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8|回复: 0

"牢有所养“在扇谁的耳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5 20: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牢有所养"的悲剧在扇谁的耳光?  
作者: 寒夜流年  
作者:忠言

据《中国周刊》报道,四年前,湖南省祁东县灵官村农民付达信为了养老,在北京故意抢劫犯罪。在如愿度过一年半“牢”有所养的美好时光后,养老问题再次现实地摆在他面前。如今这位已经73岁的老人对监狱让自己提前半年出狱很是不高兴。他对记者说:“我不想减刑”。

付达信孤身一人,多年来为生计四处奔波,打过工,当过小贩。但由于岁数大了,又体弱多病,已不能自食其力。他虽是村里的“五保户”,但仍然衣食无着。无奈之下,他决定铤而走险,为养老去求刑入狱。2008年9月,付达信来到北京站,先欲抢劫警察未得手,后又持刀抢劫女大学生,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监狱。

当年法庭宣判时,付达信对只判了两年很失望,曾恳求法官:“再好好审审吧,你们判得太轻了。”他的想法只有一个,进了监狱就不必为吃饱饭发愁了。由于付达信在监狱表现好,被减刑释放。出狱后他这位当地“名人”被安排进了当地敬老院。但他却十分怀念监狱生活:“这里的生活赶不上监狱”。

自由是人人向往的。正常情况下,犯罪人都是千方百计推脱罪责,逃避惩罚。而付达信却一心一意期盼得到重罚长刑。他为了吃饱肚子,宁愿去监狱过没有自由的生活,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我相信他绝不会这样做,更不是为了出名而作秀。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名作《警察与赞美诗》,描述了一位青年因为穷困潦倒,衣食没有着落,一心就想坐牢,最终走进牢房的故事。而付达信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演了21世纪中国现代版的《警察与赞美诗》。

这些年来,一些官员们十分热衷于GDP的竞赛,十分热衷于招商引资,并振振有词:“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但是,这些官员们最不关心、最不愿意回答、更不愿意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不是不好回答,而是故意模糊。于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揣进了少数人的腰包。于是,权贵和先富者们呼风唤雨地用资本主宰了广大劳动者的命运。而劳动者们为养家糊口疲于奔命,甚至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并背负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可怕后果。

普通劳动者者与发展成果无缘,与庞大的GDP无关,这已经成为中国民生的一个奇特现象,也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真实写照。不错,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总量大大增加了,但是也无法否认我们的社会缺少起码的公平正义、道德良知。像付达信这样的绝望者也远不是个别。就在当年付达信求刑入狱的同一时间,北京顺义19岁农民李大伟(化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无钱医治,为治病他先后两次故意抢劫犯罪。最后,他为自己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而庆幸。

一面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权贵和先富者们纸醉金迷的朱门酒肉臭,一面是普通劳动者在为养家糊口、生老病死犯愁。付信达和李大伟们为何断然选择求刑入狱?显而易见,若不坐牢他们连监狱囚徒的生活都不如。监狱成穷人们的避难所,像一记响亮耳光扇在了那些“当婊子立牌坊”人的脸上。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生前早就告诫: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改革就失败了,就真的走上邪路了。“教有所学、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所有劳动者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决不能只用它来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7-27 05:26 , Processed in 0.0525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