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相聚——汤龙保、许生妹幸福家庭事迹材料
这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上有耄耋之年的父母,下有蹒跚学步的幼孙。汤龙保、许生妹夫妇成家三十多年来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持家有方。在他们悉心经营下,四代人亲情交融,敬老爱幼,人人有个共同的心声:“我爱我家。”他们是邻里乡亲交口称赞的模范表率,他们是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孝敬父母 家庭和睦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六岁时,汤龙保的父母因长期异地分居导致感情破裂,并各自重组家庭。自此,汤龙保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间,他的父亲与继母在浙江西塘以理发为生,没有回过丹阳一次。母亲改嫁邻村后,他也不便过于打扰。失却父爱、母爱的童年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隐痛与遗憾! 二十五岁那年,他与许生妹结婚,俩人白手起家,苦心经营着贫寒困苦的家庭。创业初期,汤龙保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转战千山万水,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出差七十一天,无暇顾及家庭,常常心怀内疚。许生妹在家服侍年迈的爷爷和照顾年幼的儿子,种责任地,养猪喂羊,里里外外一把手,给汤龙保创设了一个安定的大本营。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夫妻俩夫唱妇随,苦中有乐。 有一天,家里打来电报,说爷爷病危。正在山西大同出差的汤龙保闻讯后一路风风火火赶回来,到医院服侍老人,以尽孝道。看到妻子给爷爷倒便盆、擦洗身体从不嫌弃,汤龙保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妻子的贤惠勤劳、为人本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汤龙保经过近四十年的打拼将昔日一家社办企业的小镜片厂发展到今天亚洲最大的CR-39树脂镜片生产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CR-39树脂镜片生产工厂,成为国内眼镜制造业第一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的企业。 汤龙保成了万新光学集团的董事长,他没有忘记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只是父母重组家庭后隔阂未消,重任落在许生妹的肩头,他往返浙江、江苏多次,以亲情诚心感化父母。 2000年5月18日,汤龙保乔迁新居,他将父亲一家人接回来,也把母亲那边另一家人接来团圆。骨肉流离、亲人星散多年后,终于重新相聚在一起。四位老人双手紧握,彼此道歉、问候,继母亲切地叫汤龙保的母亲为姐姐。那一刻,汤龙保、许生妹夫妇泪流满面。悲喜不善形诸于色的汤龙保说,那是他一生唯一一次的放纵,大悲和大喜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化作春雨荡涤过往的尘埃。 之后,汤龙保与许生妹协商,将四位老人接到一起安享晚年。如此的孝子,堂堂的为人中折射出宽厚待人的传统美德。每到过年过节,这个大家庭总是济济一堂,其乐融融。2010年,汤龙保的继父八十大寿,众多邻里前来祝贺,大家由衷感慨:这样的大团圆来之不易! 感恩社会 乐于助人 工作上,汤龙保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生活中,他淡薄名利,善育重教,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勤俭持家、乐施行善的许生妹年近花甲,走家串户靠的是一辆半新的自行车,谁都不会将她与亿万家产联系在一起。只要他人有难,她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司徒镇一位叫曹金千的女孩,十年前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抛下了年仅十四岁的女儿给她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无法承担她的学业费用,即将面临失学。汤龙保得知情况后与妻子商量承担了帮扶她的一切责任,从初中开始,现在已大学四年级,在这近十年来的生活学习费用全部由汤龙保夫妇扶持,明年还打算读研究生。其实,在这十多年来,他们义务扶持贫困学生已有八人,现已有两人大学毕业,开始工作。 在“劳模结对帮扶,济困情暖人心”活动结对四年中,汤龙保给贫困户徐翠珍提供的资助达三十余万元。 5·12汶川地震后,万新光学集团党委组织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奔赴灾区开展“献爱心、送光明”活动。汤龙保亲自带队,携带价值两百万元的眼镜产品,在绵竹为灾区师生免费验光、配镜、指导,历时41天,吃住在帐篷。活动得到了绵竹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绵竹市广大学生、家长、老师的欢迎。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他在逆境中成长,怀着感恩的心助人与他而言就是快乐。他说过:“我有今天,是党的政策好,人不能忘本,致富不应忘记报效国家,感恩社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曾经有人劝汤龙保、许生妹夫妇生二胎,被他们严词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教育儿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条例,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在这个大家庭中,四处洋溢着坦诚、礼貌、关爱与幸福。汤龙保、许生妹夫妇总结出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才能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他们以自己的言行感染着大家庭,以完美的品质熏陶着后辈人,他们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幸福的真谛!
投票地址:http://hi.baby.sina.com.cn/baby/jia2011/hemu.php?dpc=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