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1|回复: 0

儿时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3 2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儿时过年
一年复一年,年年都过年。如今一到过年,儿时过年的情景就会重现脑海。六十多年前,家乡还没有解放,我不满十岁,那时候最喜欢过年。
一过腊八节(腊八节吃腊八粥,我家腊八粥的原料有粳米、少需糯米、青菜、黄豆、赤豆、绿豆、蚕豆、碗豆、饭豇豆、乌豇豆、红枣、白果、莲子、花生、山芋、芋头、胡萝卜、荸荠、茨菇、豆付、粉块等等,很好吃),家里大人就渐渐进入过年的程序,我们就等着过年了。
腊月廿三是送灶日,要把灶头上供奉的灶神爷送回西天。当天晚饭后把灶台清洗干净,供上灶糖、酒糟和一些干点祭品,好像还供上一条鲤鱼(年年有余)、一刀肋条肉,肉上特别加上一块猪肝(代代做官)。点上香烛,向灶神爷磕头,然后祖母会带着我们孙辈坐在灶堂里唱送灶歌,我只记得“牛吃草,马吃肝,代代儿孙都做官”这一句了。供奉完毕后要把上一年请来的灶神,还有事先准备好的灶马(纸印的)和灶神马料(用干稻草剪成一寸长短)一起烧了。孩子们接着分吃灶糖,最开心。接灶仪式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举行,请回灶神爷,灶神爷的灶龛门框上重新贴上新的门帘和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灶台上则贴上大红“福”字,墙上贴“对我生财”的条幅。
还有几件事是过年的前奏,总要先启动。大扫除,丹阳话叫“掸尘”,一般安排在腊月廿四、廿五。全家出动,先用长竹竿扎上一把扫帚,扫除墙壁上和靠近屋顶处的积尘,然后擦门窗,擦桌椅,扫地面。乘天好,还要赶着洗被子、洗衣服,干干净净过新年。年前要磨糯米粉(丹阳话叫“磨米屑”)和炒炒米(用糯米炒熟后的炒米很香,空口能吃,也能用开水泡着吃,打鸡蛋放一点,味道也不差。炒炒米的过程中把一块块饴糖放入滚烫的炒米中捂着,便形成一个个圆球形的空心炒米糖,又甜又香脆),总是祖母操办这二件事,每次祖母都起早摸黑就去加工作坊,有时到天黑才回家来,满头满身弄得都是灰,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年前要陆陆续续采购年货,荤菜和素菜,还要买供祖宗的香烛、锡箔。我们小孩只关心买没买京枣、蔴饼、云片糕。有时还要炒蚕豆、炒瓜子、蒸馒头、蒸糕。我还记得母亲为了让我们每个孩子新年能穿上新棉鞋,要做一大堆鞋底和鞋绑,送到“小皮匠”鞋铺去绱。有时鞋铺生意忙,要三天两头去催促。等新鞋拿回来,母亲才放心。
到了小年夜(除夕的前一天),就开始忙着挂祖宗画像、贴对联、挂灯笼,我记得我家灯笼上有“慎五堂”字样。小年夜要煮“年饭”,通常是选上好的糯性粳米做“年饭”,刚煮好的米饭要先装几碗敬菩萨、敬神仙、敬祖宗,装“年饭”的碗是家中最精致的,有两个也特别大,饭装得很满,高出碗口呈半球形状,饭的表面还要按进几粒红枣、白果,还插上几朵干的“千年红”花和几枝天竺的红果,图吉利。两大碗“年饭”是供在堂前祖宗画像下,这里还供着观音菩萨、大仙菩萨,陈放着福、禄、寿星。在灶头上也要供上一小碗“年饭”。这些“年饭”并不浪费掉,而是开了年后每天煮饭时都加入一些“年饭”,以示“年年有余”,至少要吃到正月初七,甚至吃到正月半。要烧一锅水笋红烧肉,这是过年最好的菜了,一直要吃到年过完。另外还要烧上一大盆丹阳特有的“和菜”(以红萝卜丝为主,外加少量水芹、黄豆芽、香菇、木耳、金针菜,还加少需油煎炸过的小绿豆粉饼和油炸黄豆等,大家都爱吃,既可当大菜上桌,也可当吃早饭的小菜)。小年夜还要准备包汤圆的馅子(包括豆沙、芝蔴、荠菜馅、萝卜丝馅、腌菜馅)和包馄饨的馅子。晚饭后大人就忙着包汤圆了,豆沙的包成圆的,芝蔴的包成尖的,而菜的就包成长的。一般先作个初步统计,问问每个人要吃几只,我一开口就说要吃八只、十只,所以总共要包好几十只。包完汤圆,接着包馄饨,馄饨要包一篩子。小年夜这一天是最忙的一天。
大年三十真的算开始过年了。早晨吃汤圆,我最喜欢吃甜食,所以吃起汤圆来总是恶狠狠的,我家包的汤圆个儿并不小,四个汤圆就盛满一大碗了,我很小的时候真就吃八个,后来我长大了,甚至要吃十二个,最多一次我吃过十六只,有点吓人。中午吃馄饨,由于早晨吃得太饱,对中午这一顿兴趣就不大了。大年三十要祭祖,堂前挂的老祖宗画像,据说是我们太爷爷、太奶奶的画像。八仙桌周围摆好座位,桌上摆了十二套筷子、酒杯、饭杯,桌子正面围上红缎绣花的桌帘,放上香炉、蜡烛台。一般也就只供六个菜,有荤有素。供奉开始后点燃蜡烛和香,上酒上饭,然后是从大到小挨个磕头,再烧点锡箔、千切。最后到天井里对天地洒酒,先洒三点,然后洒一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心”字,拿着空酒杯再向天作揖。晚上合家吃年夜饭,肯定是一顿美餐,总有红烧肉、红烧鲫鱼、青菜烧豆付(或粉)、炒菠菜、粉丝汤这些菜,有时还会有红烧羊肉,红烧大肠一类荤菜。大年夜有守夜的规矩,每年我们小孩也起劲地喊着“我要守夜收岁”,但往往都是空喊,总是坚持不了几小时就去睡觉了。临睡觉前大人还要发押岁钱,钱不多,用红纸包好,放在枕头下,同时还放上一小段用红纸包好的云片糕,祝福孩子们年年长高,年年进步。大人还要把每个孩子的新鞋、新袜和干净的衣服放在每个孩子床边,吩咐初一起床穿上干净衣服和新鞋袜。大年三十夜大人们还要赶紧把房间、堂前的地扫干净,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的,初一扫地会把财气扫走的。初一不能干的事还多着呢,初一不出门,初一不打骂小孩。初一不动刀(包括菜刀、剪刀),初一不动针线,初一不能提井里的水,初一不倒水(有用过的水也都倒在一个桶里),也不能把水泼在地上。因此大年三十夜,还要忙着准备一些水,该洗的东西都洗干净,该用刀切好的东西都先切好。最后还要封井,封门,等初一或初二再撕去封条。大年三十夜晚上还要燃放鞭炮,我们家通常买些小炮仗来放放,因没人敢点燃“高升”那种大炮仗,所以也就免了。大年三十夜还要烧炭盆,烧得愈旺愈好,这盆旺火一直要烧到来年。
年初一不出门,这天一般亲戚间不走动,不外出拜年,我们早晨起床后,见了大人(包括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其他长辈亲戚)都会主动拜年,先叫人,再说句“恭喜发财”,大人们都很高兴。祖母经常会回答我们一句“恭喜小人像老虎、狗狗一样健康”。有时旁边的人会说快给爷爷、奶奶磕头呀,我们常是偷偷一笑,就自己免了磕头了。接着吃早饭,年初一的早饭内容丰富,先要吃黑枣汤,接着是吃小汤圆,又称“细圆”,也是糯米粉做的,不包馅子,煮熟了后,放一点红糖。如果吃得还不够饱,就再下大的汤圆吃,我总还要吃大汤圆,但胃口明显不及头一天了,也就只能吃四、五个了。年初一中午我们家的习惯是吃面条,六碟素菜好像都是冷菜,有糖醋红萝卜、凉拌水芹菜、炒和菜、百页炒菠菜、炒黄豆芽、香干臭干等。下午都在家里玩,吃点花生、瓜子,小孩子还喜欢吃干点、零食。到了晚上,大家都觉得肚子还不饿,吃不下什么了,会不约而同地说“年饱了”,这顿饭经常是吃泡饭,把早几顿剩下的馄饨、面条热一热吃掉,或把剩下的汤圆烧在泡饭里就够了。由于我们初一不出门,街上有什么热闹事也就不知道。家里的门也关得很牢,因为那时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乘过年上门强讨钱。几个人一伙,用长条凳扎一个麒麟,以“麒麟送子”的名义,唱着“麒麟送子格呸呸”的小调,强行登门讨钱,你不给上相当数目的钱他们还不走。年初三以后上门讨钱讨饭的会更多,苏北的、安徽的都过来了。所以良民百姓家有点讨厌,只有把大门紧闭,敲门也不开。
年初二又是另一套节目了。初二大人们起得很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首先是揭去大年三十夜各处贴的封条,要抢先从井里吊水,把家里水缸装满,这是为了抢来财气。接着是扫地,要从外往里扫,把金银财宝统统扫回家。我们小孩都还睡得迷迷糊糊的,也就被叫起来了,天亮前就要进行“换柱子、烧礼事”祭祀仪式。(我也没搞清丹阳话“换柱子、烧礼事”是什么意思?正确写法是什么?初二究竟祭的是什么神?)这天在堂前朝上位置,移开八仙桌,在地上铺红丝绒毯,摆供品。供品并不多,有馒头和糕,另外用一个长方形的茶盘装鸡、鱼、肉三样。当时经济条件差,只用面粉鱼、面粉鸡来代替真鱼、真鸡,面粉鸡旁还放上一个真鸡蛋,有的年份会买上一条真鲤鱼。这天特有的是要烧一大锅“礼事”汤,里面放入豆付、粉块、羊血、黄豆芽、油炸绿豆饼和其他一些菜,汤里还加不少味之素,很鲜,我们都很爱吃。祭事完后全家围桌吃早饭,人人都吃“礼事汤”,还吃馒头、糕。红烧肉是主要菜,馒头蘸肉汤吃得真香。年初二一早,总有一位客人来我家登门拜年,他是我们的姑父,他来给我祖父、祖母拜年的。姑父见了我祖父、祖母,远远地就撩起长衫单膝着地跪拜岳父母。我祖母则非常亲戚地招呼“快起来,快起来”,请我姑父上座,然后就会按丹阳人的习惯端上三只白煮鸡蛋和一小碟酱油,请我姑父用蛋茶。姑父向两位老人家问候,祝福他们健康长寿,稍坐片刻就告辞了。年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也都要回娘家,吃过早饭我们就忙着整理衣着,跟母亲去外婆家拜年了。我们一般在外婆家玩一天,吃了晚饭回家。也有住在外婆家过一夜,第二天才回家的。按理我姑母她们也要带孩子来我们家给我祖父母拜年,因为我们去我外婆家了,她们通常都改在年初三来我家(也有她们初二来我家,我们初三去外婆家的,都会事先约好)。姑母带着我的表弟表妹来我家,我们也最开心,因为表弟表妹和我们年龄相仿,一年中不多的几次相逢,自然玩得很开心。
年初三、初四亲戚来往就多了,来一个客人就端上一碗白煮蛋,少则二只,多的三只,客人都很客气,常常只吃一只,有的客人一只也不吃,连声说“年饱,吃不下”。
年初五又进入一个小高潮,这天是接财神日。像年初二早晨一样,很早起床,门窗大开,燃放鞭炮,然后进行接财神祭祀仪式,也要上供鸡、鱼、肉,也烧“礼事汤”。
年初七早晨又要吃汤圆了。早晨、中都要供祖宗。这天供完祖宗,就收起挂在堂前的祖宗画像了。至此过年已过了大半,只剩下元宵节的活动了。
正月十二就开始上灯,这一天在家里挂上各种灯,在堂前挂大灯,如走马灯,点上蜡烛灯会旋转。还挂很多小的荷花灯,几叶荷花瓣中点亮一支红蜡烛,也很漂亮。厨房里也要挂上灯,也以荷花灯为多。小孩玩的多数是兔子灯。这些灯每晚都要点亮,一直点到正月十七落灯。上灯、落灯都有一个简单的仪式。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一天,北方人吃元宵,南方还是吃汤圆,还要炸春卷、炸糯米粉包豆沙的饼(丹阳话叫“也旬”)。正月十五是亮灯的高潮,家家点灯,街上更是热闹,敲锣打鼓,燃放烟花和鞭炮,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搭台阁,荡舞船,真是精彩纷呈。最精彩的是各种龙灯大会演,青龙、白龙、老龙、小龙来回穿梭,双龙戏珠,盘龙吐焰,一次次掀起高潮,让我们眼花缭乱,兴奋不已。大冷天,舞龙的年轻小伙子只穿单衣,依然汗流浃背,观灯的市民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叫好。家里大人带我们小孩去看灯,不敢挤到人流中去,而是远远的找一高处站着观看。
很快,过年过年,一个年也就这样过完了。小孩们又在企盼着下一个新年来临。     (束滋德   2009.2.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11-26 01:04 , Processed in 0.0699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