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公共交通既是城市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城市流动的名片、对外服务的窗口。昨天上午,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公交提升战略行动计划,决定从今年10月10日起全面下调公交票价,15公里以内线路的城市公交基准价格一律为1元、刷卡0.5元,并配套实施其他优惠政策,使镇江城市公交价格达到全省最低水平,逐步使公交成为城乡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
会议听取了市相关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公交现代化进程和市民卡工程、智能公交系统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提升公交整体水平,有利于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出行成本,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打击非法营运车辆经营行为,遏制乱停乱放违章现象,推动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改善,减少道路拓宽改造投入。要按照“低票价、高标准、优服务”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公交现代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惠民利民的实事工程、民生幸福的亮点工程,确保到2015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6%以上,建成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0%。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镇江市公共交通现代化提升策略及实施方案(2012-2015)》,同意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进行目标分解和督查推进。会议要求,全面实施票价优惠、线网优化、设施提升、服务优质、公交提速、管理创新、智能公交和辅助支撑“八项工程”,加快推进公交现代化进程,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会议同意设立公共交通发展资金,制定《公交成本费用规制办法》。会议要求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年底前完成智能调度系统,对所有公交车辆实施GPS全覆盖;同时加快市民卡发卡进程,年底前持卡乘车比例达到50%左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市委副书记朱晓明、李茂川,市委常委魏红军、张洪水、孙健、王树均、李小平、李雪峰、童国祥出席会议,市领导李国忠、张庆生、雷志强、夏新平、宦祥宝列席会议。
(徐燕 王鹏程)
相关连接:
算大账,别算小账 王鹏程
一场全方位、高水平的公交战略提升行动已经开启,它囊括了票价优惠、线网优化、设施提升、服务管理和城市配套等诸多内容,是对城市公交一次脱胎换骨的大革新。
改革力度越大,往往成本也就越高。据测算,本次“提升行动”仅车辆购置和降低票价两项工程,每年就会形成近2亿元的成本压力。
怎么看待这个“巨大成本”,不同的“算账”方式会有不一样的盈亏结论。如果算小账,这是不折不扣的“亏本买卖”;如果算大账,一年花两个亿,换回公交出行率大提升,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出行成本,减轻了交通拥堵和停车难,对节能降耗、保护生态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是标准意义的“一本万利”。
算小账,眼前压力小了,却丢了长远责任;算大账,失了局部小利,却保了城市大益。当前,镇江正处在争先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有算大账的能力和境界。
首先,算大账离不开眼光,要解决好能与不能的问题。只有具备专业素养和宏观思维,才能跳出“算小账”的桎梏,找到根本性、系统性、人民群众满意的解决方案。
其次,算大账少不了胸襟,要解决好愿与不愿的问题。在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放得下本地本部门的“局部利益”,服从、服务于城市的发展大局。
最后,算大账更需要勇气,要解决好敢与不敢的问题。算小账,往往立足当前、一事一议,见效明显、成绩突出;算大账,往往是长线投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很可能是“自己种树、后任乘凉”,因此,特别需要端正政绩观、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