩之心 - --------“感恩母亲”征文活动后记 毕淑敏《提醒幸福》中有句话印象很深“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是的,不少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时候是麻木的,需要别人或其他事物的唤醒。 前些时间,学生做了一篇阅读理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中间有道题目是“假设自己的妈妈走失拟写一则寻人启事”,学生还是做得极差。我们的学生也和文章中的学生一样,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母亲竟然不了解:不知道母亲的年龄,不知道母亲习惯性的动作,忘记了母亲面部有何特征 ,母亲走路的姿势……和他们的交流中知道学生普遍认为母亲再多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自己只要安心学习就行了,不需要关心母亲。作为母亲和老师,我震惊于学生的冷漠和麻木,一个对自己母亲都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怎么能关爱他人呢?我意识到学生迫切需要一次感恩教育的洗礼。 适逢此时,丹阳日报、丹阳新闻网推出“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的征文活动,我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开展了以语韵文学社成员为主体的全校学生的征文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全体语文老师和同学的热烈响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拿起笔抒写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征文活动也经历了波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次收上来的征文数量虽多,但质量高的不多。老师发现作文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选材雷同或大同小异,如选择生病时母亲照顾自己、雨雪天送伞送衣服和母亲帮自己过生日之类的材料占了很大的比例;母亲的形象刻板单一,几乎全文都是母亲为自己为家人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付出,人物形象缺乏时代感缺乏生活气息;缺乏细节描写,缺乏真情实感,感恩之情只体现在结尾处几句口号“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要报答母亲的恩情”之类的话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意识到学生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他们没有用心观察生活,感悟母爱。于是我们要求学生和母亲谈一次心或打一个电话给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件家务,努力实现母亲的一个小心愿,把自己的文章读给母亲听并请母亲提建议。我们希望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重新认识母亲,学会理解母亲,从而写真事、抒真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次收来的文章质量普遍有了提高。学生笔下的母亲不再是毫无特征的干巴巴的劳动机器,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物了,文章的情感也不再主要是母亲如何深爱孩子那种单向的情感,而是母亲爱孩子孩子感恩母亲的双向情感。我们欣喜的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涌动着感恩的激情,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一次老师没有要求再修改,可是不少学生主动修改请求老师发表到网上。有位初一的女生甚至前后修改了五次,决心要认真写好此次作文以此作为迟到的母亲节祝福,她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动。 “学生的头脑不是容器,而是一支待点燃的火把。”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切感受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许多的潜能,关键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之发挥潜能。征文活动获奖虽然是少数,但此次活动给我们参与老师和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