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8|回复: 0

绰号背后的教育资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6 0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本帖最后由 静轩 于 2017-4-26 09:33 编辑

                                                                                     绰号背后的教育资源
                                                                                             新区实小 邹红梅
        一天,亮亮来到办公室,气呼呼地向老师告状:“老师,有些同学不听您的话,不尊重人,又开始喊我绰号了!”        “谁呀?”老师问。        “‘四眼狼’、‘河马’、还有‘小嘴鱼’他们几个。”        老师:“……”   

       以上虽是一则笑话,但活脱脱就是学生的现实反映呀!    绰号,又称外号,是人的本名以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有的绰号令人烦,有些却讨人喜。有些人不喜欢别人叫自己绰号,却那么顺口地叫着别人的绰号。这就是孩子——率性而为,易受朋辈影响,又那么脆弱易受伤。
       从教几十年,听了不知多少学生的外号。好玩有趣的,一笑了之;粗俗伤人的,批评阻止,不了了之。直到一年多前的某节语文课上,学生们在仿写片段,见学生小鹏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旁边的学生也嬉笑着看得入神。我好奇地绕到他们背后,讶然地发现,原来他画的简笔画貌似前段时间学的麋鹿,只是旁边歪歪斜斜地写着梅花鹿。见我很有兴趣地看着,旁边好事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梅花鹿是你的绰号。”啊,想不到几十年来,我有了平生第一个绰号。我按捺住火气等到下课。趁大家大课间活动时,我找来小鹏问个究竟——这绰号是怎么来的?原来,在学《麋鹿》这课时,知道这是一种珍稀动物,课堂上,我拿它和梅花鹿比较,找特点时,因想到我名字中带“梅”,上课神气又活泼,像梅花鹿一样可爱,便突发奇想,取了这个绰号。讲给几个同学听他们也觉得好听。听完他长长的解释,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见孩子们非但无恶意,反倒显亲近,我便饶过他们了。
      此后,对绰号我特别敏感,不知不觉间关注起学生、同事、身边亲友的绰号。还别说,小绰号,细细推敲,还挺有学问呢?它是群体内部对某一群体成员最直观、最形象的描述,它往往还是群体内部非常熟悉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亲密称呼,几乎可以说是有群体的地方就有绰号的存在。当然,也有因绰号呼之不当或恶俗,造成误会、引发矛盾的。
      作为语文老师,我喜欢带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求真知,做真人。
      那么,围绕绰号,我能否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合作中,形成良好个性、健全人格,促使他们和谐发展呢?我决定且行且思,不断探索,挖掘绰号背后潜藏着的教育资源。
      1.小辩论——起绰号的利弊
       独特的你,想必会有一些别称。而这些别称有的来自父母,家人或者亲朋、好友。在面对这些别称时,有人欢喜,有人忧,态度看法也各不相同。请大家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声。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已迫不及待地分头组队,准备辩论了。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们感受、体验,激情共鸣,两个方阵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其实进行了同伴辅导。听了“反方”同学因外号而痛苦的诉说后,取外号者也产生了内省,认识到自己取外号对别人的伤害,课堂上就有学生主动向被自己取过外号的同学道歉,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产生较深的体验。这样,也可帮助学生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调节面对外号时的良好心态。我们每个人对待别人都像春天般那么温暖、包容的话,就会充满欢乐。
       2.主题活动——“说名道姓悟含义”
       小调查过程中,数百名学生,知道自己名字含义的人仅占38.9%。于是,我提前一周让学生问询家长,查工具书,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记住并记录下来,为开展“说名道姓悟含义”专题活动做准备。活动课上,每个孩子都侃侃而谈。“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所以我叫一涵。”“我的父母希望我以后做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所以我的名字叫国栋。”“我的父母希望我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所以我的名字叫一诺。”……最后,我语重心长地总结:“是啊!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只有真正理解别人名字的含义,才能更好用名字的意义来鼓励他。让我们牢记父母的殷切期望,健康成长!相反,如果曲解了别的同学名字的含义,则是对这位同学的不尊重。”这时,我发现给同学起外号的学生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
      3.心情卡片——正确看待绰号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渐渐明白:如何称呼别人?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每个人的姓名,都是父辈对自己的一种期望。爱自己的姓名,也要尊重别人的姓名。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语言是一种学问,不会恰当地称呼别人是文化缺失的表现。称呼一个人,实际上是走近一个人心灵世界的开始。在任何场合,如果用侮辱性的语言提及师长、同伴,别人都会非议你的说法,怀疑你的心态。所以,我们称呼别人时首先要展示出自己的热心、真诚、表里如一,那样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当然,一个好的绰号其实无伤大雅,甚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好程度。我们要正确认识“绰号”,保持底线。即使忍不住想说绰号,也要多关注别人的优点、长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说一些新奇、好玩的,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乐于接受的绰号。
      话说回来,如果有人给你起了让你不舒服的外号,千万不要自卑,要学会与他沟通,想办法让他改变对你的看法。同时也要想办法改变自己,心平气和看待绰号。
见学生认识提高,能坦然面对绰号,我趁热打铁,让全班学生撰写心情卡片,对绰号的认识,对活动的感悟,对自己曾经的错误向同学道歉,学生写着、念着,老师评点鼓励着。在言语交际中,体现了尊重的交友之道和同学真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后,我和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互相尊重、互相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大家欣然接受。在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生生、师生互动中,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此外,活动中还生成了诸如“自我形象设计”等新颖独特的语文综合类活动。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作为独特的这一个的自豪感及对别人姓名的认同感、尊重感。
       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是在不断犯错纠错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对于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呈现的一些非主流的现象,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一味地阻止、扼杀,更不能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而应矛盾出现善疏导。尊重、关爱学生,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活动育人,充分发挥集体舆论、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悄然转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作为教师,应该本着教育和引导的态度,引领学生,感染学生。用平常心看待发生的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去化解矛盾。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努力、积极向上的状态,生动活泼地和谐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5-15 13:31 , Processed in 0.0527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