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化“煤制乙二醇”通过专家鉴定
鉴定报告表明:该成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广应用可替代传统的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本报讯 由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江苏丹化集团以及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昨天上午通过了何鸣元、陈洪渊、段雪、高松、洪茂椿等六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关教授、研究员组织的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长助理徐南平,镇江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李茂川,副市长马耿良出席了成果鉴定会。
“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是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通过长期研究后形成的一项实验室科研成果。2005年,丹化集团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正式签约,共同推进该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在近五年的合作研发中,丹化集团成功掌握了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工业化试验装置,获得了多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性成果。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听取项目组的研制报告、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和用户使用报告,并现场考察了丹化集团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后,给出了这样的鉴定:该成套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符合循环经济三原则要求,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了进一步建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装置的条件。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替代传统的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对国家的能源和化工产业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突出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镇江市委常委、我市市委书记李茂川对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关教授、研究员来丹表示欢迎。在介绍了我市的人文历史、产业特色后,李茂川说,近年来丹阳坚持走科技推动产业发展之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使产业做大做强。作为丹阳的规模重点企业,丹化建厂至今的50年中,技术研发创下了14个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他希望丹化集团利用自身力量,借助外界力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争当我市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张蓓娜 余桂兵 小武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