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誉海内外的丹阳眼镜城 中国一绝的齐梁石刻园 古吴文化的季子庙
| [tr][/tr]
乡村特色的生态农庄
近日,丹阳旅游局来到南京召开媒体推荐会,全力推介丹阳旅游。为打响“齐梁帝王故里、中国眼镜之都”品牌,丹阳市通过高起点规划,大项目带动及挖掘文化内涵,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准备将丹阳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以齐梁文化、江南水乡、低碳生态为特色的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据了解,“十一五”期间丹阳新建旅游经营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景区从无到有,已建成6家,去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75万人次,分别是“十五”期末的6倍和9倍。
在会上,丹阳旅游局眭国民局长介绍,丹阳与南京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加上丹阳经济发展繁荣、交通区位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已经为丹阳的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眼镜产业的大力发展,丹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丹阳眼镜城已被批准为国家3A级景区,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这一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项目完工后,除形成眼镜市场、眼镜博物馆、会展中心、检测中心等完备的体系外,还将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影视表演等为一体,势必对整个丹阳的商贸旅游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围绕中国一绝的六朝石刻,将新建丹阳核心旅游项目“天地石刻园”,该园总投资达2.6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项目以齐梁文化为背景,以南朝陵墓石刻为平台,主要展出8000多件精美石雕。目前,园区外部绿化、室外景观已基本完成,室内陈列布展正加紧建设中,今年元旦左右将全部完工,准备在明年5月份正式开园。
借助眼镜产业的带动效应,丹阳还将打造以水晶山齐梁文化为核心的“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建设。利用天地石刻园市场运营契机,加速区域内齐梁陵墓遗址公园、皇业寺、温泉度假酒店、嘉山景区、管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力打造“齐梁旅游第一品牌”。打造以“季子文化、古吴文化”为核心的九里风景区建设。以季子庙为核心,形成弘扬季子精神,展示吴文化传统的文化旅游区,全力打造“华夏吴氏第一祖地”。打造以都市风情旅游为核心的“江南水乡文化体验旅游区”建设。贯通内城河水上游览线路,保护开发西门历史文化街区和名人故居,恢复练湖,以练湖水为宝石,以内城河为项链,串联起丹阳古城美景,全力打造“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通过这些景区的新建和推广,丹阳旅游经济必将引来新的突破。
最后,丹阳红色旅游、美食旅游、生态农庄乡村游等都做了精彩推荐,表示只要游客游过玩过必定会有难忘的记忆。
丹阳相关资料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81万,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2009年全市GDP达487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市中排名18位。
丹阳地理位置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蓉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轻轨交通、常泰高速公路等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就在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个多小时车程;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丹阳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人文荟萃,人才辈出。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儒学家包咸、史学家韦昭、著名诗人许浑、包融、教育学家马相伯、美学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佛学家吕瀓、孔学家匡亚明等皆出丹阳。丹阳被誉为“江南文物之邦”,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现存南朝齐梁帝陵及石刻11处26件;孔子手书季子碑;三国时期孙坚的高陵;被誉为“江南第一钟”的唐中和铜钟;季子庙、沸井,还有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另外丹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是“吴”姓祖始地。此外,丹阳的刻瓷、面塑、乱针绣、邮票拼贴画等民间艺术技艺独特;方言、丹剧、庙会、丹阳美酒等中华文化独具异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