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音公益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基金理事会成立
“当我们企业家拿出的名片上,第一行不是某某董事长,而是某某理事长,这就是真善美的境界了。”衣着朴素的民营企业家毛卫成,在8月28日举行的常州市华音公益文化基金(筹)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基金理事会上,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公益文化、慈善事业的理解。
曾资助过中国常州网长青艺术团、常州吟诵协会、常州爱乐乐团的毛卫成董事长,又将拿出1000万元,筹建10项公益文化基金。目前,已对常州市的谱牒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这三项研究领地,分别投入100万元原始基金,作为单项运作资金,扶持地方文化发展。
城市魅力,在于城市文化
“常州3000年的历史文化,被30年的改革开放从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度建设这两条腿走路要平衡,只有物质不行,民俗文化是根。”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季全保,对常州文化发展现状,颇有感触。
一个城市的魅力,源于这个城市的文化。对于城市文化,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常州城市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常州企业对地方文化建设的关注、支持。原文广新局局长、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童方云,对民俗文化研究基金的资助对象、程序、方式,以及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发言。童秘长向与会人员透露:常州民俗研究会正着手编辑民俗文化系列从书。其中,常州民俗史汇编、常州信仰民俗、常州农耕民俗、常州礼仪民俗、常州居住民俗这五本,将于今年年底汇编成书出版。
市人大财经委主任、钱缪文化研究会会长钱文龙在会上也表示,将对常州钱缪(氏)文化及名人文化进行研究,并创刊《名人博览》期刊。汇编出版名人文化系列从书等。
用钱搞文化,不是用钱搞钱
作为单项基金,一定要专注于常州的文化发展,是用钱搞文化,不是投资文化,更不是用钱搞钱。作为“公益文化基金”的创始人,毛卫成董事长特别明确了资金定位。
热衷于公益事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于出力的,达到一定年龄,将会给评个“终身理事”;对于出钱的,达到一定年纪,指定传承,将会合法继承。这种光环会永远传下去,并且能带动引导成功企业家踊跃参与进来。在音响市场打拼了30年的毛卫成董事长,对公益文化基金的认识、管理及发展前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做这种公益文化,区别于各种捐款,这是种修善积德的过程。
会上,常州市领导赵忠和对毛董事长支持常州文化发展的力度、行为,表示赞赏。他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离不开民间力量,而这种公益文化行为,正体现社会力量对历史文化的推动。
来参加公益文化基金理事会的领导还有原常州市领导周源以及薛焕炳、卢联珍、许建荣、朱炳国、常州著名文史专家吴之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