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4|回复: 13

那座诗歌的圣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3 12: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那 座 诗 歌 的 圣 城

王恺

人类和诗歌几乎是同时诞生的——题记

黄河岸边,天下之中,成就了中国诗歌最早的温床。

黄河和洛河一起构成了中国的两河文化。

河洛盆地自然的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硅谷。

沿着洛河走来,文学的自信感自然在潜滋暗长。

这块土地曾经得到那么多大诗人,中国的第一本诗歌集子《诗经》就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

“河之洲”上的那只“雎鸠”关关一声的鸣叫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序幕。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而周南之地当是文人骚客向往的圣地,其故事发生之地当在今天的孟津。那个窈窕的河洛女子,我们虽不知道她的名和姓,但早已把她视作“求偶”的对象。徜徉在黄河边,总是会产生一种幻觉:那个窈窕少女静静地向我走来,黑色的长发飘散在空中,那个静女和河水构成的风景画扑面而来,成为了永远的河洛印记,深深地定格在了心灵的深处。这就是我喜欢古代河洛女子的原因吧。

《诗经》的浪潮刚刚掀过,这块土地又迎来了中国诗歌的高潮。结集在汉魏故城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两汉时期诗歌的最高成就,这一组艺术精品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算过分。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同时也为后来的七言诗等古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后世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这个城市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女性色彩。

我们从《古诗十九首》中节选一首,看一看这个城市里有关诗歌和女性色彩的记忆。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汉魏故城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眼前绵延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怆怆。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阵痛。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逝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后来唐代的那些及时行乐的诗人似乎都受到了这些诗歌的影响。

此后汉魏晋三朝更迭,国家不幸诗家兴。这座诗歌的圣城诞生了一批批重要的文学社团: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三个文学群体集中了当时最顶尖的诗人,不少有个性的诗人在黑沉沉的夜空里灿烂的开放。

此后,南北分裂,国家动荡,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厮杀,中国文学的历史进入了最幽暗最狭窄的山谷。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民族文学的天空才有了一抹亮色。《木兰诗》应当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木兰出征前,来到京城,分别在四个集市上购买好物品,晚上就到了黄河边。战争结束后回到京城,在明堂前接受了天子的接见。《魏书•文苑传》说到北魏自元宏以后,“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因为文学长期衰落之后,虽经统治者的提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出现许多有较高成就的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短命的王朝之后一般都会迎来一个强盛的帝国,隋唐二代便再一次幸会这座历经磨难的诗都。隋朝虽是一个短命王朝,却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也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它为孕育下一个强大的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就沿着大唐的轨迹,站在北邙眺望这座诗歌的圣城,用超强的望远镜透视城里的那些诗人们,去倾听那些名星大腕在唐音发端时的单管独唱或者是多管合奏。初唐时期,是律诗定型的阶段。虽然没有出现后来的李白、杜甫这样的大牌巨星,但也出现了许多虽不耀眼却也闪光的人物,一时诗城里繁星满天。

初唐时期还有二大文人群体,都是一些三流二流的演员经过组合,优化而成。一个是“初唐四杰”,可以称之为“四大天王”,另一个是“文章四友”,可以称之为“四大地王”,洛阳是他们活动的地方。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就相当于今天的演员“刘德华”了,在这些文人中,骆宾王和上官仪不一样,和后来的宋之问更不一样了。他没有媚骨,决不缺“钙”,可是骆宾王的胆子也太大了,写了一篇《讨武曌檄》,骂人的话也实在太难听了。在中国,成者王,败者寇。“二十四史”从来就是胜利者的光荣史,失败者的完蛋史。骆宾王来到天津桥上,看到一个美女出了应天门,目光追寻,天津桥一时诗意大增。

美女出东邻, 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 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 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 个是洛川神。

唐代时东都依然是充满了诗意和女性色彩。那个时候,统治者很注重“天人合一”,“伊阙”称“天阙”,街道又称“天街”,城门称“天门”或“应天门”,桥称“天津桥”,还有天枢,天堂等等。这些建筑都处于一条直线上。题目中的“天津”指的就是天津桥了。当时的“天津晓月”是诗城的著名景点,许多大诗人都有咏桥之作。整首诗的意思是:一个美女出了东都皇城,逍遥悠然地上到了天津桥上。整整衣服,弹去灰尘。用香熏过的衣服,散发出醉人的香味,飘散在走过的路上。移动着轻盈的步履。以水为镜,自己的眉毛多像那弯弯的月亮。赶快给曹植捎个信,这个女子就是洛神女。(待续)

骆宾王说到底,在当时的诗人中,只不过是个歌星而已,在当时称得上“家”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陈子昂了。这位慷慨悲歌之士,他的欢乐与哀愁,他的失意与理想,却与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唐高宗四年,陈子昂出生在四川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22岁就跋山涉水来到京都应试,结果落第而归,回到了四川家乡之后,学仙隐居,闭门读书,二年后,他再次赴东都应试,得中进士,做了侍郞。陈子昂的唐代诗文革新运动和在转变齐梁诗风而做出的贡献是在这个城市完成的,后来的杜甫、韩愈、柳宗元对他备加称赞。

经过初唐的孕育、蓄积,待到盛唐的大幕拉开,几声强烈的雷电震耳欲聋。李白、杜甫、王维、高适携手出场,各路明星大腕齐汇东都。李白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先到宜阳城,来了灵感,吟诗四句:

紫藤云水花,

引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

香风留美人。

然后一路向东,上了天津桥,开始回忆自己少年时代曾在这里和东都的好朋友们喝酒赋诗的情景。李白青少年时代在天津桥南的董家酒楼饮酒赋诗,此后又多次长住洛南,留下了几十首吟咏东都的诗篇。

李白来到东都的消息惊动了另一个诗坛大腕杜甫。杜甫十七岁以前生活在洛南建春门附近的二姑姑家,应当算是东都的老住户了。杜甫小李白十二岁,自然是仰慕至极,于是两位诗坛大腕握手东都,一同相见的还有长期生活在东都的诗人高适,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后来三人形影不离,一同决定结伴东游。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雨妃 于 2011-8-23 12:10 编辑

盛唐闭幕,中唐的诗坛百花齐放,两大文学集团在这座诗歌的圣城里又对立,又交流,争奇斗艳,辉映洛城,以白居易为首的文学集团和以韩愈为首的文学集团在东都并蒂开放。白居易在这里完成了他生命中最精彩的乐章,留下了近千首歌咏洛阳的诗篇。白居易创立的“七老会”诗化着美丽的琵琶峰。这一集团的重要骨干刘禹锡的故居就在洛河南岸的洛滨坊,《唐两京城坊考》《刘禹锡集》都记载了诗人晚年卧病洛滨的事件。当时和白居易并称为“元白”的洛阳才子元稹,其故居就在履信坊,白居易有文云:“微之履信新居多水竹。”而另一派的代表人物韩愈旧籍在孟津,“吾家本瀍谷”隐隐地透着诗人浓浓的洛城情结。另一代表人物孟郊在洛阳做河南转运使,家居洛城,并在这里和韩愈交流切磋。该派的重要诗人李贺借了同宗族李姓人家的房子,寓居在洛南仁和里,其命途多舛,但综观诗人的一生,洛阳却总是带给诗人惊喜和温暖。

晚唐的中国诗坛,又诞生了两颗巨星。年轻的杜牧在东都一举成名,晚年的时候又在东都的街头见到了曾经倾心的女子张好好,并特意为她写了一首《张好好诗》长诗,这首诗歌的墨迹至今还十分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另一巨星李商隐系王茂元之婿,一度在东都崇让坊寄居,留下了崇让里诗歌数首。

一代盛世谢幕了,而唐诗却依然在这块土地上孤独的开放。到后唐时,亲见过“洛阳城外花如雪”的“洛阳才子”韦庄,逃居四川,留恋东都,无奈地吟出了“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的哀鸣和着大唐的余音依然在温暖着这块沧桑的圣土。

历史是那样的惊人的相似,短命的五代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个强盛的大宋,中国诗歌的香火又将旺盛地缭绕在东都的天空。虽然洛城与大宋的首都擦肩而过,却阴差阳错地呈现着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诗词的绮丽的景象。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国文学史上寥寥的几大文学集团又陆续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暗香浮动。青年时期的欧阳修为官洛阳,其“人约黄昏后”的名句使后人联想到他的西京恋爱故事,他和文友发动的文学革新运动就萌芽在洛阳。司马光居洛十五年,这个城市带给了他一次次的灵感,帮助他完成了不朽名著《资治通鉴》。无数次游历汉魏故城,这位史学大家禁不住赋诗感慨: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组织的文学社团“耆英会”集中了北宋最优秀的诗人群体。

元祐年间,李格非官场失意,携幼女李清照从开封来到了洛阳,完成了不朽之作《洛阳名园记》,幼小的女儿李清照也在洛阳度过了少女时代,直到晚年,词人仍念念不忘京洛旧事。朱敦儒、陈与义两位洛阳词人辗转江南,“忆昔午桥桥上饮”,时时怀念午桥庄的饮酒赋诗生活,无奈身逢多事之秋,只好面向北方,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这座数千年的诗都依旧在风流。

&

发表于 2011-8-23 1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拜读ing{:1_50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雨妃 于 2011-8-23 12:12 编辑

这座数千年的诗都依旧在风流。

金代河洛地区出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诗人群体——洛西诗人群体。这一群体因主要活动于洛阳以西的宜阳三乡及洛宁的部分地区,故亦可称之为三乡诗人群体。从时间而言,洛西诗人群体的创作贯穿了整个金代。从人员组成而言,既包括朱之才、辛愿等三乡本土诗人,亦包括元好问等流寓诗人。无论从创作还是理论来看,他们对于金代文坛及后代文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金代文坛领袖,元好问在我的家乡三乡完成了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锦机》、《论诗绝句》三十首。而后者弘扬了杜甫《戏为六绝句》所开创的以诗论诗的风气,不但被金元两代谈艺者奉为大宗,而且在整个文学批评史上也有重大意义。这一时期,河洛一带俨然是一个中国文学的中心,这一文学集聚区涌入了当时的一些诗词大家,他们的诗歌创作影响到了整个金代诗坛之风貌。&      

北宋以降,这座辉煌的古都终于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但其作为文学中心的地位竟又延续了数百年,甚至到了元明清三代,诗词大腕依然对这座圣城深情眷恋。他们高擎着文学的圣火,在河洛大地上嗅着远古的讯息,等待着春天的花开。/      

在这个繁星满天的诗歌世界里,我不能细细的把所有的朝代翻阅,那一枚枚美丽的贝壳我无法一一拾起,那一位位过往的巨星大家我也无法一一安排他们出场。面对这些大师,我只有感慨、感激和感动。

试问中国甚或世界上有哪一方土地集聚过这么多的诗词名家?这些散落在河洛大地上历史元素唤起了我们遥远的追忆:西域的驼铃声,悠远的丝绸之路,卢舍那的微笑,隋唐大运河的桨声灯影……%

这块土地承载着我们先祖的光荣与梦想,这里有民族的根,这里是过去中国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是文人骚客灵感的源泉。

于是,诗经在此结集,汉赋在此孕育,格律诗在此诞生,宋词在此开启。

于是,一条诗歌的长河滚滚而来。(完)

编后:这篇文章是我的老师王恺先生的系列作品之一。读后,深为老师的文史修养所折服,为老师的故都情结所感动。我知道,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向老师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让身为洛阳人的我,对家乡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更深的感情。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在您的指导下努力向前!祝安!

     
发表于 2011-8-23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雨妃是洛阳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雨妃是洛阳人?
山中过客 发表于 2011-8-23 12:14



    是的。家乡是洛阳的,目前生活在丹阳。问候过客姐姐!
     
发表于 2011-8-23 12: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7# 雨妃


    欢迎雨妃来丹!提供美文让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11-8-23 1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学习了!{:1_472:}
     
发表于 2011-8-23 1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雨妃是研究语言文化的。才女。
发表于 2011-8-23 1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454:}
发表于 2011-8-23 1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1_502:}才貌双全
发表于 2011-8-23 16: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谢谢雨妃给我们上了古代诗歌一课,多多给原创以分享
     
发表于 2011-8-23 1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从古到今,诗歌详解,楼主才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7 11:44 , Processed in 0.0612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