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的季子庙是有着二千年上下的人文内蕴和典故的著名景地。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 自丹阳市中心驱车大约三十分钟即可至季子庙。此地风物环境幽静,加上远离市尘,使游客心灵大可复古而畅游眼前的季子庙。 季子庙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庙前的沸井塘边。根据志书记载,古代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现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各相距尺许。 奇怪的是,此六口千年古井独蕴奇异,当地人以“稀、奇、古、怪”四字体容之,即、稀:为世上稀有,奇:井水常如沸。古:千年以上之井。怪:井水清浊分明。井内水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这奇特的景观令游人稀奇不已。 更叫绝的是,此六井中,每口井的井水口味都不同,其味或如啤酒或如可乐或如淡盐水,据当地人介绍,井水中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所以会出现各种不同口味。此外,在庙周边的河沟水塘内,还有多处沸泉在滚涌,从不停息,乡民们谓之为“龙气”,称沸井塘为“龙潭”、“沸潭”。 这六口古井,如今与季子庙一样名声越传越远,相信日后当可令丹阳旅游部门为之大做其文章的了。 季子庙何时有沸井很难考证,但从南朝刘敬淑的《异苑》一书可知,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沸井已名声远播了。拜谒季子庙,观沸井涌泉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非常向往的事。南朝张正见来此后写了《行经季子庙》一诗,其中有句:“野藤侵沸井,山雨湿苔碑”。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提到的沸井的诗句。其外,历代名人如李白、萨都剌、沈德潜等来庙观井后,都留下了不朽的诗文。 丹阳延陵季子庙的“十字碑”铭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为孔子所书,因而称“孔碑”或“十字孔碑”,亦称“季子碑”,俗称“十字碑”,历代对季子碑的艺术价值评价甚高。 季子,名札,本是春秋时期吴王的第四子,也是一时名贤,他舍王位而独自来到丹阳地方,以德立名,与民同乐,故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贤人,早在二千年前就立庙祀之,后来的孔子,也慕季札贤名,亲自为季子题写墓碑,即“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碑”十字,皆为古篆。此碑,已成世上唯一所见的孔子书法即“仲尼篆”,故而其珍贵程度可知。当然,如今矗立亭中之碑,究竟是唐人或明人据原碑重刻,至今仍存争议。 季子庙建筑物均很新,但香火颇盛,由于离道家所崇的茅山很近,许多游茅山的信众也会顺道来此奉香敬瞻,我看季子庙正殿上的金字匾额写的是“道法自然”,便知人们已将这位春秋名贤归入道家人物范畴中了。 目前,丹阳市延陵镇新的策划方案已确定,景区规划总面积471公顷,其中一期核心区面积51公顷。策划方案明确了九里景区的战略定位,即以吴文化与季子文化为载体,以井及井文化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实施一体化开发与经营策略,力争4年内将九里风景区打造成为符合国家4A级景区标准、具有独特魅力和极强市场吸引力的主题性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和生态宜居综合体。(贡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