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1|回复: 8

“山雨欲来风满楼”吟出千古绝唱,丹阳许浑诗作闪烁秋华之美!--丹阳应建许浑纪念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12: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正厅


  毛泽东手书许浑诗


  照壁墙


  看山楼


  丁卯涧村舍

“万里洪流,营成漕舸埭桥,波光帆影皆诗画;千秋胜迹,缮就园林台榭,文采风流越晋唐。”古运河是镇江的母亲河,孕育了镇江这座有着独特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古运河中期景观相关工程竣工,丁卯涧村舍、丁卯桥以及石淙精舍的复建为古运河景观平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丁卯涧村舍是写就“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样名作的唐代诗人许浑丁卯之居所,石淙精舍是明朝宰相杨一清之宅院,丁卯桥更是有着1600年的历史。
  丁卯涧村舍的庭院灯上都是许浑的诗
  丁卯涧村舍据记载原来的面积很大,目前部分复建的总建筑面积288平方米,纯木结构、仿宋建筑。
  一进门正对着即是主厅,主厅中央有一副大屏风,上面是许浑的诗和画像,诗由国内著名的书法家许宝驯书写;旁边分别是《许浑传略》和《许浑年谱》的屏风,以及一些书法字画。《许浑传略》由范然写成,而《许浑年谱》则由国内著名的许浑研究专家罗时进整理。
  整个建筑呈对称结构,主厅两侧是看山楼和宴客堂,里面布置的分别是许浑的诗作以及历代名人对许浑的评价,抄录在竹简之上,看起来非常的古朴。
  目前,整个建筑已经完工,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据看门师傅介绍,丁卯涧村舍的修建过程中,就有很多的市民过来参观,还有一些诗词、书法爱好者前来拍摄一些诗词。因为许浑的诗集《丁卯集》就是在丁卯桥整理而成,所以这次修建的过程中布置了很多的许浑诗。大门两侧有两块石碑,分别是毛泽东手书的两首许浑诗《谢厅送别》和《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据了解,这是工作人员专门从北京图书馆扫描过来的,然后放大雕刻而成。故居附近有很多的庭院灯,每座灯上都绘有许浑的诗。
  负责布展资料提供的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据主要负责人范然介绍,为了准确地提供资料,他们还特意去了一趟苏州请教罗时进先生,罗时进不仅提供了他长期研究的著作和亲自考证的许浑年谱,在丁卯涧村舍取名的过程中也给出了重要建议。当时觉得许浑纪念馆比较俗气,在许浑的诗歌文章中,提到这里有两种说法“丁卯别墅”和“丁卯涧村舍”,考虑“丁卯别墅”可能会和现代称呼相近,产生歧义,于是采用了“丁卯涧村舍”这个比较雅致的名字。
  门前的照壁墙上有一篇赋,是范然请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南师大教授钟陵写成。在这篇赋中,钟陵这样形容许浑:“斯人已去,流风犹在;旧迹杳渺,清韵长存。实乃名城之冠冕,古郡之光宠。”据介绍,钟陵曾在几年前出过一本《许浑诗选》,里面写的前言非常好,于是范然决定再次请他为许浑写一篇赋。当时写赋之时,钟陵已卧病榻,这篇赋是钟陵去世前的绝笔。
  许浑后人、市民许进浅注《丁卯集》
  《山雨欲来风满楼——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丁卯集〉浅注》是许浑后裔、镇江市民许进,历经几十年研究编撰而成的著作。
  许进表示,这是他的“斗胆”和“不自量力”。许浑是他的四十代祖。孩提时,常听祖辈讲述先祖——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的故事。启蒙教育时除《三字经》、《百家姓》外,便是《唐诗三百首》,尤其是先祖许浑《早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等名篇。20世纪60年代后期,“文革”打乱了全国各行各业的正常秩序,许进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他便一头扎进了图书馆、藏书楼阅读、抄写《丁卯集》,并萌发“浅注”《丁卯集》的念头,为此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工作恢复正常后,“浅注”的想法只好暂时搁浅,搜集的资料也被暂存书箧。一晃二十年,其间许进有幸结识苏州大学罗时进先生,得到了他的鼓励。罗时进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丁卯集》潜心研究,成果卓著,是当代许浑诗集研究之翘楚。
  “作为许浑裔孙,应当义不容辞地担任起研究《丁卯集》的重任”,除了罗时进的鼓励,镇江的很多文史专家也给了许进很多鼓励,还提供了资料。经过二十多年的资料收集,许进终于在退休后开始着手“浅注”。自2001年开始,他开始陆续将《山雨欲来风满楼——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丁卯集)浅注》录入电脑。其间电脑多次发生故障,有些录入的内容无法恢复。前后曾多次复录、注释,而且由于年事渐高,体力、视力渐衰,许进多次打起了“退堂鼓”。但每每想到大家的支持和罗教授的殷切期望,他坚持了下来。终于在今年,这部40多万字的书在丁卯涧村舍修建之时完成了。
  许浑——晚唐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
  许浑生于贞元四年(788),卒于咸通初年(860)稍后。字用晦,一作仲晦,行七。润州丹阳人。后迁居润州丁卯涧,建有别墅,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诗人于大和二至五年(828—831年)累试不第、羁旅京师,游《咸阳城东楼》时,伤感晚唐世风日下、政治衰败而流传的千古绝唱,至今享誉海内外。
  许浑是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后裔。自少苦学多病,淡泊荣利。大和元年(827年),由岳州东陵移家京口,在丁卯桥构筑别墅定居。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曾任当涂、太平二县令。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宣宗大中三年(849),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今镇江),买田筑宅。后抱病解绶退居丁卯涧村舍,日夕挥洒长吟以自适。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三月,在丁卯村居整理诗稿500余篇,汇集《乌丝栏诗》(后改名《丁卯集》)。
  许浑性爱林泉,为慷慨悲歌之士。与杜牧、李频、李远等友善,与僧徒、道侣、逸人相往。其诗,专攻律体,上承盛唐之高华,下启晚唐之绮丽,格调豪丽,句法圆熟,偶对整密,颇多佳句,标志唐代律诗发展到纯熟阶段。题材以登临怀古、羁旅游宦、田园风光为主。《寄房秀才》、《金陵怀古》、《行次潼关驿》、《凌歊台》、《途经骊山》、《故洛城》、《汴河亭》、《题四皓庙》、《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而遇宴饯至频暮宿东溪》等为其名篇。《咸阳西门城楼晚朓》诗中“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为家传户诵之名句。
  韦庄称其诗云:“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陆游称其诗:“在大中以后,亦可为杰作”,并诗云:“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其诗用“水”字特多,后人戏称“许浑千首湿”。明胡应麟曰:“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
  罗时进以为,许浑的诗具有独特的“秋华之美”,“从《丁卯集》来看,既没有李白骏发豪放,雄披六合之势,杜甫浑涵悲壮,凌轹千古之风;也没有韩愈酣曲怪发,鲸铿春丽之奇;与杜牧高华俊迈,李商隐包孕密致相比,亦有异趣。其伤时感慨表现出历史嬗变时期士人敏感,自伤意绪可以引发怀才不遇、报效无门胡士子的共鸣;清风俊丽胡风致显示出独特的美感,精致工巧的诗情标志着齐言诗形式的全面成熟,充分规范化的样态和平易凡近的风貌成为可宗范的楷式,引导诗人们进入艺术的殿堂。从这些方面来看,许浑无疑是唐诗后期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应在古云阳驿站旧址--今丹阳斜桥边树立许浑诗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许浑 
心忆莲池秉烛游,叶残花败尚维舟。
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空怀远道难持赠,醉倚阑干尽日愁。
     
发表于 2013-1-6 17: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拜读了。好!
     
发表于 2013-1-6 19: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楼主心好,费心了,丹阳近代的马桕伯、吕氏三杰、管氏三杰还无人过问,能有人关心唐朝的。{:soso_e181:}
     
发表于 2013-1-6 1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家乡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政府部门要好好加以保护和利用,扩大丹阳的知名度
     
发表于 2013-1-6 19: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soso_e179:}
     
发表于 2013-1-6 21: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唉……现在最重要的是政绩,那些名人古迹能给党政者带来什么??
发表于 2013-1-7 12: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结合练湖恢复应该好好建设一下
     
发表于 2013-1-10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丹阳改革开放后,政府大小贪官官纷纷落马,仔细数一下,真还不少,建议尽快建一个贪官博物馆,狸猫喘可以排第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8-1 05:29 , Processed in 0.053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